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该文通过对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食用菌栽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在当前产业发展下的意义,重点阐述了食用菌栽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理念、体系模式的内容以及教学效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对于食用菌栽培课程非常适合且势在必行,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食用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为我国培养新时代食用菌专业高端人才有显著作用,助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2.
摘要:为探明龙眼叶片CHI和CHS基因在类黄酮物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642bp的 CHI启动子序列CHI-P和613bp的CHS启动子序列CHS-P。利用PlantCARE软件对克隆获得的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I-P和CHS-P均含有核心启动子元件TATA-Box和CAAT-Box。Box I,ABRE,G–Box元件是CHI-P和CHS-P共有的顺式作用元件,这些元件的功能包括参与脱落酸响应(ABRE)与光反应,说明CHI和CHS的表达可能都受到脱落酸和光的调控。此外,CHI-P和CHS-P序列中含有的其他元件说明CHI和CHS的表达还与植物激素及外界环境的诱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Cu对植物毒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含Cu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污染的加重,植物遭受Cu毒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Cu毒害的研究:(1)Cu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Cu在植物中的分配;(2)植物对Cu毒害的生理生化反应;(3)植物对Cu毒害的抗性及Cu毒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44.
Cu胁迫对脐橙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脐橙52"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Cu胁迫对脐橙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mol·L-1Cu处理的脐橙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而5μmol·L-1、20μmol·L-1,40 μmol·L-1Cu处理使绿素含量下降,且Cu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类胡萝卜素含量随Cu浓度增加不断下降.Cu≥5μmol·L-1的胁迫造成光合效率降低,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下降.0.1 μmol·L-1cu处理使脐橙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而5 μmol·L-1和20 μmol·L-1Cu处理使蒸腾速度和气孔导度下降,40 μmol·L-1Cu处理的两个指标变化不大.0.1 μmol·L-1 Cu处理叶绿体光还原活性比对照有所增加,而5μmol·L-1、20 μmol·L-1、40μmol·L-1Cu处理叶绿体光还原活性受到抑制.说明低浓度Cu处理可促进脐橙幼苗的光合作用,而高浓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以含有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的混合样本为标准,采用外标法定量法,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HPLC测定的最优条件为:Zorbax-C18色谱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7.5%甲酸乙腈-7.5%甲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525 nm。在此条件下测定桑树中台湾长桑、广东无籽大十2个品种的桑葚于青果期、转色期、成熟期的花青素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台湾长桑在3个生长期的花青素含量明显低于广东无籽大十,矢车菊色素是桑葚的主要色素;HPLC方法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46.
采用番茄品种‘倍盈’为材料,运用人工模拟酸雨研究不同强度酸雨(pH3.0、pH3.5、pH5.6)胁迫对‘倍盈’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处理使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显著上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下降。胁迫停止后SOD的活性逐渐下降,停止胁迫后20d,pH3.0与pH3.5处理均显著低于pH5.6(CK);可溶性蛋白的含量pH3.0与pH3.5多呈现波动性的上升,至停止胁迫后15d,pH3.0、pH3.5与pH5.6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丙二醛的含量则呈现波动式上升,停止胁迫后20d,pH3.5与pH5.6差异不显著,而pH3.0显著高于pH5.6;细胞质膜透性pH3.5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pH3.0表现下降趋势的现象,但至停止胁迫后20d,pH3.0、pH3.5与pH5.6之间无显著差异;pH值3.0和pH值3.5的叶片伤害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至停止胁迫后10d以后基本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从番茄植株的外部形态来看,pH3.0酸雨处理在胁迫停止后20d,仍呈现叶片黄化、枯萎状态,说明pH3.0酸雨胁迫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而pH3.5酸雨胁迫处理下‘倍盈’表现出较好的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7.
为使一种柑橘黄龙病碘—淀粉法快速检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大田检测,以砂糖橘为试验材料,研究无需冷冻和缩短叶片脱色时间的技术.结果表明,磨掉叶片正反面表面蜡质层后,直接脱色,可以省去冷冻处理步骤,且不影响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出结果的一致率为92.5%;同时,叶片脱色时间缩短7.17~8.47 h.优化后,冬季样品叶绿素脱除所需时间均值为5.0 h,其他季节叶片脱色时间均值为3.7 h.  相似文献   
48.
对福建古田‘韦端蜜红’与湖南芷江‘颐红’感官品质(果形指数、单果重、硬度、可食率、大小和色泽)及营养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Vc和花青素含量及组分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古田‘韦端蜜红’与湖南芷江‘颐红’花期相近,在3月上中旬开花;‘韦端蜜红’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比‘颐红’迟10~15 d左右成熟;‘韦端蜜红’果实大且果顶微凸,与‘颐红’果实小且果顶深凹具有明显差异;‘韦端蜜红’Vc、可溶性糖和果皮花青素等营养品质含量均显著高于‘颐红’;矢车菊色素是桃果皮主要色素。综合来看,福建古田‘韦端蜜红’的果实品质优于湖南芷江‘颐红’。  相似文献   
49.
雷公藤无性系苗木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23个无性系苗木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苗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分别呈勺形、倒双峰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而达到峰值,随后反而降低,光补偿点为17μmol.m-.2s-1,光饱和点为60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与气温、叶温、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叶内湿度、胞内CO2浓度、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比较,初选获得编号为17、13、16、10、11、4、6共7个具有较高净光合速率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0.
稀土元素对植物生物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稀土元素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人们对稀土元素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很多研究,提出了许多论点。从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赋存、稀土元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稀土元素对细胞中Ca的竞争取代机制、稀土元素对生物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机制和稀土与生物大分子的紧密结合及在细胞水平的定位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稀土元素对于植物体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稀土农用技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