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板栗淀粉提取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护色时间、干燥时间与粉碎次数对板栗出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护色时间对板栗出粉率影响显著,最佳护色时间为9min,此时出粉率可达33.7%;而干燥时间和粉碎次数对板栗出粉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温和强光对蛹虫草培养后期子实体中多糖、核苷含量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蛹虫草子实体培养后期,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强度,可显著提高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尿嘧啶、尿苷、腺嘌呤、腺苷和虫草素等核苷类物质的含量(P0.05),尤其是多糖、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较常规培养子实体分别提高0.77、1.76倍和3.58倍。另外发现经过高温和强光胁迫蛹虫草子实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也有所增强,并且从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纯品物质,结果显示该物质对单酚酶活性的IC50为27.8386μg·m L~(-1),二酚酶活性的IC50为38.1432μg·m L~(-1)。  相似文献   
23.
对信阳毛尖废弃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3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水浸提和乙醇浸提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水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80℃、反应时间0.5 h;乙醇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h.  相似文献   
24.
大孔树脂纯化黄精多酚及其抗氧化性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考察4种树脂对黄精多酚粗提物的吸附-解吸特性,筛选出最佳的纯化树脂,并研究其纯化工艺,分析黄精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红外光谱特性和单酚组成。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最适合于对黄精多酚粗提液的纯化,静态吸附5 h达到饱和,静态解吸3 h达到平衡;在室温下,用质量浓度为0.80 mg/mL的黄精多酚粗提液以0.8 mL/min的流速上样;吸附平衡后以70%的乙醇为洗脱剂,在洗脱流速为1 mL/min时,大孔树脂纯化效果最好,经纯化后黄精多酚的纯度提高了3.37倍。黄精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纯化前后黄精多酚总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48±1.93)、(19.01±1.48)μg/mL,清除DPPH·的IC50值依次为(5.21±0.48)、(4.00±0.26)μg/mL,清除ABTS+·的IC50值依次为(4.89±0.82)、(4.21±0.53)μg/mL,经纯化后黄精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具有多酚和黄酮的特征峰;HPLC-DAD分析表明,黄精多酚主要含绿源酸,阿魏酸,芦丁和熊果酸。  相似文献   
25.
为了迅速且便利地判定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构建重组载体,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乳化后动物免疫得到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检测,最后建立即时检验(POCT)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并进行初步应用。用POCT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不同浓度的FAdV-4病毒液及临床阳性样本,结果表明,用POCT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15 min可以检测出结果,且检测出阳性,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建立的POCT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FAdV-4的方法,特异性良好,操作简单且便于携带,检测效率高,有利于基层兽医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6.
生物被膜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探究Ⅲ型分泌系统2(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探究ETT2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yqeI基因缺失株,并通过检测野生株与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合转录组学测序及荧光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基因表达量等,探究转录调节因子YqeI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yqeI基因缺失株,且yqeI的缺失并不影响生长曲线,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且相关生物被膜基因转录量显著下调。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TT2转录调节因子YqeI显著影响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从ETT2及yqeI的角度发掘潜在的调控网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一个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只有为研究和教学服务,才有可能得到发展。高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策略必须包括各种新老载体的采访准则和规范。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8.
采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出APEC irp2单基因敲除株△AE17和irp2、fyuA双基因敲除株△△AE17。运用活菌计数法分别观察AE17、△AE17、△△AE17黏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能力。并且应用Real-time PCR检测AE17、△AE17和△△AE17中的luxs,pfs,tsh,ibeA,stx2f,iss,ompA,fimC 8个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成功构建出基因敲除株△AE17和△△AE17,它们黏附DF-1细胞的能力分别下降为AE17的66.04%和53.54%。同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AE17的luxs,iss,ompA和fimC等4个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AE17的luxs,pfs,tsh,iss,ompA和fimC等6个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的下降(P<0.01)。结果表明强毒力岛中核心基因的敲除能够减弱APEC黏附DF-1的能力,并且使其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所降低。irp2、fyuA双基因敲除较irp2单基因敲除对APEC的致病性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9.
百合的生理特性与贮藏运输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百合的生理特性及其贮运保鲜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有关贮藏保鲜技术的优点和不足,认为综合保鲜技术是解决百合保鲜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和3-吲哚乙酸2种激素以考察激素对蝉拟青霉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在蝉拟青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按照5 mg/L的比例添加激素6-苄氨基嘌呤和3-吲哚乙酸,研究激素对蝉拟青霉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总核苷和腺苷合成的影响。[结果]2个试验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节奏与对照组间存在一定差异;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蝉拟青霉于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生物量,分别为6.135 g/L和5.860 g/L,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10%和13.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4 h达到最大值;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胞内总核苷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8.49 mg/g和16.77 m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5.24%和49.87%;6-BA试验组胞内腺苷含量于发酵第4天达到最大值2.32 mg/g,3-吲哚乙酸试验组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1.82 mg/g,对照组于发酵第4天胞内腺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75 mg/g,统计分析后发现6-BA试验组胞内腺苷最高含量显著高于3-吲哚乙酸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2种激素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添加对于提高虫草相关制品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激素确实会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及生长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