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80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41.
施用涂层尿素对水田土壤氮去向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稻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涂层尿素对水田土壤氮的挥发、土壤残留、水稻吸收三个去向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涂层尿素可显著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NH3和NOX挥发量之和的减少幅度为22.1%~24.8%;使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为1.9%~2.1%。等氮用量条件下,施用涂层尿素可极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其提高幅度随施用量增大而减小;使水稻经济产量显著增加,中用量和高用量水平处理经济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1.8%和21.5%。说明施用涂层尿素不仅能提高水田土壤氮素利用率,而且可减轻生态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2.
通过试验和实地考察,证实了钢管透水型防沙坝具有拦截泥沙作用.同时,通过试验模型、实地调查也进行了缝隙坝对冲刷泥沙调节效果的研究.但混凝土缝隙坝对泥石流拦截作用尚未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缝隙坝发挥拦截泥沙作用主要取决于坝堤回水是否导致泥石流前端不能到达坝址处就停止,而在退水期,堆积在坝堤近旁的细粒泥沙流出后,总体上不能拦截泥石流等问题.这将是决定能否在有泥石流危险的溪流处设置缝隙坝的首要问题.因此,设想在泥石流危险河段中间、出口、泥石流冲积扇上端改变行洪坡度来观察缝隙坝对泥石流、泥沙流、冲刷流的泥沙拦截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不同膜质材料制成包膜肥料对抑制氮素挥发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邹洪涛  张玉龙  黄毅  杨宇  虞娜 《土壤通报》2006,37(3):519-521
本文研究用三种不同膜质材料覆膜制成包膜肥料,(分别用代号PG、PGg、PG f表示)对抑制氮素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PG、PGg、PG f的氮素挥发总量分别减少了18.1%、26.0%和19.3%。其中,PGg型膜质材料制成的包膜肥料抑制氮素挥发效果最为明显,是理想的包膜材料。  相似文献   
44.
以有机无机涂膜材料包裹尿素研制缓释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龙  邹洪涛  虞娜 《土壤通报》2005,36(2):198-201
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为粘结剂,添加无机矿物材料制成涂膜材料;用该涂膜材料包裹尿素制成了缓释肥料。通过土柱淋洗试验对该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涂膜材料包裹尿素类化学肥料,制成的包膜肥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且这种缓释性能与涂膜材料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有关;随着有机化合物浓度增加,肥料的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变缓,且最大释放速率出现时间后移、峰值变小,表现出了较好的可控制性。  相似文献   
45.
秸秆集中深还田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自主研制的"深开沟-覆土-合垄"翻转犁开沟,深度为40cm,将秋收后的玉米整株秸秆按0,6 000,12 000,18 000kg/hm2直接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2a后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在同一水吸力下,秸秆上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12 000kg/hm2(S2)18 000kg/hm2(S3)6 000kg/hm2(S1)CK,而在秸秆下层中则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ROC、POC、LF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且各组分含量与TOC呈正直线相关关系,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各组分碳含量均以12 000kg/hm2(S2)处理最高;土壤氧化稳定系数为CK秸秆深还田处理。由此说明,秸秆深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存,且以12 000kg/hm2(S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自行研制的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的缓释性能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辣椒小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包膜缓释尿素处理辣椒的椒长、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5.8%、26.2%、12.4%,包膜缓释尿素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椒肩宽、总产量比常规施肥增加10.9%、3.3%;等氮量包膜缓释尿素和包膜缓释尿素减量20%处理辣椒果实中NO3--N含量比常规施肥减少41.7%和44.2%;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内施用包膜缓释尿素处理土壤中的全N含量保持在100 mg kg-1左右。综上,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缓释尿素能够达到持续供应作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设施栽培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无土基质栽培方式对黄瓜植株长势、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基质床-非打孔处理相比,高基质床-非打孔、高基质床-打孔和高基质床-侧坑3个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植株长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但以高基质床-打孔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其黄瓜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提高幅度均为10.32%。因此,炉渣(3~5cm块状)∶草碳∶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的质量比约为10∶6∶2∶1,基质床高约为20cm,底铺塑料膜打孔1~2cm,可以很好地协调无土基质栽培的水、肥、气、热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求更加经济节水的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技术,应用特殊打孔工艺研制了节点式PE渗灌管。田间灌水性能试验表明,自行研制的渗灌管灌水均匀度达到了90%以上;豇豆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田间管理条件采用节点式渗灌技术的灌水量仅为沟灌用水量的1/3,而每方水豇豆的生产力为沟灌的3.42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为探索常规化肥用量下,配施不同用量木醋液对玉米SPAD值、养分吸收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迪化159’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化肥配施木醋液对玉米SPAD值、养分吸收积累量、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结果  与未配施木醋液的对照处理相比,化肥配施不同用量木醋液均能提高玉米的SPAD值,促进玉米植株对大量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和品质。化肥配施0.3 mL kg?1土木醋液时,玉米植株对氮素、磷素、钾素和总养分的吸收积累量最多,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蛋白质含量亦显著大于对照处理(P < 0.05)。化肥配施0.4 mL kg?1木醋液时,虽玉米植株生物量以及籽粒产量显著大于配施0.4 mL kg?1木醋液(P < 0.05),但与化肥配施0.3 mL kg?1木醋液相比降低了粗蛋白含量(P < 0.05)。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木醋液用量为0.4 mL kg?1土时,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最大,且木醋液的用量与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呈显著(P < 0.01)正相关;通过隶属函数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分析,木醋液用量为0.4 mL kg?1土时玉米生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50.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土壤CO2排放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CO2排放特征及碳平衡的影响,为设施土壤固碳减排和合理施肥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以“粉太郎”番茄为试材,基于设施微区试验,利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观测了不同施肥模式[50%化肥N + 50%有机肥N + 改良剂组(HYG)、50%化肥N + 50%有机肥N组(HY)、100%有机肥N组(Y)、100%化肥N组(H)和不施肥处理组(CK)]土壤CO2的排放特征,探讨了土壤含水量、温度、pH、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等因子对CO2排放量的影响。  结果  在番茄生长初期和施肥后,设施土壤CO2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双因素复合模型可以解释76.0%(P < 0.01)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下造成土壤水热环境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土壤CO2排放速率。整个生育期,不同施肥模式之间土壤CO2排放累积量差异显著(P < 0.05),相比CK处理,施入肥料的H、Y、HY和HYG处理的土壤CO2排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6.7%、83.2%、47.3%和44.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O2排放累积量与土壤pH、全氮、微生物量碳、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HYG处理相较其余各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总生物量,提高幅度分别为9.4% ~ 38.2%和9.0% ~ 32.9%。HYG处理相较当前设施土壤施肥方式(HY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碳释放总量和作物碳排放效率,降幅分别为2.2%和10.9%,同时HYG处理可以使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增加(11.5%)。  结论  从固碳减排的角度,50%化肥N + 50%有机肥N + 改良剂处理是辽宁地区设施番茄栽培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