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究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在2个具有代表性的牡蛎养殖区——山东荣成桑沟湾和乳山挂子场海域开展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效果对比实验。在牡蛎养殖笼中,奇数层放养长牡蛎,偶数层放养仿刺参。实验设置3个因子:偶数层的底盘类型(普通养殖盘、无孔养殖盘和无孔养殖盘加无节网)、放养仿刺参的密度(1、2和4头/盘)和放养海域(桑沟湾和挂子场),共18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实验期为2020年11月—2021年6月。实验期间,对两海域水体6项指标(叶绿素a、颗粒有机物、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和实验动物的生长、存活等方面进行跟踪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海域叶绿素a和颗粒有机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他4项营养盐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中,两海域各处理组间牡蛎个体体重及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海参低密度处理组中,海参个体体重及成活率显著高于海参高密度处理组(P<0.05);在其他处理条件相同时,无孔养殖盘处理组的仿刺参个体体重高于普通养殖盘处理组,在挂子场海域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牡蛎养殖笼偶数层使用无孔养殖盘并放养1头仿刺参,能在降低牡蛎养殖密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仿刺参的个体体重和成活率。综上,该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可以作为牡蛎规模化养殖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2.
短蛸繁殖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短蛸(Octopusocell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第1次翻转发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第2次翻转发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本文系统地描述了短蛸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旨在丰富短蛸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为开展大规模开展短蛸人工育苗、养殖以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在植物分类学中,叶的形态特征是重要的分类依据。根据被子植物分类对叶特征提取的要求,设计了植物叶形特征自动提取方案:使用扫描仪进行植物叶图像采集;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背景、去除叶柄、叶片方位校正;根据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叶形特征提取,获得纵横比、位置度两个特征数据。根据特征数据结合植物分类学知识能够识别叶片的基本形状。通过测试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太平洋牡蛎染色体G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牡蛎科的种类染色体大多为20条,其中又以M/SM染色体居多,仅从核型较难将它们区分,应用显带技术能反映染色体的“解剖学”特征,以提供更多的具鉴定性特征的信息[1]。牡蛎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目前尚无有关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带型研究的报道。本文对其G带和Ag-NORs带作了初步探索,为种间比较、染色体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收稿日期:1998-08-03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专题编号:PD-B6-3-1)及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63-819-01-0…  相似文献   
45.
正瘤荔枝螺(Thais bronni)俗称"黄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骨螺科、荔枝螺属;其贝壳中等大小,呈卵圆形或纺锤形,壳表具有较大的瘤状突起,壳面为淡黄色或带黑灰色;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以东海最为常见,是舟山群岛沿岸的习见种;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礁底质,以双壳类为食。瘤荔枝螺目前尚未开展人工养殖,市场需求全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植物叶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状态,对于植物研究、指导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叶特征提取方法都是通过人的手工操作完成的,效率较低,而当前可以借助于图像处理技术对叶特征进行自动提取.为此,对基于图像处理的叶特征提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金乌贼产卵规律及室内人工孵化培育方法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在我国海洋生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北方沿海经济价值最大的头足类,具有生长快、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经济与药用价值高、市场好等突出特点,颇具发展前景。探索和研究金乌贼产卵孵化规律与人工育苗养殖新技术、新工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8.
凸包在植物叶锯齿与叶裂位置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物叶形态特征提取中识别锯齿与叶裂位置的需求,设计了基于凸包的识别方法,通过轮廓跟踪、求凸包顶点、求凸包距离、形态学处理、求局部极值5个步骤,实现了对锯齿与叶裂位置的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该方法的设计思路也适用于其它需要对角点进行分类、分级检测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49.
头足类耳石轮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耳石与鱿类一样,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它具备2个基本条件,即:1)信息的输入稳定;2)所输入的信息能得到良好的储存。因此耳石研究可拓宽人类对头足类生物学的了解范畴,尤其是加深对繁殖生物学的认识,丰富渔业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从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综述30年来头足类耳石及其轮纹的研究成果及进展,期望为头足类生物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文成县于2010年引进了多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钱优0508、深两优5867、深两优581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高,建议作进一步试验种植。浙辐两优12产量低,抗性差,建议不再续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