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6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油松成熟胚总R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油松成熟胚总RNA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完整的高质量油松成熟胚RNA。[方法]以油松成熟胚为材料,用SDS法、Trizol法和CTAB法及改良的SDS法对油松成熟胚总RNA进行提取,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OD值,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提取效果。[结果]改良SDS法提取的RNA产率高,完整性好,A260/A280为1.97,A260/A230为2.08,28 S、18 S、5 S条带清晰且28 S亮度是18 S的2倍。通过RT-PCR检测,ds cDNA片段的弥散带分布范围在0.3~3.0 kb,进一步验证改良的SDS法可获得高质量的RNA,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论]改良SDS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RNA质量好,是多酚多糖植物总RNA提取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加杨叶芦丁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加杨叶中芦丁含量测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用甲醇溶解样品采用超声提取,研究了缓冲溶液浓度、pH值、电压、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50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9.3),压力进样时间为5s,温度为25℃,运行电压为20kV,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峰面积与芦丁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到98.58%,方法准确。同时,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加杨叶生长过程中芦丁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以油松雌性不育突变体和具有相似遗传背景可育系的胚珠为材料,用Plant RNA assistant kit试剂盒提取油松总RNA,采用Super SMART cDNA合成技术合成cDNA第l链,优化扩增第2链,通过设置梯度PCR扩增循环数,电泳分析后鉴定cDNA质量,采用定量法评估其扩增效率。可育系和不育系各1μg总RNA分别成功扩增出46.06和43.59μg纯化的双链cDNA,质量及纯度较高。此方法的应用解决了研究材料有限的问题,可由微量的胚珠总RNA扩增出足够多的高质量双链cDNA,为今后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胡杨异形叶蛋白质表达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胡杨异形叶发育的细胞与分子调控机制,揭示胡杨的生态适应性.[方法]利用SDS-PAGE及2-DE技术提取及分离同一株胡杨成年树异形叶片的蛋白质,建立适合胡杨叶片蛋白质分离的电泳技术.[结果]发现异形叶蛋白质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由SDS-PAGE图谱可以看出,分子量为57.2,13.2,30.2,23.9,35.9及33.3 kDa处的蛋白谱带差异明显.双向电泳图谱表明,胡杨叶蛋白多为分布在pH值5.0~6.5,20~40 kDa之间的酸性低分子量蛋白质;共发现73个差异点,其中在锯齿卵圆形叶片中表达丰度上调的为51个点,下调的为22个点.[结论]推测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胡杨叶片基因的调控表达发生改变而长出不同形状的叶片,以更好的适应环境.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teromorphic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Method]By employing SDS-PAGE and 2-de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techniques,proteins in various heteromorphic leaves from the same adult tree of P.euphratica were isolated and separated to the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 suitable for the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teins in leaves of P.euphratica tree.[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s of proteins in various heteromorphic leaves of P.euphratica tree.SDS-PAGE pattern showed that bands of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57.2,13.2,30.2,23.9 and 33.3 kDa were remarkably different.2-D electrophoresis pattern presented that proteins in leaves of P.euphratica tree mainly belong to acidic proteins distributed at pH value of 5.0-6.5 and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20-40 kDa;totally 73 different protein spots were observed,of which 51 were up expressed and other 22 were down expressed in the serrated ovate leaves. [Conclus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we speculate that 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leaves of P.euphratica tree results in the generation of different shapes of leaves,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urroundings better.  相似文献   
45.
4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油松胚珠绒毡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在雌球果第1次休眠解除后,油松的珠心深处为形态相似的一团幼嫩细胞。当大孢子母细胞出现时,其周围的珠心组织内存在形状不规则且染色较深的1~2层细胞,为初始绒毡层。在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层数增加到5~6层,细胞形态明显不同于其周围的珠心细胞,近珠心组织的部分绒毡层细胞径向伸长。在二核雌配子体时期,靠近雌配子体的2层绒毡层细胞降解消失,围绕雌配子体的绒毡层细胞减少到3~4层。随着雌配子体内游离核数目的增多,雌配子体中央大液泡体积增大,绒毡层细胞层数增至5~6层。此时,靠近珠心侧3~4层绒毡层细胞明显径向伸长,部分细胞出现降解现象;靠近雌配子体侧的2层绒毡层细胞也趋于伸长。直到油松雌球果进入第2次休眠,绒毡层细胞的层数不再增多。由于油松紧邻雌配子的绒毡层组织是由珠心组织发育而来,因此应称其为珠心绒毡层。   相似文献   
47.
果树苗叶片导水率受温度的影响成单峰或双峰的变化;水分对果树幼苗叶片面积、叶片导水率有显著的影响,叶片面积、叶片导水率随着土壤水分的升高而增加;施氮肥对梨树和桃树幼苗叶片导水率有显著的影响,桃树和梨树叶片面积,叶片导水率都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果树幼苗叶片导水率与叶片面积都成线性增加关系。  相似文献   
48.
胡杨多态叶光合速率与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年胡杨叶片为多态形,呈现从披针形到锯齿卵圆形的规律性变化。为揭示多态叶发育变化的生态适应机制,本文选择锯齿卵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三种典型叶,采用PPS便携式光合仪和PAM2100荧光仪对胡杨多态叶进行光合特性的比较发现,胡杨三种形态叶的光合速率、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和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利用SDS-PAGE测得胡杨三种形态叶的Rubisco含量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叶片在发育过程中在光合特性上也发生了变异,以适应其生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9.
对豌豆类囊体及其两种PSⅠ复合物(PSⅠ-1和PSⅠ-2)的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MGDG,DGDG,SQDG,PG和PC5种酰基脂,两种PSⅠ复合物的类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PSⅠ-1和PSⅠ-2类脂与脂肪酸组成特性推论,PSⅠ-1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膜的非垛叠区,PSⅠ-2可能主要分布在垛叠区;PSⅠ-1的结构比PSⅠ-2稳定。  相似文献   
50.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谷子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保护地膜等方面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谷子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