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水旱轮作与旱地轮作两种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根际土壤及病株块茎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为利用土壤细菌多样性优化马铃薯种植模式和防治马铃薯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前作为水稻的水旱轮作和前作为玉米的旱地轮作模式下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旱地轮作和水旱轮作健康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记为HD.J和SH.J,旱地轮作和水旱轮作发病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记为HD.B和SH.B)及马铃薯病株块茎样品(旱地轮作和水旱轮作发病马铃薯块茎样品分别记为P.HD.B和P.SH.B),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中细菌16S rDNA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分析2种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和病株块茎样品的细菌种类及丰度差异.[结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样品及病株块茎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HD.J、HD.B、SH.J和SH.B的细菌种类(OTU数目)、丰富度(Chao1指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高于P.SH.B和P.HD.B,且健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高于病株土壤.马铃薯种植模式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贡献率为39.1%,而马铃薯植株健康状况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第二大因素,贡献率为34.7%.病株根际土壤样品中,HD.B无丰度在1.00%以上的优势种,而SH.B特有的优势种中包含软腐病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udis),相对丰度分别为2.03%、1.46%和1.22%,其中软腐病果胶杆菌和雷尔氏菌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原细菌,可分别导致马铃薯黑胫病和青枯病发生.病株块茎样品中,P.SH.B除了包含P.HD.B检测到的23个属,还有5个属是其所特有;P.SH.B特有的5个属中有3个优势属在SH.B中未检测到.HD.B特有的优势功能是产甲烷作用,相对丰度为1.18%;SH.B特有的优势功能包括硝酸盐呼吸作用、氮呼吸作用、亚硝酸盐呼吸作用、亚硝酸盐氨化作用和硝酸盐氨化作用,均属于氮利用及代谢功能,相对丰度为1.48%~1.95%.[结论]与旱地轮作模式相比,水旱轮作模式可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但在该种植模式下要重点预防马铃薯发生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22.
利用根量多、耐旱、抗倒伏的根优1号、根优4号及高产优质、根量少、易倒伏的粉吹雪为试材,在马铃薯地上部最大期调查了根和叶空间分布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根优1号和根优4号分布在土壤0~120 cm处的总根长和30~120 cm处的根长都显著高于粉吹雪|② 根优1号和根优4号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层(30~120 cm),而粉吹雪的根系则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0~30 cm)|③ 根优1号叶面积分布最均匀,而根优4号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上层(40~80 cm),特别是在60~80 cm(占总叶面积的41.7%),而根优1号的吸光系数显著低于粉吹雪和根优4号,因此根优1号从地上部最大期到收获期的块茎干物质增加量和增加速度最大|④ 株高、主茎粗和比根长各品种间差异显著,根优1号的植株最高,主茎最粗,但比根长最小,粉吹雪的植株最矮,主茎最细,但比根长最大。  相似文献   
23.
肥料种类和施用水平对花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有机肥、尿素、氯化钾和钙镁磷肥对花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尿素的过量使用是植株徒长倒伏的主要因子;合理增施各种肥料都能显著地提高单株生产力、百果重和百仁重,其中有机肥和尿素的效果极明显。邕宁县紫色土壤种植花生的适宜施肥水平是:每667平方米有机肥1000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15公斤、钙镁磷肥30公斤。  相似文献   
24.
利用TRIMION HD-24K电解水生成器生成的酸性电解水,研究酸性电解水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农药浓度为常规农药浓度的1/3时,用酸性电解水稀释农药处理的晚疫病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用去氯离子自来水稀释的农药处理;每7 d单喷1次酸性电解水的晚疫病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每7 d喷1次去氯离子的自来水处理。  相似文献   
25.
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施用于香蕉,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能显著提高香蕉植株假茎高度、假茎围、绿叶数、果梳数、果穗长度和单株果穗重;抽蕾期比对照(常规施肥)提早20~80天,产量提高40.8%~77.3%,生产成本下降,产值和利润提高。  相似文献   
26.
施钾量对淀粉型甘薯徐薯26产量形成及钾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型甘薯徐薯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钾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钾可提高块根膨大速率,有利于同化物向地下运输,降低T/R值,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提高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因此,在土壤钾含量为78 mg/kg的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等指标,淀粉型甘薯徐薯26的最佳施钾量为K2O 375 kg/hm2。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广西冬作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品质进行对比及综合评价,为筛选适宜不同用途且品质优良的马铃薯品种(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分析25份马铃薯品种(系)(P1~P25)的淀粉、维生素C(Vc)和还原糖含量及干物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5份马铃薯材料的淀粉含量为6.08%~14.60%,还原糖含量为0.32%~1.86%,Vc含量为1.77%~26.96%,干物率为12.85%~20.45%.其中P16、P8、P22和P7的淀粉含量较高,P11和P24的还原糖含量较低,P19、P17、P7、P4、P14和P1的Vc含量较高,P19和P22的干物率较高.各材料按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序为:P22>P11>P1>P19>P24>P8>P7>P17>P3>P14>P4>P13>P21>P16>P5>P25>P20>P2>P18>P10>P9>P15>P12>P6>P23.利用总隶属函数值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材料有6份(P1、P8、P11、P19、P22和P24),淀粉和Vc含量高、干物率较高,还原糖含量较低,综合品质较优;第二类材料有10份,淀粉、Vc含量和干物率均适中,还原糖含量较低,综合品质居中;第三类材料有9份,淀粉和Vc含量及干物率均较低,还原糖含量较高,综合品质居下.[结论]从25份马铃薯材料中筛选出6份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的品种(系),包括1份优良菜用种质,1份加工和菜用兼用种质,2份适宜进行薯片和薯条加工的种质和2份适宜进行淀粉加工的种质.  相似文献   
28.
施用木薯淀粉厌氧液对香蕉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薯淀粉厌氧液(化学耗氧量800~1 000 mg/L)直接定量施用到香蕉园地对香蕉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薯淀粉厌氧液能显著改善香蕉果实的性状和品质,香蕉的果穗长度、果穗重、果梳数、每梳果指数、果指重、果指长度、果指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9.
24份木薯(Manihot esculenta)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产量性状和12个表型性状聚类分析以及SSR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来源的24份木薯(Manihot esculenta)种质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12个表型性状在欧氏距离系数为39.353处可将供试的24个木薯种质分为3类,一些品种的表型性状与地理来源之间存在相关性;利用18对SSR引物对24份木薯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到15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45条,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5~12条,平均8.6条。材料间相似系数在0.510~0.96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95。以相似系数0.78为结合点,可以将材料分为三大类。不同国家和地区来源的材料不能明显聚类,不同淀粉含量、干物质量分数的品种却聚在一起,且没有发现与淀粉含量、干物质量分数相关的特异性条带。农艺性状的聚类结果与SSR聚类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说明木薯在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表型变化。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厌氧液(COD为800-1000 mg/L)直接定量施用到香蕉地上对香蕉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木薯淀粉厌氧液能显著改善香蕉果实的性状和品质,香蕉的果穗长度、果穗重、果梳数、每梳果指数、果指重、果指长度、果指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