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1.
正在豫西地区采用钢架结构葡萄园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葡萄园的经济效益,达到省时、省力、省工和增加果农收入的效果。一、概况豫西黄土高原区域年极端低温为-18.8℃,年降雨量506~719mm,年均温度12.3~13.9℃,日照时数2 118~2 354 h,无霜期186~219d,≥10℃积温为3 791~  相似文献   
12.
“蜜脆”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美国)由“麦康”与“蜜金”杂交而育成的中熟苹果品种,2001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引入国内,2015年在豫西地区引入试栽。该品种单果重275 g,果实成熟时着鲜红色,果肉细脆多汁,硬度适中,酸甜适口,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63 %,可滴定酸含量为0.42 %,硬度9.12 kg/cm2,品质上等。在豫西地区8月中下旬成熟,具短枝性状,耐贮藏,抗病性好,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栽培,推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门峡市2017年苹果主产区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自然灾害等气象数据统计,同时结合历史同期相关气象数据,研究气象条件与三门峡市苹果病虫害、产量、果品质量等的关系,并提出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豫西苹果园近年来鼠害发生较为严重,影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文主要介绍豫西苹果园常见害鼠的种类、危害情况、危害方式和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果园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生态农业小流域的氮、磷减排效果,以广东省英德市大站镇长湖水库粉洞生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小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物含量和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确定关键源区,评价生态农业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大部分都在Ⅲ类水质范围内;总氮、总磷是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流域地表水氮素组成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50%),溶解态氮以硝态氮为主;关键源区有水土流失、养鹅场、居民点、养猪场、耕地。研究期间流域总氮负荷为345.22 kg,总磷负荷为69.47 kg,入河污染负荷强度低,总氮和总磷的入河系数分别为0.16和0.63。以上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小流域氮、磷减排效果显著,且流域氮、磷消纳能力强,使得流域内氮、磷污染负荷较低,水质较好,生态农业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揭示花岗岩红壤崩岗发育区桉树(Eucalyptus spp.)林种植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过程,对全面理解与评价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广东省五华县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8 a(位于中等侵蚀区)和13 a(位于强侵蚀和弱侵蚀区)桉树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以附近裸地、次生马尾松林为对照,对各样地坡上、坡中和坡下位置0~<2 cm, 2~<10 cm, 10~<20 cm, 20~<30 cm, 30~<50 cm, 50~100 cm共6个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崩岗侵蚀区桉树林0~3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对照裸地,弱侵蚀区坡下部位高于天然次生林,说明桉树林对红壤崩岗侵蚀区坡面有机碳恢复作用主要体现在表层土壤。此外,3个不同林龄的桉树林样地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67~4.65 kg/m2,弱侵蚀区13 a桉树林所有坡位土壤碳储量均高于裸地,强侵蚀区坡中、中等侵蚀区坡上土壤碳储量低于裸地,但两者坡下位置土壤碳储量接近天然次生林。桉树林在弱侵蚀区或者坡下位置具有较好的土壤有机碳恢复效果,而在中等或强侵蚀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化学疏花剂对苹果疏花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年生富士、嘎拉、红星为试验材料,设置150、175、200倍3个不同浓度的智舒优花药剂分别在中心花开放5%和75%时进行化学疏花.结果表明,喷施2次疏花剂,3个品种的单双果率提升作用明显以及花序坐果率的降低作用效果较为显著,但不同品种的最佳浓度不同,红星苹果最佳的浓度为150倍,而嘎拉和富士苹果的最佳浓度为200...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苹果幼果期冻害比较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西地区果园5个不同苹果品种幼果为材料,比较果实的受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幼果的受冻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金冠’和‘瑞雪’受冻程度较轻,分别为37.5%和38.5%,‘嘎拉’受冻率次之,为61.0%,而‘富士’和‘红星’的受冻比例最大,达到78.0%和77.5%。同时,提出相关冻害补救措施,为苹果冻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豫西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及果树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传统施肥(CK)为对照,比较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肥(处理1)、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菌肥(处理2)、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处理3)和水肥一体化+有机菌肥(处理4)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品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4种不同施肥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同时对果树的生长特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处理1效果最佳,相较于对照,单果重提高了23.03%,硬度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增加了9.09%、果实亮度升高了5.89%;百叶重增加了13.03%、叶长升高了9.09%、叶宽增长了4.35%、新梢生长量提高了18.06%。处理1更有利于苹果果实品质的形成,同时也促进果树的生长,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豫西主要包括三门峡市和洛阳市西部,苹果总面积13.1万hm2,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其中乔砧栽培占比80%以上,为本区域主要栽培模式.目前,在乔砧栽培中,还普遍存在品种选择配置不合理,新品种应用更新缓慢;建园不规范;肥水管理不科学,浪费大;树形选择培养不标准,后期易郁闭;花果管理不规范,果实采收不规范……近年来虽然矮砧栽培成为主推技术,但该区域部分处于丘陵山区的高海拔苹果园,灌溉条件不理想,采用矮砧栽培会影响树体生长发育,其生产潜能不能充分发挥,而采用乔砧栽培其安全性和丰产性相对更有保障.乔砧栽培还将长期存在.本规范依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相关技术和优良的主推品种,依据豫西黄土高原苹果乔砧栽培生产实际,同时参考邻近相似生态类型区域苹果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而成,包括品种选择与配置、建园、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果实采收等6个方面,供生产与科研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