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5篇
  15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柴云雷  王鹏  张晟  刘丽美  郭丽 《中国饲料》2022,1(11):138-143
梨废渣(包括梨皮和梨核)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却常作为废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为进一步开发菌体蛋白的生产原料,本研究以梨废渣为原料,酿酒酵母为菌种进行发酵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生产菌体蛋白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菌体蛋白含量为响应值,对尿素添加量、接种量、搅拌次数和发酵时间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优化,分析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对菌体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废渣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尿素添加量8.4%,接种量6%,搅拌次数3次,发酵时间3.35 d,在此条件下菌体蛋白含量为5.62%。 [关键词] 梨废渣|菌体蛋白|酿酒酵母|响应面  相似文献   
342.
百合花色彩鲜艳、花姿雅致、清香晶莹,被人们视为“百年好合、幸福祥和”的象征,是一种高品位、高档次的切花。本文作者介绍了百合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后处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343.
对湖北省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周边土壤理化指标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建立含有13输入、1个隐含层和6输出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监测区域Mn、Co、V、Ag、Tl、Sb含量,综合重金属监测结果和预测结果,采用内梅罗指数对研究区域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范围为1.8~156.1倍;Mn、Co、V、Ag、Tl、Sb等6项重金属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相对误差范围在0.3%~19.9%,Mn、V、Ag、Tl、Sb在置信度为99%时均呈显著性相关(P0.01,n=11),Co在置信度为95%时呈显著性相关(P0.05,n=11),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未超过警戒限的比例为77.3%,达轻度污染比例17.4%,达中度、重度污染比例均为4.0%。  相似文献   
344.
为查明江汉平原“虾稻共作”养殖沉积物的肥力状况及重金属和砷富集现状,采集典型样品并监测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10种元素(As、Cd、Cr、Cu、Hg、Mn、Ni、Pb、V、Zn)含量,通过标准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富集因子法、生态风险评价法等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pH和阳离子交换量普遍略低于深层,有机质含量则普遍高于深层;在所有样品中均检出10种元素,表层和深层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地区的点位间不存在明显空间分布差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大多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养殖区或水平相当,As和Cu的少量结果略高于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与区域背景值相比,70%的点位属轻度富集,主要因子为Cd、Ni、Zn、Cu,有56.7%的沉积物存在Cd中等生态风险。综上所述:水生生物活动可能会对沉积物理化性质产生影响;推测Cd、Ni、Zn、Cu主要来源于人为,Cr、Pb、Hg、V、As、Mn主要来源于环境背景;开展无公害养殖时,建议合理规划养殖区,并重视添加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45.
当前大豆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适宜生长的环境不同。筛选适合养分吸收利用高效品种对黄淮海流域大豆养分高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北藁城大豆主产区,筛选河北省2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大豆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产量间差异较大,产量介于881~4169 kg/hm2,最大产量差异为3288 kg/hm2。同时,不同品种大豆养分吸收利用间差异较大,高产品种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吸收量较中产和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增加43.9%、39.4%、41.2%和126.0%、124.9%、120.8%,而高产和中产品种每生产100 kg籽粒氮、磷、钾平均养分需求量较低产品种分别显著减少9.8%、17.0%、28.9%和12.3%、16.0%、21.8%。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明显,产量较高的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能力也较强,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品种,既可增加大豆籽粒产量,又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达到减少肥料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6.
分子标记在观赏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DNA分子标记在观赏植物研究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特对分子标记在观赏植物分类及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进化、基因的图位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4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