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5篇
  15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云南省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之一,种植面积达到30万hm2,旱地油菜面积占55%,针对山地油菜生产中对早熟、高稳产型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国内优异品种,与本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主栽品种杂交,经一年多代筛选鉴定、品质同步检测育成早熟、高含油量、高稳产油菜新品种玉红油3号、4号,玉红油3号2014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 滇审油菜2014003号),玉红油4号2016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 滇审油菜2016004号)。早熟、高含油量山地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成功,促进了玉溪市及云南省油菜产业发展。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玉红油3号、4号良种繁育技术主要是严格遵行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繁育技术和隔离制度,确保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茶渣制成的活性炭对污水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条件。用制备茶多酚的茶渣制备活性炭,测定茶多酚和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结果]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97℃,提取时间20 min,且茶多酚对铜离子的络合沉淀能力为38.50 mg/g,活性炭对铜离子也具有一定吸附作用,其吸附能力为2.64 mg/g。[结论]茶园废弃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以及茶渣活性炭对铜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该方法为茶园废茶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了建立钻石海棠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以钻石海棠单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为单芽茎段外植体获取的最佳时间,此时污染率和死亡率都低,分别为15.3%和9.4%;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诱导率为60.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2mg/L,暗培养2周,增殖系数为4.65;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2mg/L+NAA 0.2mg/L较好,平均根长为6.3cm,生根率为97.2%。  相似文献   
45.
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上33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不同氮磷用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P2O5用量0~240 kg hm~(-2),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无机磷总量及无机磷中Ca2-P、Ca8-P、Al-P和Fe-P均显著增加,O-P和Ca10-P无显著变化;当土壤输入磷量低于作物输出磷量时,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全磷、无机磷总量、Olsen-P和无机磷中除Ca8-P外的其他各形态磷均无显著变化;当土壤输入磷量高于作物输出磷量时,随秸秆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和无机磷中的Ca2-P、Ca8-P、Al-P均显著增加,其中以Olsen-P增幅最大,无机磷中以Ca2-P增幅最大,其次为Ca8-P,再次为Al-P;土壤磷素盈余和亏缺量与土壤中各磷形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6.
湖龙井茶香气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探明茶叶香气的化学组成可进一步丰富茶叶香气化学理论,为改善和提高茶叶香气品质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比较两种分析技术在分离性能上的差异性;结合质谱数据库匹配、化合物保留时间、结构谱图及峰面积等对通过GC×GC-TOFMS分离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进而结合相对高含量化合物(≥0.5%)的气味特征分析西湖龙井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通过与GC-MS的总离子流图及色谱峰对比,GC×GC-TOFMS在分离性能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采用GC×GC-TOFMS技术鉴定出西湖龙井茶样品中存在的522种共性香气成分,归为烯醇、烯、胺、烷烃、醛、烯醛、醚、醇、酯、内酯、烯酯、烯酮、酮、酚、酸、含硫化合物、氮杂环化合物、氧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及炔等20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的数量最多(77个),烷烃(50个)、烯(43个)、酯(43个)、酮(41个)次之,炔类最少(3个);戊烯-3-醇、顺-3-己烯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丁烷、甲基环戊烷、2,2,4,6,6-五甲基庚烷、十二烷、二十一烷、二十四烷、三十一烷、乙醛、戊醛、己醛、糠醛、庚醛、苯乙醛、壬醛、乙丙醚、2-乙氧基丁烷、乙基丁基醚、1,2-二乙氧基乙烷、戊基乙基醚、正戊醇、叔丁醇、苄醇、苯乙醇、植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酞酸二丁酯、乙基-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烯)丙基-2-烯碳酸酯、顺-己酸-3-己烯酯、棕榈酸甲酯、乙偶姻、2,4-二叔丁基苯酚、异戊酸、壬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二甲基亚砜、苯并噻唑、吲哚、咖啡碱、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2,3-二氢苯并呋喃、乙苯、丙苯及1-甲基萘这50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较高(≥0.5%),对西湖龙井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具有愉悦气味特征的烯醇、醛、醇、酯及芳香烃等化合物是西湖龙井茶优异香气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而无特殊气味或散发难闻气息的烷烃、醚类、酸类、硫化物以及部分低阈值的香气化合物对西湖龙井茶香气品质的贡献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该技术在茶叶香气成分分析上的成功应用,可以弥补一维气相色谱分析上的缺陷,使可分析的香气化合物数量提高5倍以上,为后续深入研究茶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以及揭示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以中国春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双端体为材料,鉴定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的染色体定位特征。解析不同供磷水平下,上述材料和不同磷利用效率小麦品种该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植株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磷效率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水培中国春(CS)及该品种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组双端体和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材料。以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为材料进行TaPHT2;1 PCR扩增,鉴定TaPHT2;1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采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分析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和小麦品种TaPHT2;1的表达水平。采用常规分析技术,测定供试材料单株干重和磷吸收参数。【结果】①PCR检测发现,在CS及所有供试B染色体组双端体材料中,除缺失1B长臂的1BS外,其它所有材料均能特异扩增出目标基因TaPHT2;1,表明TaPHT2;1定位在1B长臂。②丰、缺磷条件下,TaPHT2;1在CS及除1BS外双端体根、叶中的表达均表现为叶片优势表达特征,且在叶片中表达受到低磷胁迫的诱导。TaPHT2;1在根系中的表达不受低磷逆境调控。表明TaPHT2;1在介导丰磷下磷素吸收、转运及增强低磷下植株体内磷素再度调运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③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干重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缺磷条件下,1BS的单株干重与CS相比也显著下降,但全磷含量增加。表明位于1B染色体长臂后的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对丰、缺磷条件下的植株磷素吸收、转运具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调控效应。④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显著增加,磷利用效率没有改变;缺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没有变化,磷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不同磷利用效率品种相比,丰磷条件下,随着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也随着增加;缺磷条件下,随着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和磷利用效率也随之增高,但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单株磷累积量品种间差异较小。因此,TaPHT2;1的表达水平与小麦品种丰、缺磷条件下的磷素吸收、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能力具有紧密联系。【结论】小麦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位于1B染色体长臂。该基因通过其特定对外界供磷水平产生应答,在较大程度上调控植株的磷素吸收和利用能力,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影响。TaPHT2;1在调控植株丰磷下磷素吸收和低磷下磷素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磷效率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8.
籽鹅促卵泡激素β亚基cDNA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屠宰的雌性籽鹅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经RT-PCR法扩增目的片段,获得长为396 bp的籽鹅促卵泡激素β亚基cDNA片段。将扩增的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中。随机挑选阳性重组子进行鉴定、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绵羊、水牛、鸡、鸭等多种哺乳动物和禽类该基因序列及相应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籽鹅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序列和其它动物一样,都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与鸭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7.0%,氨基酸同源性为100%。总体来看,在各种动物中FSHβ亚基基因同源性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49.
有机硒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有机硒对羔羊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0只体重20kg左右的滩羊羔羊,分成3组,对照组不添加硒,2个补硒组分别添加富硒酵母、亚硒酸钠,其剂量以硒计均为0.1mg/kg日粮,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①富硒酵母不能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②在30和60d时,2个补硒组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SOD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中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硒提高羔羊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优于无机硒。  相似文献   
50.
目前,豆制品行业中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相当程度的中小企业并存,不仅难以形成品牌化产业,而且使行业市场监管力度缺乏。因此实现豆制品生产的工厂化、工艺科学化、品种多样化、管理标准化、效益规模化,以及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已迫在眉睫。将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与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果蔬原料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营养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果蔬复合豆制品,极大地提高了果蔬资源和大豆资源的利用率,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及附加值,促进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