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桦褐孔菌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晓帆  陈艳秋 《食用菌》2007,29(1):14-16
试验对8个桦褐孔菌菌株间的拈抗性、菌丝的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各菌株间差异属于种内或地理分布差异,其中,菌株h_7与h_8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h_4与h_1,h_2。经方差分析表明:菌株h_2的菌丝生长速度、满管时间均明显优于其它菌株,且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均生长速度可达0.72 cm;无光条件有利于菌核形成,栽培袋最适宜的含水量是60%。  相似文献   
12.
对8个桦褐孔菌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个桦褐孔菌菌株的品种特性不尽相同,菌核形成早晚、整齐度以及生物学效率等存在明显差异。JL01菌核形成快、齐,各栽培袋菌核形成时间、快慢差异较小,个数最多,生物学效率最高为48.3%,种性最好J;L03J、L04种性较差,均不适合栽培。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边地区广泛使用的5个黑木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的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日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长白山7号、Au29产量较高,2001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21株不同来源的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ISSR引物对桦褐孔菌基因组DNA进行了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DNA谱带18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16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5~0.8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63时,可将21个桦褐孔菌菌株划为6大类群,菌株聚类结果与菌株的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榆干侧耳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野生榆干侧耳的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最好,原种培养基以玉米粒为最好,子实体人工栽培培养料以木屑、麦麸、蔗糖、石膏按一定比例配方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7个桑黄菌株菌丝体进行了拮抗试验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研究。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桑1、桑4、桑5各菌株问有亲缘关系;同工酶结果表明,它们的酶谱具有相似的酶带,但其酶带数目、宽窄及颜色的深浅存在着差异,其酶带数目一般为4~7条,其中基本酶带只有1条,Rf为0.317,并通过对各品种间相似系数(S)的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问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食用菌的需要逐渐增加,对食用菌而言,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一般属于一年生长一次,具有季节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打破传统的栽培性质,起到调节食用菌的上市时间、满足鲜菇供求数量。但实际食用菌的生产基本是靠农民家庭式的生活,这种规模小及技术含量低,最终得到的效益低于预期值。因此,太多的食用菌在发展过程就夭折,需要深度的了解食用菌工厂化的生产、销售成果以及效益现状来解决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对策来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的栽培手段。  相似文献   
18.
桦褐孔菌菌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6个不同地区的桦褐孔菌菌核分离得到的纯菌丝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酶带数目在2~8条,在Rf=0.75、Rf=0.98处所有菌株的酶带都较宽且着色较深,此为桦褐孔菌菌株的特征酶带。进一步采用Fuzzy聚类法进行数量分析表明,菌株间隶属度在[0.250,1.000],当隶属度为0.330时将8个菌株分类。结果显示,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的种内及地理分布差异,部分菌株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桦纤孔菌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对桦纤孔菌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30对扩增产物丰富、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引物,同时对SRAP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对模板DNA浓度、DNA用量、dNTPs、Buffer、Taq聚合酶、10碱基引物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桦纤孔菌SRAP的最佳体系为:模板DNA浓度为2 mg/L,dNTPs1.0 mmol/L,Buffer1.0 mmol/L,TaqDNA聚合酶0.3 U/μL,10碱基引物浓度为1.0μmol/L,加ddH2O至10μL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