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22.
猪圆环病毒(porcl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 (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奶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各地奶牛业方兴未艾,然而,奶牛乳房炎这一常见病给奶牛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不仅使奶牛产奶量大大下降,营养成分较差,而且房炎病原菌还可能感染人;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也会人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4.
笔者对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乐东、临高、东方等市(县)的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真菌病害进行了系统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海南地区火龙果生产中发生的真菌病害主要有7种,分别为溃疡病、茎腐病、炭疽病、茎斑病、基腐病、黑斑病、果腐病;其中以火龙果溃疡病和茎腐病在调查的市县种植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海口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和炭疽病,文昌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基腐病和茎腐病,琼海地区主要发生茎腐病和溃疡病,临高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和黑斑病,东方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乐东地区主要发生溃疡病和炭疽病。  相似文献   
25.
柑桔花期幼果期低温阴雨寡照的危害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4月 2 3日至 5月 9日 ,安化县出现连续16天低温阴雨寡照的灾害性天气 ,严重影响柑桔的开花、着果 ,促使春梢猛发 ,造成花果大量凋落 ,有的是全树落完 ,使全县柑桔减产四成以上 ,很多柑桔承包户比 2 0 0 1年减产 80 %~ 90 %。但有一部分桔农在大灾之年 ,加强了培育管理 ,特别是落实了以控春梢为中心的保花保果措施 ,柑桔着果率达到 3%左右 ,在灾年夺得了一个好收成。1 气候特点2 0 0 1年冬季温暖 ,2 0 0 2年初春气温回升快、气温高。据县气象局资料 ,2 0 0 2年 1月平均气温7 9℃ ,2月平均气温 9 1℃ ,3月平均气温 12 9℃ ,分别比…  相似文献   
26.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27.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饲养业中,预防疾病大多仍是采用抗生素.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严重破坏了动物体内微生物的微生态平衡,并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抗生素在畜产品(肉、蛋、奶)中的残留,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因此,世界各国对研制开发各种微生态制剂日趋重视.  相似文献   
28.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需要了解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1猪瘟病症概述猪瘟在我国存在已经有七十余年的病毒,如今已经被列为四大A类动物疫病之一。猪瘟病毒又被称为"烂肠瘟",这种病毒存在两类毒株,  相似文献   
29.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当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  相似文献   
30.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