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苹果金纹细蛾是新疆北疆地区苹果园新发生的害虫。2013-2014年,在新疆伊犁地区苹果园对苹果金纹细蛾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及生活史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金纹细蛾在新疆伊犁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在被害叶片中越冬。翌年5月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7月中旬为第1代幼虫始发期;8月中旬和9月下旬第2、3代幼虫盛发期时,对苹果园为害率较高,可达25%~55%。  相似文献   
42.
43.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亚硝态氮浓度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和藻对亚硝态氮的利用,实验分析了水体中亚硝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的变化,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藻细胞内亚硝态氮含量和藻亚硝酸氧化酶(NOR)。结果显示,在10mgNO^-2-N·L^-1的处理组中,培养基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同时减少,说明铜绿微囊藻可以同时利用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在20和30mgNO^-2-N·L^-1的处理组中,随着藻的生长培养基中亚硝态氮的浓度减少,硝态氮浓度增加,而且电泳实验显示此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能产生亚硝酸氧化酶,表明培养基中的亚硝态氮被亚硝酸氧化酶氧化为硝态氮。本实验也表明高浓度的亚硝态氮(大于10mgNO^-2-N·L^-1)能够抑制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44.
1.预防晕车.上车前1小时,用鲜橘皮向内折成双层,对准鼻孔用手指挤捏,橘皮就会喷射出橘香油雾并被吸人鼻孔.上车后随时挤压吸入,可预防晕车.  相似文献   
45.
苜蓿黄萎病菌中国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苜蓿黄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07-2008年间对苜蓿黄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苜蓿黄萎病标样中分离到一种真菌(VA001),依据Koch′s法则,并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old)。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有甜瓜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甜瓜培养基、梅干培养基。在碳源和氮源中,麦芽糖(Maltose)、乳糖(Lactose)、甘露醇(Mannitolum)、赖氨酸(Lysine)、牛肉膏(Beef extract)、氨基乙酸(Aminoacetic acid)、组氨酸(Histidine)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蔗糖(Sugar)、果糖(Fructose)、乳糖(Lactose)、硝酸钠(Sodium nitrate)、丙氨酸(Alanine)有利于病菌的产孢。苜蓿黄萎菌生长和产孢的适宜pH值为7.0-9.5,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6.
新疆新源县向日葵黑茎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009年,由于气候、品种和种子带菌等综合因素,引起了新源县向日葵黑茎病的暴发流行,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向日葵黑茎病是由向日葵茎点霉引起的一种真菌、毁灭性病害,向日葵开花期是该病发生初期,可造成向日葵大面积枯萎死亡。新源县种植的KWS303、瑞特姆和北葵17是该病的高感品种,发病率达到100%,产量损失率在80%左右。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使用50%多菌灵WP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拌种和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向日葵黑茎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7.
48%仲丁灵乳油防除向日葵列当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8%仲丁灵乳油土壤处理防除向日葵列当试验结果表明,药后60 d 48%仲丁灵乳油3 000、3 375、3 750 mL/hm2的株防效分别达到70.2%、75.1%、83.2%;鲜重防效分别达到79.8%、82.5%、85.8%,经方差分析防效显著;分别增产620.00、680.00、1 080.00 kg/hm2,效果明显,且对向日葵安全;而4125mL/hm2虽然株防效、鲜重防效显著,分别达到94.4%和93.7%,但对向日葵产生药害。因此,建议生产上使用剂量3750mL/hm2。  相似文献   
48.
杂交粳稻制种中机械化栽插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粳稻制种时采用机插方式,在确保花期相遇的前提下,母本有效穗数及结实颖花数明显多于人工移栽制种田,可在大面积制种中推广应用,以达到省工、节本、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此试验拟探寻特异的DNA序列,快速鉴定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及其形态上易混淆种,给种质资源收集及利用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云南采集到的18个菌株为材料,其中5株为A. aegerita,13个为A. salicacola,并对线粒体小亚基V9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A. aegerita比A. salicacola多1个约50碱基的插入片段,而其他序列组成一致。根据此特点,在插入区筛选到1个特异DraⅠ酶切位点。通过对18个菌株V9区PCR产物进行酶切,发现A. aegeritaV9片段能完全被切开,而A. salicacola V9片段则为完整。根据此酶切方法,可以高效鉴定A. aegerita及A. salicacola 2个近似种,为食用菌遗传及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经过2001—2003年调查研究表明:新传人新疆伊犁河谷的有害生物有15种:其中病害11种,虫害4种,主要有向日葵白锈病、苹果锈病、玉米锈病、板兰根白锈病、葡萄根癌病、美洲斑潜蝇等。采取严格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化学防治等措施,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