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17篇
综合类   145篇
园艺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以小菊‘七月红’品种为试材, 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及植株再生诱导的探讨。结果表明, MS+ 1.0 mg·L -1 2, 4-D + 0.2 mg·L -1 6-BA培养基适合从试管苗茎段有效诱导生长迅速、质地疏松的愈伤组织。获得的愈伤组织在MS + 0.5 mg·L - 1 2, 4-D + 0.2 mg·L - 1 6-BA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 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上升的半抛物线型, 细胞生长大致分缓慢生长期(0~2 d) 、对数生长期(2~10 d) 和停滞期(10 d以后) ; 随着悬浮细胞生长, 培养液pH值迅速下降。悬浮细胞固液双层培养表明, 在培养基MS + 0.2 mg·L - 1 KT + 0.2 mg·L - 1 2, 4-D上植板率最高; 4℃低温2 h处理能促进悬浮细胞生长, 提高植板率; 随着继代次数增加植板率呈下降趋势。培养1个月后, 形成了直径约0.2 cm的愈伤组织, 将其转到MS + 2 mg·L -1 6-BA + 0.1 mg·L - 1 NAA培养基后, 继代4次, 分化后出芽; 分化芽在培养基MS + 0.5 mg·L -1 NAA上诱导生根, 形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52.
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是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外观品质形成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一个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各器官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型,为温室标准切花菊外观品质的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光温对菊花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建立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植株总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单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间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0.97、0.97、0.83、0.99;67.5 g•m-2、22.4 g•m-2、28.2 g•m-2、15.4 g•m-2、3.73 g/株。本模型对菊花植株干物质生产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基于光合作用驱动的生长模型(R2和RMSE分别为0.82和274.68 g•m-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和各个器官的干重,模型的实用性较强,可以为温室标准切花菊生产中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3.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54.
不同整枝方式对盆栽一品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的试验观测,研究了3种不同的整枝方式对一品红千禧(Euphorbia pusherrima Willd.‘Millenium')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冬季光温较低的条件下生产一品红时,开花时的株高、冠幅、冠高比等指标4侧枝处理要显著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丰满度、总叶面积指数、苞叶面积指数等指标4、5侧枝处理植株没有差异,但均优于3侧枝处理;在花蕾出现以后的整个生长时期4侧枝处理的植株总体外观品质均优于3、5侧枝处理植株。  相似文献   
55.
三个药用菊品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原产中国的3个药用菊品种-抗白菊,滁菊,怀菊的核型及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白菊2n=4x=36=2M+18m+16sm(2SAT)减粉分裂中期I(MI)平均每个芬粉母细胞(PMC)有0.20I+17.70Ⅱ+0.10Ⅳ,滁菊2n=6x=54=24m(2SAT)+22sm+6st+2t,在MI平均每个PMC有0.44I+26.66Ⅱ+0.06Ⅳ,怀菊2n=6x+1=55=6M+26m+1  相似文献   
56.
种球规格及GA3处理对彩色马蹄莲产花性之影响(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菌落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不同种球规格及GA3处理对彩色马蹄莲花期、产花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7℃以上高温会明显加重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大规格种球的始花期早于中、小规格种球,产量和质量也均高于中、小规格种球;GA3处理能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7.
一品红叶面积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面积的测定对研究盆花一品红的生物学特性,指导生产乃至进行品质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叶形纸称重法得到单张一品红“千禧”叶片的面积,并同时将测量叶长和叶宽的乘积与叶面积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叶面积(LA)与叶长(LL)和叶宽(LW)的乘积呈线性相关:LA=0.6826×(LL×LW),R2=0.960,SE=3.899mm2。用另外独立的数据进行检验表明叶面积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58.
华东地区切花菊周年供应栽培模式房伟民,陈发棣,李倩中(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以其色彩艳丽、姿态高雅、插花期长等待点而深受欢迎,在切花生产量上位居首位。在国外大部已实现周年供应,但在我国尤其是华东...  相似文献   
59.
观赏植物原生质体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植物育种多以有性杂交的方法进行,但由于植物的生殖隔离,许多植物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限制了有性杂交的组合和范围。另外,多数植物雌雄配子(即性细胞)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只限于核基因,雄配子细胞质基因不能遗传。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自1960年英国植物生理学家Cocking首次用纤维素酶分离原生质体取得成功以来,人们成功地将原生质体应用于植物育种研究,运用该技术对观赏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的遗传规律,对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进行了遗传分析。以栽培菊花''韩2’为母本,大岛野路菊×芙蓉菊属间杂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以盐害指数作为指标,通过水培法对获得的F1群体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采用单个F2世代的分离分析方法对F1群体耐盐性进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发现:F1群体的耐盐性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达53.63%,盐害指数的变异范围为3.33%-96.67%;中亲优势为2.47,未达到显著水平;将后代的耐盐性分为5个级别,其中高耐的占14.52%,耐盐的占38.70%,中耐的占30.65%,敏盐的占9.68%,高敏的占6.45%。F1群体的耐盐性符合B-2模型,由两个主效基因控制,加性效应均表现正向增效,分别为18.06和19.13,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效应,分别为-17.99和-1.44,主基因遗传率为61.14%,属高度遗传力。综合分析表明: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可通过杂交导入栽培菊花,实现栽培菊花耐盐性遗传改良;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盐害指数受两对主基因的控制,主基因在F1群体的遗传率属高度遗传力,耐盐性选育可在早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