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2016年7月以来,河北省出现了5次较大范围降水,分别发生在7月11-12日、14日、18-21日、23-25日和30-31日,其他时段降水主要是局部的雷雨天气。全省月平均降水量达239 mm,比常年同期偏多48%。除张家口、承德、沧州、衡水四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00 mm外,其他地区降水量一般在300 mm以上,其中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西部及保定、唐山、秦皇岛三市局部降水量超过400 mm。7月份大棚葡萄和露地早熟葡萄陆续进入果实成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状况,为保障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大型再开发利用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02个点位的表层(0-0.5 m)和下层(1.5-2.0 m)土壤样品,测定10种重金属(As,Be,Cu,Pb,Ni,TI,Zn,Cd,Cr和Hg)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价,并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情况。[结果]①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但6.9%,24.5%,25.5%,37.3%和63.7%的采样点土壤中As,Cu,Pb,Zn和Hg浓度超过土壤元素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整体处于尚清洁到轻度污染状态,分别有11.8%和3.84%的表层区域与2.64%和0.63%的下层区域土壤呈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状态。②表层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89.9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Hg为研究区域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③土壤中Ni,Cr,Be和TI浓度主要受成土母质风化作用的自然源控制,Pb,Zn,Cu,As和Hg主要受交通运输源和历史农业活动源的影响,其中自然源对表层土壤中的As和下层土壤中Cu也有相当比例的贡献,而表层土壤中Hg更多受到除交通运输源以外的其他人类活动源影响。[结论]后续土地利用过程应注重Hg的生态风险管控,并提高对外来交通源引起的重金属累积效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43.
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属华北夏谷区,为了提早收获,生产上常利用夏谷品种进行春播,导致谷子病虫害发生严重。且该区缺乏与油葵、马铃薯接茬的早熟谷子品种。以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谷子品种为试材,在春夏季节不同时期进行播种,从生育期、农艺及经济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筛选适宜该区域不同茬口种植的春夏播谷子品种。结果表明:张杂谷16和冀谷38适宜春播;张杂谷16、冀谷36和冀谷35适宜麦收后播种;张杂谷16和改良8号适宜晚夏播种;特早一号较适宜接油葵茬播种和作为救灾品种在7月25日以后播种。  相似文献   
44.
在对我国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中的应用、取得的成果以及胚挽救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亲本基因型、接种时间、培养基、培养条件和胚挽救苗的驯化移栽),并对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目的]随着全球O_3浓度升高,O_3胁迫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以农作物为主,且大多局限在北方地区。本研究探讨O_3胁迫下,亚热带三种楠木幼苗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及其可见伤害症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亚热带乡土树种桢楠、闽楠和刨花楠幼苗为材料,采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低浓度O_3、环境大气、100 n L·L-1O_3、150 n L·L-1O_3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伤害症状。[结果]研究表明:(1)O_3胁迫下,三种楠木幼苗的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降低,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范围整体减小,出现了明显的光抑制现象。O_3浓度越高,对桢楠和刨花楠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而100 n L·L-1O_3处理对闽楠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较150 n L·L-1O_3处理明显。环境大气中的O_3浓度均值较低,但由于其较高的O_3浓度峰值,仍对三种楠木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与环境大气相比,低浓度O_3处理通过消除较高的O_3浓度峰值从而缓解了O_3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2)O_3胁迫下,桢楠叶片出现褪绿、黄斑和坏死斑的症状,闽楠叶片出现褪绿、黄斑和水渍的症状,刨花楠叶片出现红褐色斑、水渍、坏死斑、卷曲皱缩、失水萎蔫的症状。三种楠木幼苗叶片的伤害症状随O_3浓度的增加而更明显。[结论]三种楠木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受到O_3的抑制,并出现了伤害症状,可作为O_3污染的指示树种。光合作用对O_3敏感性的关系为:刨花楠闽楠桢楠,其中刨花楠对O_3更敏感,伤害症状也较多样,因此指示O_3污染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6.
神农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o underst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structure and its elevational patterns,four plant type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Shennongjia Mountain,including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ubalpine coniferous...  相似文献   
47.
该试验探究了0.5%藜芦碱、0.6%氧苦·内酯水剂、5%天然除虫菊素、复合楝素杀虫剂、鱼藤酮杀虫剂和复合烟碱杀虫剂等植物源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葡萄绿盲蝽和斑叶蝉的防治效果。在成都实验点,6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5%藜芦碱的防效稳定,防效在60%以上。在石家庄实验点,复合烟碱杀虫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高达70%以上。在银川实验点,0.5%藜芦碱对斑叶蝉一代成虫和二代若虫的防治效果都最好。在南疆实验点,5%天然除虫菊素对第一代葡萄斑叶蝉成虫防效最好,达100%。0.5%藜芦碱、复合烟碱可作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5%天然除虫菊素可作为防治葡萄斑叶蝉的有效药剂,在葡萄无公害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展大气O3污染的指示监测工作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农作物以及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敏感植物指示大气O3污染状况以其简便易行的技术优势,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介绍O3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不同植物对O3胁迫敏感性差异的成因以及利用植物指示监测大气O3污染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利用植物指示大气O3污染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出应强化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1)深入研究敏感植物对O3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开发时效性强的指示评价指标;2)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筛选识别对大气O3污染敏感的乡土植物,并归纳总结各敏感植物的适用条件;3)推进大气O3污染植物指示评价方法的标准化,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明设施内铺设反光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和促进着色的机理,以京艳为试材,行间铺设反光膜,监测覆膜后葡萄果实的外观与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和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着色差异的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2个样本得到了41 151 986~46 673 908条Clean reads,且Q30都在94%以上、Q20在98%以上。Clean reads与葡萄参考基因组比对总数为92.69%~94.22%。差异表达的基因统计结果显示,CK 0 d~CK 7 d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是3 768个,上调基因1 488个,下调2 280个;覆膜后RF 0 d~RF 7 d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是5 129个,其中上调表达2 048个,下调表达3 081个,可见覆膜能够促进基因的差异表达。覆膜7 d后,与对照相比,获得934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441个,下调表达493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934个DEGs中,共有179个被注释到64条信号通路上,主要富集在代谢、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生物系统五大类代谢途径。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2016年-2017年以生态休眠状态下的‘夏黑’葡萄冬芽为试材,经单芽扦插处理、用转录组方法辅以生理指标测定,探讨了影响葡萄冬芽休眠解除的关键因子。单芽扦插7 d (EB1)和扦插14 d (EB2)后冬芽转录组测序均得到45 Mb以上的Clean Reads,经过滤、拼接、数据库比对均得到25 000以上转录本。从基因表达分析看EB2与EB1相比,1 051个基因上调表达,587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DEGs) GO富集分析发现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解除过程中DEGs主要富集在催化活性、结合、代谢过程和单有机体过程,进一步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植物信号转导途径是休眠解除的重要参与环节,尤其赤霉素(gibberellin,G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代谢与休眠解除关系密切,芽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和信号转导路径上相关基因qRT-PCR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本研究认为内源激素和植物信号转导是调控葡萄冬芽自然休眠解除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