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由地膜利用次数试验可知,随着地膜利用次数的增加,地膜的透光、增温、保墒效应逐渐降低,指示作物的生育进程延缓,生育期延长,主要性状及产量相应降低,降低程度玉米大于胡麻,且降幅逐渐增大;半干旱区地膜多次利用以头茬新膜玉米—二茬残膜玉米—三茬残膜胡麻的三次利用模式为理想,种植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最佳,年均成本279.33元,年均产量可达469.5kg,年均收益达到759.11元,产投比达到3.78元/kg。  相似文献   
82.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是浙江慈溪蔬菜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每年7~10月为害最重.两虫的特点是:寄主作物广,发生突然性,暴食性和偏嗜性,假死、昼伏夜出,低龄幼虫群集和高龄幼虫分散为害等特性.斜纹夜蛾寄主作物多达45科100余种,甜菜夜蛾为30余种.特别是甜菜夜蛾对常规药剂产生抗性,药剂防治十分困难,为探索新的防治途径,特开展了性诱剂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为筛选出适合白银市沿黄灌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耐裂的早熟春甘蓝品种,进行了7个甘蓝品种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华秋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优,折合单产为150.87 t·hm~(-2),增产率为67.39%;其次是奇绿,产量为118.28 t·hm~(-2),增产率为31.23%。除新铁头4号外,其他品种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元宝(CK)。  相似文献   
84.
对闽西北稻区稻茎毛眼水蝇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稻茎毛眼水蝇危害回升的4个主要因素,并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5.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于2016年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纸质信息为载体的落后管理方式向以3S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的转变。目前GIS已应用到三维空间的测量与分析、生态监测管理、野外调查和巡护、虚拟展馆和办公室自动化5个方面,实现了保护区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员技能的不断提高加速了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86.
指出了随着人工湿地松纯林的广泛种植,林木抗病能力减弱,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分析了湿地松纯林与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主要病虫害种类,为在综合防治中,减少营造混交林病虫害的发生,提出了贵州省湿地松病虫害防治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通过噻唑磷颗粒剂防治稻茎毛眼水蝇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返青后施用噻唑磷颗粒剂防治四代稻茎毛眼水蝇的效果明显,移栽前施药带药下田对四代稻茎毛眼水蝇的为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认为该药可以用于防治稻茎毛眼水蝇。  相似文献   
88.
本试验设计主要是在麦茬后复种胡麻,结果表明:秋季后期积温绝对值不能满足胡麻发育所需;胡麻是夏作物,一生所需温度与秋季温度不相吻合。复种胡麻播期刘川7月12日,平川7月5日,两地10月底未出现霜冻,胡麻单株成熟率刘川为22.0%,平川为19.8%;胡麻蒴果成熟率刘川为60.6%,平川为51.1%。  相似文献   
89.
<正>美国红栌(Cotinus coggygria‘Royal purple’)为漆树科黄栌属,是美国黄栌的一个变种。美国红栌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采用种子繁殖,但播种苗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而其组培苗特点是茎干过于纤细,叶片极易失水,我们在移栽试验初期成活率不足50%,极大限制了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在组培苗瓶炼时间、栽培基质配比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使美国红栌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