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篇
  57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不同水氮管理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南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和北缘两个试验点研究了不同水氮措施对棉花产量、品质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和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技术的优化水氮管理比常规水氮管理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策勒点施氮量由常规的432 kg·ha-1减少到256 kg·ha-1,尉犁点施氮量由310 kg·ha-1减少到137 kg·ha-1,灌水量也由常规的660 mm减少到427 mm(策勒),600 mm减少到402 mm(尉犁);优化水氮管理在减少水氮投入的同时获得了与常规水氮管理相同甚至更高的生物量、产量、纤维综合品质以及吸氮量;大幅度地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灌水利用率;显著减少了土壤Nmin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  相似文献   
82.
冬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农民的主要口粮作物,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我国北方冬小麦过量施肥特别是过量施氮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农业大学在山东省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山东省平均的小麦化肥施用量为447kg/hm2(其中纯氮280kg/hm2),远高于根据已有试验结果确定和专家推荐的肥料用量,每年仅在小麦上造成的肥料浪费就高达40万t;受传统施肥观念的影响,农民将大部分的氮肥用于小麦基施,基追比例不合理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低、损失严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冬小麦氮肥实时监控技术是中国农业大学数字化施肥课题组于20世…  相似文献   
83.
从土壤肥力变化预测中国未来磷肥需求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曹宁  陈新平  张福锁  曲东 《土壤学报》2007,44(3):536-543
近年来,我国磷肥用量持续增长,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增加很快,这些变化对磷肥生产和施用将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8种典型农业土壤上磷收支平衡和有效磷消长关系的分析,获得预测我国主要农田土壤中有效磷变化模型的参数,即每100kg hm^-2磷盈余平均可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约3.1mg kg^-1。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3年我国除经济作物外的主要农田土壤上累积磷盈余约为392kg hm^-2,由此推出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有效磷水平约为19mg kg^-1左右。从农业需求和环境保护角度确定的土壤有效磷最适范围应在30~50mg kg^-1之间。而要在未来的30a内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并维持在40mg kg^-1左右,磷肥的消费将在30a间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磷肥需求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1250万t,到2035年降至1050万t,此后应一直维持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84.
养分胁迫引自由基对植物细胞膜伤害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各种营养胁迫引起植物细胞膜伤害的机理,重点讨论了营养胁迫对植物体生物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系统的影响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养分胁迫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甜玉米是西南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当前氮肥用量高、施肥次数频繁、施肥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管理方式制约着甜玉米绿色高效生产。为优化我国甜玉米生产氮肥管理,于2018至2019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开展田间试验,探究减氮配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对甜玉米产量、植株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共设不施氮肥、农民习惯和减氮配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的硫铵、硝酸铵钙和尿素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添加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的优化施肥处理在降低66.8%~76.8%氮肥用量条件下使产量保持稳定,有利于促进植株氮吸收,同时优化施肥处理显著降低氮盈余约90%并显著提高了195%~210%的氮肥偏生产力、170%~240%的氮肥农学效率和14.5%~20.3%的氮肥回收利用率。在经济效益方面,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净收入提高了2703元/hm2。不同氮形态配施硝化抑制剂DMPSA处理间在产量、植株氮吸收、氮盈余、氮肥利用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减氮配施DMPSA策略在甜玉米生产中具有减氮增效、稳产增产,并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有助于实现西南地区甜玉米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86.
应用从高精度卫星影像获取的光谱植被指数和单波段光谱反射值与冬小麦拔节期氮素营养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精度卫星光谱归一化植被指数、绿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单波段光谱反射值红外波段与拔节期小麦叶片叶绿素仪读数、茎基部硝酸盐含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吸氮量等都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范围在0.651~0.860之间。而红光波段、绿光波段则与拔节期小麦氮营养诊断指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范围在-0.803~-0.574之间。且上述光谱植被指数和单波段反射值均与小麦拔节期优化施氮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应用高精度卫星影像结合地面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拔节期的冠层氮营养诊断和氮肥推荐。  相似文献   
87.
水稻配方肥与机插秧集成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农业科学技术"物化"成产品以及实现作物生产轻简化和机械化是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手段。以重庆市江津区的主要作物水稻作为研究对象,对水稻配方肥及其与机插秧技术的集成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配方肥+机插秧"农户和"配方肥"农户分别比对照户增产28.4%和22.6%、增收196元/亩和77元/亩,同时减少了农户施肥的不合理变异。因此,通过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来简化技术推广,并与机插秧技术的有效结合是小农户经营条件下西南稻区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8.
不同水氮处理对棉田氮素平衡及土壤硝态氮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水氮管理策略对高产棉田氮素平衡及氮素移动的影响。【方法】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水+常规施氮、优化灌水+优化施氮、常规灌水+优化施氮、优化灌水+优化施氮、常规灌水+不施氮处理条件下的棉田氮素平衡和土壤硝态氮动态。【结果】在常规水氮管理条件下,收获后表观损失量高达163—294 kg?hm-2,60—2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较播前有大幅增加,增量与表观损失的比值达到0.39—0.69;优化水氮管理条件下表观损失量仅为19—87 kg?hm-2;常规水氮处理不同层次土壤剖面上均呈现出硝态氮的积累,而且随灌水量加大累积峰下移,优化水氮管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程度较小。【结论】在常规施氮体系中氮素的表观损失率达52%—68%,氮素随水移动到根层以下是重要的损失途径之一;本试验中采用的优化水氮管理方法显著减少了硝态氮的淋移损失。  相似文献   
89.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水肥高投入的特点,引入以土壤Nmin(NO3- -N+NH4+ -N)为基础的优化施氮技术和以土壤水分含量为基础的优化灌溉技术对施氮量和灌溉进行优化,大幅度降低了氮肥用量和灌溉量,且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未发现显著降低。微区结果表明,传统灌溉方式下,传统施氮处理的化肥氮利用率很低,冬小麦当季为22.7%, 夏玉米当季25.7%,整个轮作周期为28.44 %; 氮损失率较高,冬小麦当季为52.9%, 夏玉米当季35.7%,整个轮作周期为47.0%; 而优化施氮可大幅度提高化肥氮利用率,降低损失,冬小麦当季、夏玉米当季和整个轮作周期的化肥氮利用率分别达到45.1%, 42.9%和46.1%, 损失率分别为33.3%, 7.1%和34.5%。优化灌溉下的优化施氮与传统灌溉的优化施氮相比,虽然化肥氮利用率未有显著差异, 但是却显著降低了损失,显著增加了化肥氮的土壤残留。同时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也显著不同,建议在化肥氮优化中应考虑水分管理。研究还表明,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反硝化损失可能是化肥氮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0.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一炮轰和缓释一次施肥3种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残留NO3-N以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添加包膜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与播前相比,玉米收获后对照、农民习惯、一炮轰、缓释一次施肥0~90 cm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在低肥力土壤(新立城试验点)的增加量分别为-17.5、104.5、55.7、29.3 kg/hm2,而在高肥力土壤(布海试验点)都表现为负增长,分别为-44.3、-12.8、-57.2、-51.7 kg/hm2.农民习惯、一炮轰、缓释一次施肥处理全生育期的氮素表观损失在低肥力点分别为-83、-12、22 kg/hm2,在高肥力点为172、119、157 kg/hm2.增加氮肥用量氮素表观损失增加,添加部分缓释氮肥的一次性施肥可以减少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