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49篇
  17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51.
食用豆在耕地质量提升、优化农业生态体系及人类膳食结构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豆象是世界性仓储性害虫,严重影响着食用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在食用豆抗豆象种质鉴定评价和利用方面,从各种野生资源中鉴定出抗不同豆象的种质材料,并在豆象抗性遗传学分析、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通过对豆象发生和危害规律、抗性鉴定方法、抗性机理研究、抗性种质鉴定与评价、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以及抗豆象育种方法和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梳理和总结,对抗豆象研究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抗豆象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2.
筇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说明人工施肥处理对提高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2)除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外,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在土层0~20 cm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除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和脲酶与过氧化氢酶、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和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无显著相关外,其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3.
【目的】棱果花是我国特有的野牡丹科棱果花属灌木,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然而,棱果花主要分布于野外,其人工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大大限制了其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潜力。通过比较不同养分类型、不同施加浓度对棱果花幼苗生长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确定影响棱果花苗期生长的主要养分用量,旨在为棱果花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棱果花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移栽至黄心土为栽培基质的育苗杯中培养 3 个月后,分别施加 6 种 N 素养分(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普通复合肥、尿素、长效控施肥)、3种施用量(0.7、1.4、2.8 mg/ 株),每月测定棱果花的苗高、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束时测定棱果花根系指标。【结果】养分类型与施用量对棱果花幼苗早期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以 2.8 mg/ 株天冬氨酸处理(T9)棱果花幼苗 1 个月后苗高增量最大、达 5.18(±0.13) cm,4~5 个月后增量变小;1.4 mg/ 株丙氨酸处理(T5)的苗木前 2 个月苗高增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而第 4、第 5 个月后苗高增量显著高于对照;2.8 mg/ 株长效控释肥处理(T18)的苗高增量在第 4、5 个月后最大;1.4 mg/ 株尿素(T14)、2.8 mg/ 株天冬氨酸(T9)、2.8 mg/ 株尿素(T15)处理的根生物量最大,分别为 0.71(±0.40)、0.65(±0.21)、0.64(±0.24)g;T9 处理下直径≤ 2 mm 的根表面积为 273.63 c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以苗高、直径≤ 2 mm 的根表面积为筛选指标,适合棱果花早期生长的养分类型为天冬氨酸,施用量为 2.8 mg/ 株。  相似文献   
754.
高油酸能够显著提升大豆食用油的稳定性和食用价值,是大豆品质改良的育种目标之一。为提高大豆籽粒油酸含量,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多基因编辑技术,同时敲除负调控大豆油酸含量的2个关键基因GmFAD2-1A和GmFAD2-1B。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方法获得20株T0代阳性苗,但发生基因编辑的株系只有11个,其中GmFAD2-1A发生突变的有7株,GmFAD2-1B发生突变的有10株,这2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的有6株。经过加代纯合后,检测转基因株系(T3代)大豆籽粒的脂肪酸组分,发现油酸含量显著提升,最高达81.38%,而亚油酸含量则显著降低,获得了高油酸新种质。本研究采取多基因敲除策略,成功突变大豆基因GmFAD2-1A和GmFAD2-1B,并获得高油酸大豆突变体株系,为高油酸大豆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55.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的鲜食大豆,以‘辽鲜2号’和‘苏早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高产、抗大豆花叶病毒(SMV)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奎3号’。2016—201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苏奎3号’年平均鲜荚产量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增产18.92%。2018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苏奎3号’平均每公顷产鲜荚较对照增产16.58%。2019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豆20190006)。‘苏奎3号’具有高产以及抗SMV等特点,适宜在江苏各地作春播鲜食大豆种植使用。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56.
通黄 15 是以睢科 998 为母本、苏 0911 为父本,经人工杂交,历时 8 年选育出的常规夏播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从播种到采收平均 98.8d,干籽粒百粒重为 24.8g,粗蛋白质含量为 42.7%,粗脂肪含量为 19.9% ;2019-2020 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江苏省农科院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比对照苏豆 13 分别增产 15.6% 和 8.6%,每 hm2 平均产量为 3183.2kg ;2020 年参加生产试验,比对照苏豆 13 增产 5.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商品性佳的特点,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 20210018,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区域用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757.
在海南北部的红树林及其附近光滩区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原位沉积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检测了重金属铜和锌的赋存形态,并分析了相关生态环境因子对SRB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树林沉积中SRB的多样性在旱季显著高于雨季,旱季光滩中SRB的多样性最高;在科的水平上,红树林沉积中索利氏菌科(Solibacteraceae)的相对丰度在旱季和雨季都为最大,但SRB群落组成结构在旱季和雨季显著不同;在光滩沉积中,在旱季相对丰度最大的是索利氏菌科,而雨季则为脱硫球茎菌科(Desulfobulbaceae)。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中的总氮、总磷、pH和特定赋存形态的铜和锌与SRB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差异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红树林沉积中SRB群落结构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及其影响机制,为利用红树林进行重金属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8.
本研究为了明确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在木薯中的表达谱,创制Mechlppdk的干扰株系,以期为Mechlppdk的功能研究提供材料。本研究以栽培型木薯Arg7为材料,用qPCR的方法分析Mechlppdk在木薯根、茎、叶中的表达谱;采用RNA干扰的方法,构建Mechlppdk的干扰载体,并遗传转化木薯脆性愈伤,经木薯再生体系获得转基因苗,在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筛选,经PCR鉴定获得Mechlppdk的干扰株系。用qPCR的方法鉴定Mechlppdk在干扰株系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echlppdk在木薯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达到管家基因的50%。在Mechlppdk的转运肽区,选取1个保守区段设计引物,构建RNA干扰表达载体pART27-Mechlppdki,将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侵染木薯脆性胚愈伤,获得阳性转基因木薯苗7个株系。通过qPCR分析发现各株系Mechlppdk转录本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了干扰效率较高木薯Mechlppdk干扰株系,将为解析木薯Mechlppdk的功能提供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759.
蛋白激酶SnRK2s (Sucrose Non-fermenting Related Protein Kinase 2)是植物抗逆境机制中的关键组分。木薯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和工业作物,具有高淀粉累积和耐逆境的特点。迄今对木薯MeSnRK2家族成员参与逆境下淀粉合成调控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围绕SnRK2家族受ABA微弱诱导的成员MeSnRK2.12展开研究,先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其启动子区分布逆境响应元件:干旱胁迫MBS和ABA应答ABRE等顺式作用元件,且其氨基酸序列与AtSnRK2.8和OsSAPK1/2高度同源。ABA和PEG6000处理木薯SC8植株后发现, MeSnRK2.12可以在2 h内快速响应ABA和PEG6000处理,其转录活性在根中被抑制;在茎中被诱导上调,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的15.0倍和8.0倍;在叶中也呈现上调趋势,但程度低于茎中。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显示MeSnRK2.12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均验证了MeSnRK2.12和转录因子MebHLH1间存在互作,且前期研究发现MebHLH1可以上调木薯蔗糖合酶基因M...  相似文献   
760.
MAP2K1基因属于GnRH信号通路且与哺乳动物的卵泡发育紧密相关。为研究MAP2K1基因在狮头鹅上的基因多态性,以200羽狮头鹅为试验对象,利用DNA池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选出SNP位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狮头鹅群体中发现1个SNP位点,为E3-63 A>G,存在3种基因型。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AP2K1基因突变前后编码氨基酸并未发生改变,属于不稳定不跨膜酸性亲水性蛋白,存在卷曲螺旋结构,无信号肽存在。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支架的概率分别为60.9%、30.4%、8.7%,主要在细胞核发挥生物学作用;有34个磷酸化位点,有1个N-糖基化位点,1个保守结构S_TKc,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MAP2K1基因突变前后mRNA的最小自由能,质心发生二级结构,含有假结的mRNA二级结构、折叠结构、MaxExpect结果、点-括号结果、最小自由能、mRNA结构的热力学集合、质心结构所形成的山地图发生改变,且自由能上升,结构稳定性变弱。从狮头鹅MAP2K1基因的11个外显子上检测出1个SNP位点,MAP2K1基因突变前后改变mRNA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