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通过观察、解剖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详细描述了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鲥体呈纺锤形,鱼体背部为灰黑色,略带蓝绿色光泽;口端位略偏上口位,脂眼睑发达,鳞片较大,侧线不发达,鳃耙细长而致密,第1外鳃弓鳃耙数为24-31+47-55;鳍式分别为D.3-13-16,P.1-16-17,V.1-8,A.1-2-17-19,C.23;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肠长和肛前体长的3.48倍、4.19倍、6.88倍、2.12倍和1.44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60倍、5.13倍和3.99倍,体高是体宽的2.27倍,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71倍;胃发达呈"Y"型,幽门盲囊长且细,有92-115条;鳔2室,与体腔等长;体长(L)与体质量(W)的幂指数关系为W=0.0096L3.1429(n=47,R2=0.9753),肥满度系数为1.53;染色体数目2n=48,核型公式为4 sm+44 t,NF=52。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宝石鲈稚、幼鱼在不同水温及饵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研究,初步确定宝石鲈稚、幼鱼最适生长水温为30℃左右;在试验选用的5种饵料中,卤虫是最适合其稚、幼鱼期生长发育的饵料.在最适条件下,宝石鲈稚、幼苗表现出最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为宝石鲈的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资料,直接指导了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3.
蝇蛆对蛋种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216只44周龄海兰褐蛋种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鲜蛆对蛋种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组(1、2、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15g·d·^-1·只^-1麦麸培养的鲜蛆(4日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蝇蛆可显著降低试验2组蛋种鸡血清中白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试验3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P〈0.05);并可极显著降低试验2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试验2、3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IB醇含量(P〈0.01);蝇蛆可显著提高试验3组血清中IgG的含量(P〈0.01)。  相似文献   
64.
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农业生产逐步应用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过长期的农业种植试验,我国农业生产种植超高产栽培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提高。本文就小麦超高产农艺农机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农业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花生复合系统是促进低丘红壤区农业水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耕作方式,其在不同时段水分动态、水分平衡和利用过程差异值得进一步探索。土壤表层采用15 bar的先进负压计监测,结合定位法于2001—2003年监测收集了花生生长季花生复合系统、花生单作田间土壤水分、地表径流、降雨资料,分析了花生复合系统对土壤水分动态、降雨影响和水分平衡各要素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壤10 cm与 60 cm水分单作花生地与复合系统在雨季无明显差异,但受降雨过程影响。旱季单作花生10 cm水势降到最低值-344.0 kPa,复合系统水势最低值为-50.6 kPa,60 cm单作花生地水势数值也低于复合系统花生地,旱季复合系统能减少土壤表层的蒸发。3年土壤水分周期动态可分为3个阶段,即水分盈余期、水分消耗期、水分稳定期。花生复合系统旱季表现出较强的耗水作用,2001年7月贮水量减少108.8 mm,2002年8月贮水量减少111.7 mm,2003年7月贮水量减少105.5 mm。花生复合系统平均渗漏量低于花生单作62.2 mm,平均贮水量变化低于花生单作41.8 mm。桔树与花生作物在旱季水分利用方面没有明显的竞争作用,花生复合系统系统的表土水分保持作用和生态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6.
通过肌内注射、口灌两种给药方式,研究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把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随机分成2组,控制水温在30℃,以15 mg/kg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口灌给药。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用Win Nonlin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较慢,消除较快,达峰时间(T_(max))=4 h,峰浓度(C_(max))=4.64μg/mL,消除半衰期(T_(1/2λ)z L)=10.4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91.06μg·h/mL。口灌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较快,消除较慢,T_(max)=1 h,C_(max)=5.92μg/mL,T_(1/2λ)z L=13.13 h,AUC=61.96μg·h/mL。肌内注射、口灌氟苯尼考后,二者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显著,这一差异表明肌内注射给药吸收相对较慢,但更为完全(肌内注射氟苯尼考的AUC明显较大),消除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67.
SSR-BSA技术对乌鳢性别差异标记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SSR结合BSA技术对1个家系96个乌鳢个体(雌雄各48个)进行性别差异标记的筛选。首先构建了雌雄基因池(各24个个体),然后用140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扫描,发现3对引物(HLJWL17,HLJWL59,HLJWL70)在雌雄基因池间扩增出差异条带,且都出现在雌性基因池中。用构建基因池的48个个体对3对引物进行第一轮单个体验证,HLJWL17和HLJWL70在基因池中扩增出的差异条带仅在极个别个体中出现,而HLJWL59的差异条带在绝大多数的雌性个体中被成功扩增出来,雄性个体皆无。用其余的48个个体对HLJWL59进行第二轮单个体验证,得到同样结果。对HLJWL59在8个雌性个体中扩增出来的差异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并测序。将8个个体的测序结果用Vector 8.0进行多序列比对,证实各个个体得到的条带是同一序列,该序列长度为243 bp,以TGC为重复单位,GC含量为51%。通过BLASTn比对,发现在GenBank数据库中无同源性序列存在。经统计,此差异标记在雌性乌鳢中出现的概率为62.5%,即该标记对该家系乌鳢性别的正确判别率为81.25%。  相似文献   
68.
提取新鲜鲮(Cirrhinus molitorella)肌肉总RNA,采用RT-PCR技术分段克隆鲮Myf5基因核心序列,获得1 104bp的目的片段,其中开放阅读框为723 bp,编码240个氨基酸.分析表明,鲮Myf5蛋白具有MRF家族基因的典型性碱性bHLH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结构.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2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1 311 bp和90 bp.用单链构向多态性SSCP的方法分析了Myf5基因在珠江水系3个不同江段鲮中的遗传变异,分布及群体杂合性等群体遗传信息.发现其编码区非常保守,仅在外显子412位点处发生突变C→T.对该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北江段鲮中该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而东江和西江段种群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3个江段种群总体上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并存在较大基因流.以Myf5基因该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表明,3个种群未出现明显分化;通过该位点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3个江段种群杂合度都较高,中度信息含量(PIC)及多态信息指数,即该位点有较好的变异性及遗传多态性.3个江段种群总体上该位点在不符合Hardy-Weinberg的情况下AA>BB,并由该位点群体杂合性及中性分析表明该位点突变群体具体良好的多态性且不遵循中性选择模式,说明BB型个体受到自然选择.本研究结果表明,鲮Myf5基因的C412T与个体生长有相关性,可作为候选基因标记,用于鲮生长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69.
食用玫瑰花瓣的振动除杂是玫瑰花瓣初加工过程中较重要的加工工艺,振动除杂机的作业性能决定着除杂效果,进而影响食用玫瑰花瓣的品质.主要从食用玫瑰花瓣振动除杂机的振动方式,整机结构等方面论述振动除杂机的设计改进,并做出相应的原理分析.  相似文献   
70.
大豆新品种灌豆4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约82.7厘米,籽粒商品性好,百粒重27.28克,耐涝性、抗倒性和抗病性好,生育期106天。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3 055.80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6.56%,适宜在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