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鱼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5.7~28.2℃条件下,对3日龄仔鱼进行开口饵料筛选,发现卤虫无节幼体是高体革鯻仔鱼最好的开口饵料,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13日龄仔鱼全部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随着鱼体增长,仔鱼相对最大饱食量也增加。前期仔鱼(7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于08:00-10:00、12:00-14:00、18:00-20:00时摄食活跃,尤以18:00-20:00的摄食最活跃,夜晚停止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夜晚则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没有摄食活动。后期仔鱼(24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09:00-13:00摄食较为活跃,摄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不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整个夜晚均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明显摄食节律,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出现摄食高峰,摄食活动对光的依赖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体革鯻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摄食与光照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82.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对近年来国内外大口黑鲈的地理分布与亚种分类、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可数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杂交指数为53.45.对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鳢与乌鳢除胸鳍...  相似文献   
84.
拼配是普洱茶精制加工生产中的重要工序,通过对不同特性的普洱茶进行计量拼配,以获取更好的品质。为解决传统普洱茶拼配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洱茶自动化多口计量拼配设备。计量拼配机组由匀料上料输送机、连续式称重计量输送机和其他单机组成。该设备能够实现加工生产过程的连续化、数据化、自动化、绿色化,提高普洱茶计量拼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推动茶叶行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5.
水库网箱美洲鲥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属鲱形目,鲱科,鲥亚科,西鲱属,分布在北美洲大西洋西岸从加拿大魁北克省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河流和海洋中,与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同属一个亚科,是一种有较高营养和经济价值的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1,2]。由于目前中国鲥鱼资源的急剧减少,但人们对鲥鱼需求的热情不减,因此我国从2003年开始从美国引进美洲鲥,希望能够在中国驯养成功,以供市场之需。经过10年的驯化养殖摸索,美洲鲥的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养殖成活率也得到一定的提高[3,4]。中国  相似文献   
86.
该文针对当前苏北大豆栽培现状,从大豆播前、播后幼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成熟期、收获储藏及病虫草害防治等7个方面深入探讨各个时期大豆的管理要点和主攻目标,以期为苏北大豆栽培及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针对蕹菜栽培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管理中多发易发的各种问题,结合商丘地区蕹菜种植情况,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适时采收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和分解,总结出一套完善的全生育期日光温室栽培、主茎和侧枝多次采收的栽培栽培方式,以期进一步完善蕹菜温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农户保护地蕹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利用江西省90个县(区)2012-2021年国家气象站和2017-2021年8个稻田小气候站数据资料,分析稻田与相应台站气温差异,并对比台站日最高气温≥35℃指标H1(NS)、稻田日最高气温≥35℃指标H1(RS)、台站日最高气温≥37℃指标H2(NS)、稻田日最高气温≥37℃指标H2(RS)的高温热害统计结果,提出适用于江西的早稻高温热害指标,提升高温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结果表明:(1)稻田较台站有降温效应,日最高气温(Tmax)、日平均气温(T)和日最低气温(Tmin)总体偏低0.6℃、0.4℃和0.3℃,且降温幅度随早稻生长增大,抽穗-成熟期>移栽-孕穗期>播种-移栽期。(2)高温期间,晴天条件下稻田降温幅度最大,T、Tmax和Tmin较相应台站平均偏低0.8℃、1.0℃和0.7℃,阴天多云和雨天稻田降温幅度总体较为接近。(3)H1(NS)热害下,稻田与相应台站的逐日气温、逐小时气温均差异显著,且夜间稻田降温强度大于白天。稻田气温总体偏低1.2℃左右,金溪稻田偏低最多,T、T  相似文献   
89.
利用LED光源,研究白光、红光、蓝光、红蓝光及紫光处理对茄子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下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茄子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总体高于中性转化酶活性;红蓝光处理下茄子叶片磷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较白光对照提高14.5%;红光处理和红蓝(2∶1)光处理对茄子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大;蓝光处理下,茄子叶片APX活性最低,较白光降低23.39%。蓝光处理和红蓝光处理下茄子叶片维生素C(维生素C)含量最大,较白光对照分别高出46.57%和21.06%;红光和紫光处理下茄子叶片维生素C含量较低,较对照分别低13.43%和20.9%。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西瓜幼苗生长所需最佳LED光源,在智能温室借助栽培架进行光质照射试验,设置白光(CK)、红光(R)、蓝光(B)、红蓝光(R3B2)、红蓝光(R7B3)5个光源水平,研究不同光质照射对西瓜幼苗光合参数、生理品质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红蓝光(R3B2)、红蓝光(R7B3)处理下西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较CK分别提高38.82%,15.55%和21.23%,蓝光处理下最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_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硝酸盐含量以蓝光处理下最高、红光处理下最低,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红光处理下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蓝光处理下最高;西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具有负相关关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红光处理下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红蓝光(R7B3)处理下最高,蓝光处理下最低,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蓝光处理下最高,红光处理下最低。可见,在红光处理下西瓜幼苗光合速率最大,硝酸盐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APX和SOD活性最高,西瓜幼苗生长以红光照射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