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基于 DUS 测试性状的切花菊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录42 个切花菊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中的11 个多元性状,数值编码后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品种的来源或选育背景,分析这种方法用于评估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菊花品种DUS 测试的相关多元性状在品种间具有广泛的多态性,综合这些性状的信息可以对切花菊品种进行性状相似性分析,并且类间距离的远近能够较准确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2.
 对23 个切花菊品种进行苗期耐低钾指标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干质量、钾含量、钾 积累量在不同钾浓度处理和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切花菊耐低钾能力的评价指标。依 据耐低钾指标,筛选出耐低钾品种‘南农银山’和‘南农菲紫’,不耐低钾品种‘南农红枫’。通过水培 试验研究了不同耐性切花菊品种幼苗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性弱的‘南农红 枫’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SOD 及POD 活性均明显降低,耐性品种‘南农银山’和‘南农菲紫’没有显 著性变化。此外,低钾条件下耐性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耐性弱 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淀粉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3.
菊花花器性状在F1代变异及相关联的SRAP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器是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观赏特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菊花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花器性状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瓣性和花色等组成.由于栽培菊花的遗传背景复杂,存在高度杂合、自交不亲和、近交衰退等现象,给菊花目标性状改良带来了很大困难.张飞等(2008)研究了花器性状在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情况;菊花部分性状在杂种一代的变异情况也有相关报道(徐文辉等,2000;陈发棣等,2003;蒋甲福等,2003),但是研究的样本群体都比较小.  相似文献   
84.
重瓣和重台莲品种花芽分化过程的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莲重瓣花品种‘友谊牡丹莲’和重台品种‘红台莲’为试材, 采用石蜡制片及显微观察方法比较了两类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中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 重瓣品种‘友谊牡丹莲’花芽分化可分为: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与花托向上发育期; 而重台品种‘红台莲’的花芽分化过程包括了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和花托向上发育期。与重瓣品种相比, 重台品种由于雌雄蕊完全瓣化, 因此缺少性细胞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85.
通过单管状花和单花序自交,结合苯胺蓝染色法,对菊花品种rm1-3和rm1-4的自交亲和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授粉后花柱内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在单管状花自交时,rm1-3每柱头上约有15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而rm1-4柱头上没有花粉粒附着;在单花序自交时,rm1-3在授粉后0.5-2 h时平均每柱头有31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4-6 h时花粉粒达54粒,而rm1-4在整个时间段内平均每柱头仅有0-3粒花粉粒附着,很少萌发,但当授予rm1-3的花粉时,0.5 h后平均每柱头便有26粒花粉粒附着,并开始萌发,4~6 h时花粉粒附着量达最大,平均为121粒,大量花粉管进入花柱,说明rm1-3为自交亲和品种(SC),而邢1-4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自交亲和品种rm1-3和自交不亲和品种rm1-4自交后花柱内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3.65、3.04和2.01倍与3.46、2.60和1.65倍,自交亲和品种的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不亲和品种,但自交不亲和品种授予自交亲和品种花粉后,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自交后的酶活性,杂交后3种酶的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5.23、3.12和2.52倍,说明3种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花粉、柱头上亲和基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6.
在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研究切花菊苗期养分吸收转运规律,为切花菊'南农黄蜂窝'提供苗期的最佳施肥方案.氮、磷、钾设置3个因素,氮为0、30、60、90 kg/hm2;磷为0、24、48、72 kg/hm2;钾为0、36、72、108 kg/hm2;按照"3414"方案,设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切花菊生长指标、土壤...  相似文献   
87.
以“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保存的950个切花小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的13个表型性状为基本数据,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基于2种遗传距离、4种聚类方法和5种总体取样规模构建了40个候选切花小菊核心种质,并利用4个评价指标比较构建效果。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构建方案构建初级核心种质。以6个特征值和5个评价参数综合评价所构建核心种质,以检验核心种质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化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法、10%总体取样比例的备选核心种质综合表现最佳。最终构建获得包含95个切花小菊品种的初级核心种质,占原种质10%。核心种质评价表明初级核心种质构建有效且质量较高,能够在保证冗余较少的情况下充分代表原种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8.
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的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比较菊花近缘种属野生资源大岛野路菊(Dendranthema crassum)、萨摩野菊(D.ornatum)、菊花脑(D.nankingense)、矶菊(Ajania pacificum)和牡蒿(Artemisia japonica)的耐盐性,确定菊花耐盐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指标,为更大规模的菊花近缘种属耐盐筛选及抗盐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Ho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NaCl对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进行处理,通过形态特征及叶绿素(Chl)含量、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光合气体参数测定,评价不同物种的耐盐性强弱。【结果】在盐胁迫下,所有物种的Chla、Chlb及Chl(a+b)含量下降;叶片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单株受害叶面积与叶片Chla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极显著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提炼出叶片伤害率、叶绿素a,总叶绿素,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5个关键筛选指标。【结论】菊花脑、萨摩野菊对盐胁迫敏感,大岛野路菊、牡蒿、矶菊对盐胁迫耐性强。与耐盐物种相比,盐敏感物种在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脯氨酸积累量小,丙二醛含量增幅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是菊花近缘种属耐盐性评价的3个最主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9.
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控制,并寻找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建F1群体,从F1中选取株型表现为匍匐、直立和中间型的单株各1株,分别自交,构建F2群体,并以选取的3个类型F1单株为母本与‘03(6)-12’回交,构建BC1群体。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划分依据,统计每个群体中不同株型分离比,推测地被菊株型控制相关基因特点。此外,以 F1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株型匍匐/直立基因池,利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与地被菊匍匐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通过遗传分析和 检验表明,地被菊匍匐/直立特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微效修饰基因。筛选出1个与地被菊匍匐性状控制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A-10555。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与地被菊株型匍匐/直立位点遗传距离为7.96 cM。【结论】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的划分标准是可行的,通过F1、F2和BC1分离群体能对地被菊株型控制位点进行有效分析。获得的分子标记与株型匍匐/直立位点的遗传距离小,能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对20个国庆小菊品种的22个观赏性和耐旱、涝性指标进行观测统计,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运用K-Means聚类法划分品种等级。【结果】筛选出22个与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密切相关的评价因子,并确定了各因子最终的综合权重值;依据评分标准对20个品种评分,乘以各因子的权重得出各品种的综合分值;利用最小距离法并根据各等级国庆小菊性状综合得分的聚类中心值划分为优、良、一般3个等级,各级品种个数分别为5、11和4,所占比例分别为25%、55%和20%。【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对国庆小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最终筛选出5个等级为优、11个等级为良的品种,可用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