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160篇
  74篇
综合类   604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33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7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于2005年12月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的广州市科新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参与建设的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已全面实现机械化,成为广东全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龙头。作业服务范围除从化市及其周边地区外,还延伸到了湛江、汕头、惠州、清远、韶关等省内多个市、县及湖南、湖北等省。广州市科新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廷生介绍说:“在从化市农机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诞生的科新公司主要担负水稻、蔬菜等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和农业产业化生产试验的示范。目前巳配有水稻联合收割机1…  相似文献   
32.
农机监理部门不能上路查车怎么办?佛冈县农业农机部门根据农机监理人员不能上路对拖拉机、运载车检查执法的实际情况,努力争取党政领导重视,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依法执行监督管理,主动搞好自身建设,做好登记、审检服务和安全宣传工作,取得了几年来农机重特大安全事故为零的好成绩,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制订相关监管办法。佛冈县农机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农机安全法规的要求,为了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专门请示县有关领导和法制局协调解决上路执法问题…  相似文献   
33.
结合灵璧县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机构改革对县、乡两级农机推广机构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今后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发展农机化的经济环境、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扶持力度等3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指出农机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5.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顺应蔬菜多功能利用开发的新业态发展趋势,佛山市近年来在观赏、食用型辣椒盆栽生产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观赏型辣椒品种的特征特性、盆栽管理技术特点及延长果实观赏期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观赏、食用型辣椒种植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基质配比、适宜播种时期、定植营养土调配、肥水温光管理、保花保果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取得了每667 m~2种植2 000盆,每盆价格平均30元,667 m~2产值达60 000元,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普通辣椒2倍以上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6.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采用“互联网+社区销售平台+定期公益性社区地推”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可让普通群众零距离接触、学习花艺,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习惯,以弘扬、传播中国插花艺术,真正实现花艺技能有效传播;另一方面可面对面建立消费信任关系,实现引流并锁定精准客源。以期打破目前家居花艺消费市场普通大众参与度不高的僵局。尤其是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已提出扩大内销市场的战略形式,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通过实地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黔北农产品区农用地1 037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以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为评价指标,运用GIS,GS+技术和熵权TOPSIS模型法对农产品区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全氮、有效磷含量为中等,土壤为酸性与中性土壤,较适合农作物生长,但其有机质含量相对缺乏。(2)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pH值符合指数模型,有效磷符合球状模型,而有机质、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结构特征较强,全氮、pH值、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结构性弱。(3)研究区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空间分布图分析显示,北部和西部地区共2.55%的面积为极高水平,以岛状为主;西南、东南、南及北部地区共32.43%的面积为高水平,以带状为主;研究区55.45%的面积为中等水平,集中连片,以面状为主;西部、中部、东部部分区域共9.45%的面积为低水平,以带状和岛状为主;0.11%的面积为极低水平。研究结果为掌握黔北农产品区养分丰缺状况、变异机理、空间分布和为其精准施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典型县——安塞县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从县域尺度上分析评价了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退耕前1999年相比较,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在空间上发生明显改变,总体上,土壤侵蚀强度有明显减小的趋势。极强烈侵蚀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3.73%),主要向强烈转移,占10.45%;中度侵蚀由35.92%增加到59.98%,主要由强烈侵蚀转移而来,占27.08%;微度和轻度变化较小。土壤侵蚀既有增强区域也有减弱区域,总体趋势以减弱为主。侵蚀加强区域主要是由中度和强烈向强烈、极强烈和剧烈转移,转移面积较小;发生增强的区域主要是以草地覆盖为主;其次是原耕地,退耕还林后转化为林地和草地,部分地区出现裸露斑块,呈现部分小面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侵蚀减弱区域主要是极强烈、剧烈向中度、强烈等转移;转移面积主要发生区域沟壑区低盖度草地、沟道以及河道边缘裸地。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荒山林草覆盖度增加,林草植被对降水进行截留下渗,缓减洪峰流量,减少降雨洪峰对沟道和河道侧冲刷,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11年后,土壤侵蚀以强度侵蚀为主(46.47%)转中度侵蚀为主(59.98%),全县平均土壤侵蚀由1998年的9 780t/(km~2·a)转为2010年的5 460t/(km~2·a),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量1 274万t。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于安塞县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对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形成的人工再塑地貌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以快速恢复工程侵蚀区受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组合配置试验,研究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再塑地貌平台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的措施配置灌木保存率为85.4%,草本植物盖度76%,土壤风蚀量比其他样区减少30%~85%;边坡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模式和“生物笆+灌木”模式植物盖度达60%以上,抗蚀保土能力较强;通过秩和比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生态袋+种草”和“栽植灌木+种草”两种模式在治理投资成本与水土保持效益方面结合较好,水土流失防控效果明显,可在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中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明确氮肥施用与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氮素吸收累积和产量的关系,通过2年田间试验,分析了N0、N1、N2和N3 4个施氮水平(蚕豆:0、45、90、135kg/hm2;小麦:0、90、180、270kg/hm2)下,单作、间作蚕豆各关键生育期根瘤鲜重、氮素吸收关键参数、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产量的特征。结果表明,N0、N1和N2水平下,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比单作分别提高40.9%、27.2%和34.1%;高氮(N3)水平下,单作、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无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的最大氮素累积量(A)和最大氮素吸收速率(Rmax)降幅分别为8.01%~13.93%和10.27%~12.98%,表明氮素吸收累积特点与根瘤鲜重相反。在蚕豆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后90d内),单作、间作蚕豆氮素累积量无差异;进入结荚期后(出苗90d后),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的氮素累积量。同时,蚕豆产量也受施氮量和种植模式的调控,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降低蚕豆产量平均达20.66%。整体而言,在N1水平下,蚕豆根瘤鲜重和产量达最大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蚕豆根瘤鲜重、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随之降低,间作促进根瘤形成的优势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间作体系中蚕豆氮肥的运筹与间作优势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