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色泽是葡萄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果实着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基因型、气候条件、土肥水平和栽培技术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也可影响果实着色。笔者对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脱落酸、萘乙酸、乙烯利、茉莉酸类、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对葡萄着色的影响进行综述,除萘乙酸抑制葡萄果实着色外,其他物质均能促进果实着色和提前成熟。笔者从生理和分子水平阐述主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影响葡萄果实着色的作用机理,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促进/抑制葡萄着色的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甜樱桃MADS b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樱桃‘拉宾斯’(Prunus avium L.‘Lapins’)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与花发育相关的MADS box基因,命名为PaMADS3,其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HQ229605。PaMADS3基因全长1 095 bp,包含1个723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断其编码24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aMADS3蛋白与拟南芥中的SEP蛋白高度同源。组织特异性表达显示PaMADS3基因在花瓣、雄蕊、心皮中表达。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花芽露绿期的离体枝条经过15和25 ℃处理后,其雌蕊中PaMADS3基因在25 ℃的表达量高于在15 ℃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93.
1选育过程1998年,以绯红为母本,以玫瑰香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种子进行胚培养生物技术育种培育,获得杂种苗278株,1999年定植,2002年开始结果,经过筛选和鉴定,其中代号01-4-3因其成熟早、品质优良被初选  相似文献   
94.
95.
"葡萄三高素"在藤稔葡萄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葡萄三高素”250-500倍水溶液,于藤稔葡萄谢花后浸蘸果穗1~2次,可显著增加果穗重和果粒重,增加幅度一般在50%以上;果粒的果形指数不变或稍有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和着色程度有所提高或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96.
桃套袋技术     
<正> (一)套袋作用 套袋可防止病、虫、鸟等危害果实,减轻果锈、青斑和裂果,提高果实硬度,改善果实外观.减少农药残留。 (二)果袋选择及使用方法 1、果袋选择果袋类型主要有塑料袋和纸袋。桃一般选择纸袋。纸袋种类有单层和双层,颜色又分为浅色和深色2种。据我们试验,易着色的油桃和不着色的桃适宜用单层浅色的纸袋,如油桃华光在北方地区应首先选  相似文献   
97.
98.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指采用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或人工提取的方法制取的,具有特定生理调节功能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大多属于低毒或微毒,可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以及在促根、保果、保鲜、提质和增产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科学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葡萄高效栽培中的一项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99.
顾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11-112
试验结果表明:纵卷叶螟一般发生年份每667m2用阿维菌素有效成份3~4g,大发生年份每667m2用5~6g,能有效控制其为害。阿维菌素与有机硅、氟铃脲、氟虫腈等药(助)剂混用更能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0.
自然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可为保护及合理利用自然植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NPP综合研究模型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近43年来气候和自然植被NPP及其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3年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变率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分别为0.38℃和0.49%;日平均辐射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日平均辐射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为-0.86%,各地气候要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及变化趋势存在空间差异。自然植被NPP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NPP的平均变率10年为0.077 t/hm2;自然植被NPP及其变化趋势存在空间差异。黑龙江省中、东部湿润且热量较好地区,自然植被NPP值较高;西部干旱地区和北部大兴安岭寒温带热量资源匮乏地区,自然植被NPP值较低。气候要素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对自然植被NPP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具有重要影响,自然植被NPP的时间分布特征与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在黑龙江省近43年来气温趋势增高的背景下,自然植被NPP变率的空间变化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百分率的空间变化基本一致,限制黑龙江省自然植被NPP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相对不足,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松嫩平原表现特别明显。自然植被NPP的变率与年平均气温变率、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百分率呈正相关,与日平均辐射量变化趋势百分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