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54篇
  54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381篇
园艺   10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92.
本实验直接用伊氏锥虫虫体进行ELISA技术着染,研究了虫体内抗原、外抗原、全虫抗原的组织定位分布。经观察,伊氏锥虫内、外、全虫抗原经第一抗体作用后,用标记酶的第二抗体复杂,废物杂色指示的抗原—抗体反应均表现在虫体外膜上,着染特点为周边着染,只有用冰冻切片机切碎的虫体着染图像向内部加宽延伸。经电镜观察,着染的虫体抗原成份在外膜上呈现均匀、规律的绒毛样排列,与膜蛋白的镶嵌结构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3.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牛、羊副结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副结核病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方法(简称常量法)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简称微量法)检测3677头进口牛羊的副结核病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量法和微量法的溶血素效价测定值相同,补体效价测定值近似,阴性血清对照、抗原对照、补体对照、红细胞对照、血清抗补体结合对照结果均相同,阳性对照血清效价微量法比常量法提高1个滴度,被检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微量法高于常量法。比较37℃水浴及37℃恒温培养箱环境下的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结果,溶血素效价、补体效价、各项对照试验结果完全相同,被检血清在37℃水浴反应更加充分。比较用变态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检验3677头牛羊副结核病的结果、以及用补体结合试验、变态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同时检测2024头牛的结果,发现它们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94.
针对绥中县蔬菜保护地因连年生产,大量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当地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的情况,引进了保护地秸秆还田技术.介绍秸秆还田技术的操作要点和主要作用,分析该技术推广应用后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5.
红皮云杉叶锈病发生在小兴安岭林区,该林区的地理位置是48°~48°43′N,12°23′~130°19′E,总面积 51.8万 ha(包括东风、新青林业局)。此病害过去仅危害过伐林下层的幼龄林木,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年来已扩展到5~10年生的人工林木及林间苗圃的苗木上,严重地影响云杉人工林的生长量和苗木产量,给林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图版Ⅰ-1)。为此从1984~1986年开展了本项试验,现将有关病原菌接种试验和生活史部分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余甘子二龄结果母枝强修剪对一龄结果母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整体分析和单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余甘子二龄结果母枝强修剪处理对一龄结果母枝特性的影响。整体分析表明,强修剪处理对选取的五因子在整体上有极显著影响(Λ<Λ_(0.01))。单因子方差分析由Λ统计量转换而成,转换结果表明,二龄结果母枝强修剪处理对一龄结果母枝长、一龄结果母枝粗、一龄结果母枝结果枝数有极显著影响,对结果枝长有显著影响,对结果枝叶数无显著影响。强修剪处理使穗条(一龄结果母枝)在数量上增加,质量提高。这项研究为余甘子优树繁殖,结果、采穗两用果园的建立及树体生长、生殖平衡控制,提供了依据;提出了区间重叠度概念,并探讨了重叠度与处理有效性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单因子显著性与因子组合显著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福建省的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的技术基础。但食用菌生产消耗了大量的阔叶树资源,加剧了森林生态恶化,建设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势在必行。章就我省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探讨,为我省木生食用菌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钩藤碱最佳提取工艺,确定钩藤药材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传统外观质量和钩藤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质量浓度和超声处理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L16(43)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检测不同采收时期钩藤碱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采收时期。[结果]钩藤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60%乙醇浸泡1 h,超声处理40 min, 80℃回流2 h;当年10月—次年2月为钩藤药材的较佳采收时期。[结论]优选出的钩藤碱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确定了钩藤药材的采收时期,为利用湖南钩藤进行饮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次生细胞壁的发育对于木材的形成至关重要,揭示林木次生壁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将为改良其木材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本研究从速生型杨树NE19中克隆得到PdKNAT7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采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筛选得到过表达植株。(2)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侵染烟草,对PdKNAT7进行亚细胞定位。(3)通过徒手切片观察不同基因型拟南芥花薹基部的次生细胞壁厚度。(4)通过真空渗透的方法瞬时转化84K杨。(5)qRT-PCR分析不同品系杨树中PdKNAT7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揭示拟南芥和杨树中参与次生壁形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结果  (1)PdKNAT7定位于细胞核。(2)PdKNAT7主要在NE19杨茎中表达,且表达量高于107杨。(3)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PdKNAT7的拟南芥花薹基部的束间纤维壁变薄,木质部纤维壁变厚,而突变体正好相反;另外,突变体的导管壁更厚。(4)过表达PdKNAT7的拟南芥植株中,4CL1、C4H1、CCR1、CesA8、IRX9和IRX10基因的表达量均下调,突变体中与之相反。(5)瞬时转化PdKNAT7基因的84K杨中,4CL3、C4H1、CCR1、CesA8、IRX9和IRX10基因的表达量也下调。  结论  PdKNAT7通过调控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积累来影响拟南芥次生细胞壁的厚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全面调查铜川市王益区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蕴藏量,为王益区制定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和保存药用植物标本,为国家提供王益区第一手资料,为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地方植物志等相关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走访调查,以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方法,选取草丛、灌丛、针叶林、阔叶林4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结果]覆盖10多个乡镇38个样地190个套方1140个样方的调查;调查药用植物种类179种,采集药用植物标本136种共达587份,种质资源29种,药材资源35种.[结论]王益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全面掌握王益区野生、栽培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蕴藏量,为保护好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王益区药材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