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矮生和矮化是梨属植物省力化栽培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前期资源考察中发现了1株梨矮生型种质,新梢长度和节间距极短,与野生型杜梨和豆梨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梨矮生性状研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发现梨矮生种质的枝条、叶片、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与杜梨极为相似,推定其植物学归属为杜梨种,命名为QN-109。矮生杜梨QN-109生长期约85 d,有2个生长高峰期,高接后新梢年生长量为30.36 cm;花粉形态学特征正常,具生活力,可自交结实。野生杜梨种质的形态学特征聚类分析证实了矮生杜梨QN-109和起源地杜梨亲缘关系最近,推测矮生变异为自然实生变异。本研究将为梨属植物矮生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张欢  杨英杰  李鼎立  宋健坤  马春晖  王然 《园艺学报》2018,45(10):1881-1894
利用RNA-Seq技术,对杜梨根、茎、叶中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分析,为探讨梨属植物生长发育及组织间功能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杜梨根、茎、叶中分别获得了19 443、19 567、17 876个表达基因,分别注释得到110、110、110个GO功能分类和56、55、65条KEGG代谢途径,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运输、激素调控、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在根、茎、叶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 245、971、846个,涉及8、8、11条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集中在亚麻酸、脂肪酸类、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和各种次生物质的代谢过程以及其他氧化还原、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根、茎、叶中分别有10、6、20个特异表达基因参与调控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叶片中特异表达的15个编码合成SAUR蛋白基因,大部分在幼叶中表达较高,并伴随叶片衰老表达量下调;同时,在根、茎、叶中分别得到1 353、1 150、1 232个转录因子,较多WRKY、MYB、AP2-EREBP等家族的转录因子在根中特异表达。选出8个特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数据基本一致,表明了RNA-Seq分析是可靠的;综合上述结果,认为特异表达基因可能对维持组织器官的特定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设置了3种灌溉梯度,分别为3 750(W_1)、4 500(W_2)和5 250 m~3·hm-2(W3),且在灌溉量为4 500m~3·hm~(-2)(W2)的条件下,设置了3种灌溉定额分配模式,即刈割前、后的灌水量分别为35%+65%(Q_1)、50%+50%(Q_2)、65%+35%(Q_3),探讨不同灌溉定额及分配对滴灌条件下建植当年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建植当年各生长性状指标中,叶茎比、茎粗对苜蓿干草产量提高及营养品质改善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生长速度及株高。当灌溉量达到4 500m~3·hm~(-2)时有利于苜蓿建植当年干草产量的提高及营养品质的改善。Q_1灌溉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滴灌苜蓿建植当年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而提高苜蓿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4.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0.375~6 mg/mL SW质量浓度范围内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1.724;(n=5).小花棘豆中各部位苦马豆素含量为:种子(58.09±0.48)mg/kg;叶(21.81±0.58)mg/kg;全株(19.14±0.16)mg/kg;茎(12.30±0.23 mg/kg).[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5.
饲喂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和体组织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饲喂代乳粉和母羊哺乳对羔羊生长性能和体组织参数的影响。选取18只日龄和体重相近、健康的杂交F1羔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试验组饲喂代乳粉,对照组随母羊哺乳,饲养时间为90d。称取20、90日龄空腹体重,并于9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只屠宰,称量胴体、各胃室、小肠各段、内脏器官鲜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提高18.61%(P0.05);宰前活体重、胴体重分别提高22.28%、32.44%(P0.05),屠宰率提高6.67%(P0.05);复胃总重增加13.25%(P0.05),其中瘤胃鲜重增加25.92%(P0.05),皱胃鲜重提高6.74%(P0.05),网胃和瓣胃鲜重则有降低的趋势;回肠鲜重和长度分别增长75.28%(P0.05)和35.50%(P0.05);肺、肾脏、肝脏和脾脏鲜重提高22.29%、30.10%、28.86%和38.22%(P0.05)。结论:饲喂代乳粉后可提高羔羊生长性能,但对屠宰率无显著影响,可促进其瘤胃的发育,并影响部分内脏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96.
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7个处理(处理Ⅰ~Ⅶ)分别采用枯黄期骆驼刺、棉籽壳及其二者不同比例(3:7、4:6、5:5、6:4和7:3)混合料为青贮原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评价感官指标,并分析青贮料的pH、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及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骆驼刺虽然是豆科牧草,却容易青贮成功,青贮发酵以单乳酸发酵为主.处理Ⅴ、Ⅵ和Ⅶ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处理Ⅱ(P<0.05),处理Ⅳ、Ⅴ、Ⅵ和Ⅶ的pH和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处理Ⅱ(P<0.05,P<0.01),处理Ⅳ、Ⅴ、Ⅵ和Ⅶ的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处理Ⅱ(P<0.01).混合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处理Ⅱ(P<0.01).由此得出,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能改善棉籽壳青贮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97.
不同生长时期小花棘豆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与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小花棘豆作为饲草的应用前景.[方法]以6个不同生长时期的小花棘豆作为检测样本,通过饲草概略养分分析方法,对小花棘豆营养成分和矿物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SW含量,并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结果]随着小花棘豆的生长,其营养成分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在盛花期时达到最大值,干物质和磷含量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NDF和ADF含量在落叶期达到最大值.小花棘豆SW含量随生长时期的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结荚期SW含量均高于其它时期.[结论]小花棘豆营养水平较高,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对小花棘豆毒素含量和营养价值进行检测可评估其做为饲料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作者在位于华北农牧交错的承德地区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蔟关试验站,对冬牧790黑麦和箭舌豌豆单播及混播的一年生人工草地进行了生物量动态,牧草品质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单播最佳刈割期为抽穗期,混播的最刈割期为黑麦乳熟早期,箭舌豌豆下部呈荚充满时间。最佳的混播组合为冬牧70黑麦25%+箭舌豌豆75%和冬牧70黑麦50%+。从整个混播群落看,冬牧70黑麦生长快,植株高,其竞争力强于  相似文献   
99.
针对紫花苜蓿生产中灌溉水分和磷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及施磷量耦合对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水磷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灌溉方式及施磷水平。试验设置2种灌溉方式,分别为:地下滴灌(I1)和微喷灌(I2);4个施磷(P2O5)水平,分别为:0 (P0)、50 (P1)、100 (P2)和150 (P3) kg/hm2。结果表明,相同灌溉方式下,随施磷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叶茎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磷肥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稳定或降低的趋势,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先降低后稳定或增加的趋势。相同施磷处理下,地下滴灌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及水磷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微喷灌处理(除第1茬外)(P<0.05)。通过主成分综合评分可知,I1P2为正向得分最高的耦合方式。当灌...  相似文献   
100.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CK)、60(N1)、120(N2)和180(N3)kg/hm2,于苜蓿初花期测定叶片氮和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氧化物质含量和干草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除第2茬氮含量外,苜蓿叶片氮和磷含量在N2处理最高,其中第3茬N2处理的氮含量最高,第1茬N2处理的磷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 g/kg和3.06 g/kg。与CK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N1或N2处理最高,且N2处理下不同茬次的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1.4%、23.8%和47.1%。与CK处理相比,施氮可以提高苜蓿叶片的气孔个数和气孔开度。除第4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外,苜蓿叶片的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在N1或N2处理最高。苜蓿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及脯氨酸(Pro)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MDA和Pro含量在第3茬N2处理下最低,H2O2含量在第1茬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