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阴山丘陵地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限制该地区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对天然降雨进行高效、永续利用,提高马铃薯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是该地区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战略考虑。本研究提出了微垄覆膜沟播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明显提高土壤0~60 cm土层贮水量,在马铃薯需水关键时期,出苗后35 d和55 d,微垄覆膜沟播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平作覆膜和露地平作提高25.68%、14.26%和28.92%、18.47%。(2)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对降雨的利用效率。(3)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每公顷吸收的水分数量比平作覆膜和露地平作分别高25.70%和33.52%。因此,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可作为发展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旱作马铃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2.
草莓果实维生素C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提取草莓维生素C更高效的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探讨了提取液、蔗糖、反应时间对草莓维生素C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乙酸为提取液、Cu2+溶液中含有13.75g/L蔗糖的条件下,当温度30℃、温热时间30min时,还原型维生素C(AA)的回收率最高(88%),在还原温度30℃、还原时间30min时,氧化型维生素C(DHAA)的回收率最高(81%)。  相似文献   
53.
高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9):3783-3785
Hen1蛋白是一类作用于RNA 3’末端的甲基转移酶,研究表明其同源物在植物、动物和细菌中均存在。不同来源的Hen1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文中就不同来源Hen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4.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社会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课堂实践开展不够、第二课堂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网络实践新思维有待拓展等诸多问题,探索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育"模式,即把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内、校园内、校园外3个空间维度,并把3个维度融为一体,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该模式丰富发展了实践教育的内容,提高了理论思维的能力;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55.
双亚16号是以双亚七号为基础材料,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并经田间单株决选育成。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948.6kg、810.2kg、1220.4kg和659.2kg,比对照增产7.8%、15.5%、13.4%和14.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hm2产量分别为5487.2kg、889.5kg、1426.9kg和577.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6%、18.9%、18.9%和8.6%。该品种是国内第一个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长麻率19.5%、全麻率31.2%、分别比对照高出1.7和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35.0N。作为高纤、抗逆性强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56.
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氮素营养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块茎的形成是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基础,是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而氮素养分是影响块茎形成的重要可控条件之一。在总结了大量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施氮量和氮素形态方面给出了氮素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调控作用,并且总结出了激素是受氮素影响调控块茎形成的重要机理。对今后在氮素调控块茎形成和氮素在马铃薯上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7.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米根霉Rh0295发酵生产L-乳酸的最适发酵碳源、氮源和磷源分别为大米淀粉、(NH4)2SO4及KH2PO4。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3者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其顺序为大米淀粉〉(NH4)2SO4〉KH2PO4,优化了它们自可最佳用量分别为:大米淀粉10%、(NH4)2SO40.15%、KH2PO40.015%。  相似文献   
58.
通过两个栽培年度对六个秸秆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了最适合汉中条件的秸秆生物反应堆专用菌种,以及每棚菌种的用量,定型了陕西省汉中市大棚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今后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不同钾肥用量对长绒棉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疆长绒棉高产区,不同钾肥处理下长绒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60~110 d内,在这50 d左右时间内吸收钾的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均呈一单峰曲线,钾素吸收速率在出苗后80~85 d达到速率最大值;氮素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钾和磷素吸收速率;与氮、钾不同的是,磷吸收峰相对平缓,施用钾肥对磷素吸收速率没有明显影响。吐絮期棉铃中的钾、氮、磷素随施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所增加,施钾对棉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氮素分配总体规律和钾素分配一致,施用钾肥对长绒棉磷素各器官的分配影响不大。合理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皮棉产量,明显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过量施用钾肥会降低钾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0.
施钾对长绒棉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钾肥对新疆南疆地区长绒棉干物质积累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长绒棉1 hm2总干物质的积累动态都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生长函数加以模拟,效果良好.K1、K2、K3、K4各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刻t分别为播种后的84、86、90和85 d.施钾对长绒棉增产效果明显,处理K2、K3分别比处理K0的1 hm2籽棉产量增加了517.9和435.3 kg,增幅达13.03;和10.96;;增产效果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铃数实现的.施钾可以改善长绒棉的纤维品质,其中,强度、马克隆、成熟度和可纺系数值均增加,而却对纤维长度、整齐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