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苹果褐斑病菌(Diplocarpon mali)接种苹果品种富士和砧木山定子叶片后不同时间点的生长发育特点。接种富士6h后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入侵,24h在表皮细胞中形成吸器,3d在叶组织中形成菌落并已扩展至海绵组织,5d后观察到特殊的角质层下菌丝束(SHS)组织,7d即可观察到大量分生孢子盘。虽然病菌在山定子叶片中的生长发育过程与在富士上相似,但发育明显延迟,接种后3d在角质层下扩展并侵染表皮细胞形成吸器;7d时仍局限在侵染点周围,未观察到SHS组织;11d始见个别分生孢子盘。且接种后12h在侵染点周围的表皮细胞壁上有明显的胼胝质沉积,说明山定子对褐斑病的抗性明显大于富士,可用于进一步的抗病机理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2.
牛蒡内生放线菌TGNBSA5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为开发该生防菌的生物防治价值,采用生理生化活性测定、形态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HPLC检测等方法分离纯化抑菌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属的孢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irgulis),经紫外和NMR鉴定活性组分之一为苯甲醇。孢杆链霉菌为第一次从植物中分离获得,且活性组分苯甲醇的明确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早红蜜、早黄蜜是西安市园艺站 1994年从日本冈山县农业试验场引进的早熟桃品种。经过多年试验观察 ,表现性状优良 ,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1 早红蜜该品种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用高阳白桃和さぉとめ杂交选育成的早熟品种 ,试验代号筑波 84号 ,品种名ちよひめ ,引进后曾用名筑波。果实短椭圆形 ,平均单果重 15 0 g,最大 35 0 g,底色乳白 ,极易着色 ,果面全红。果肉白色 ,带少量红色素 ,肉质细密 ,柔软多汁 ,含可溶性固形物 15 %~ 16%,黏核 ,酸味淡 ,风味极佳。果实硬度高 ,耐贮运。花期西安地区 3月下旬 ,与布目早生同期 ,比白凤…  相似文献   
64.
65.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细菌E1R-J是一株对小麦全蚀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条锈病有拮抗作用的小麦内生芽孢杆菌,笔者对其产菌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0.6%,蛋白胨0.6%,NaCl 0.3%,K2HPO40.02%.最佳发酵条件为pH 4.5~9.0,菌株都可以生长,转速150 r/min,温度34℃,种子液的接种量为2%,通气量是空气与培养基的比例2:5,最佳种子液菌龄是20~34 h,作为生防用菌最佳菌龄为48~73 h.在以上条件下,细菌的发酵产量最大,细菌浓度为5.2×107cfu/mL左右.  相似文献   
66.
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威胁最大的细菌性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最有效途径,猕猴桃抗源是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本试验通过离体接种,在室内评价了4个不同种的7个猕猴桃资源及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离体叶片、枝条接种溃疡病菌后,其发病时间、病斑大小、发病率差异明显。按病斑大小排序,其抗性强弱依次为毛花猕猴桃‘M9808’>对萼猕猴桃‘S9801’>美味猕猴桃‘M-06’>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Z-12’>中华猕猴桃‘东红’>中华猕猴桃‘红阳’(CK)。其中,毛花猕猴桃‘M9808’抗病性最强,表现为发病最晚,离体叶片、枝条分别于接种后10 d、20 d发病,比对照推迟了8 d、10 d;病斑最小,为对照的1/25、1/11;发病率最低,为对照的1/28、1/10。抗病性相关酶活性比对发现,不同材料的PAL、CAT、POD酶活性差异较大,抗性材料均高于感病材料,且峰值出现时间早于感病材料。其中,毛花猕猴桃‘M9808’的PAL峰值最高,接种后5 d出现,比对照早10 d;CAT、POD峰值接种后10 d出现,比对照早5 d。说明毛花猕猴桃‘M9808’对溃疡病抗性最强,可作为今后猕猴桃抗病育种或抗性砧木的理想材料。这为猕猴桃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7.
通过检测我国北方主要苹果产区河南、陕西和山西3个省10个乡镇57个不同树龄和发病情况的1年生无症状枝条苹果树腐烂病的带菌率,分析其与苹果园病害程度及树龄的关系,以期为制定精准高效的苹果树腐烂病早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重度发病苹果园的1年生枝条带菌率明显高于轻度发病或未发病果园,检测范围内63.64%的地区带菌率随树龄增加而上升,且不同树龄和不同发病程度的苹果园均出现个别果园带菌率高的现象。总之,我国北方主要苹果产区1年生枝条普遍带菌,且枝条带菌率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但与树龄相关性不明确。  相似文献   
68.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溃疡病(bacterial canker)是猕猴桃(kiwifruit)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该病的发生具有蔓延快、致病性强、根除难度大等特点,成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就细菌性溃疡病在世界猕猴桃产区的分布和危害,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寄主范围、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检测技术,猕猴桃对溃疡病菌的抗性机制,病害的侵染循环、流行因素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揭示病害成灾规律、有效控制病害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69.
为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以及田间防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在室内测定该病菌对1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并选择其中9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对硫酸链霉素水剂(AS)、氢氧化铜w=53.8%水分散粒剂(WG)、农用硫酸链霉素w=72%可溶性粉剂(SPX)3种药剂的敏感性强,其EC50达到18.72~23.79mg/L,为高度敏感;其次为氢氧化铜w=46.1%水分散粒剂(WG)、中生菌素w=3%可湿性粉剂(WP)、盐酸四环素有效成分(AF)、施纳宁w=45%水剂(AS)、叶枯唑w=20%WP、链·土霉素w=90%AF、三氯异氰尿酸w=85%SPX、乙酸铜w=20%WP、加瑞农w=47%WP 9种药剂,其EC50为61.98~131.53mg/L,为中度敏感;而噻霉酮w=1.5%水乳剂(EW)、喹啉酮w=33.5%悬浮剂(SC)、壬菌铜w=30%微乳剂(ME)、铜大师w=86.2%WP和噻菌铜w=20%SC 5种药剂敏感性略差,其EC50为208.1~317.38mg/L,为低度敏感。9种杀菌剂田间试验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氢氧化铜w=46.1%WG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效最好,平均防效达到87.6%;其次为农用链霉素w=72%SPX、中生菌素w=3%WP和叶枯唑w=20%WP,防效分别达到74.7%、69.0%和64.0%,噻霉酮w=1.5%EW的防效为51.6%;而以噻菌铜w=20%SC、壬菌铜w=30%ME及喹啉酮w=33.5%SC的防效均较差,仅为23.9%~35.1%,与对照药剂施纳宁w=45%AS的防效略低或相当。说明,氢氧化铜、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及噻霉酮均可作为陕西目前及今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较理想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70.
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田概况试验在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杨冲村一农户责任田中进行。试验地为潮土,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品种为郑单958,6月15日播种,6月20日出苗。(二)供试药剂处理1:41%异丙草胺·莠去津悬浮剂3.0kg/km2、处理2:72%异丙甲草胺乳油2.25kg/km2、处理3:50%异丙草胺乳油3.0kg/km2、处理4:50%乙草胺乳油1.8kg/km2、处理5:8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1.5kg/km2、处理6:50%氰草津可湿性粉剂3.0kg/km2。(三)试验设计试验共设7个处理,重复4次,共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