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7篇
  94篇
综合类   22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为比较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和生长期之间丹参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揭示4种丹参有效成分的最佳栽培土壤水分条件和采收期,采用盆栽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θf)的35%、55%、75%,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丹参的生长指标和4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丹参株高和叶长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逐渐升高。②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均在6月底达到最大值,9月进入第2峰值。③9月之前,丹参素在5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丹酚酸B含量在7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9月之后则均在35% θf下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整个检测期内,咖啡酸在55% θf、迷迭香酸在75% θf下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P<0.01)。综上,6月底是获得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最佳采收期,土壤适度干旱利于丹参根部丹参素和咖啡酸合成,土壤湿润利于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合成,4种有效成分对水分的需求量表现为: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研究为宁夏等干旱地区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选择日龄接近,体重在 45 ~ 50 Kg 的上海白猪去势公猪 30 头,随机分为 3 组,每组各 10 头。对照 组仅注射载体(稀释液)1 mL,试验 1 组和试验 2 组分别注射 1 mL 和 2 mL 的 rpST (基因工程猪生长激素), 连续注射 28d,28d 后屠宰。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 1 与试验组 2 平均增重速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31.94%( <0.01)和 45.75%( <0.01), 料肉比分别降低 20.81%( <0.01)和 26.85%( <0.01),脂肉比降低 24.07%( <0.01)和 33.33%( <0.01), 瘦肉率增加 3%和 5%, 骨重增加 21.40%( < 0.01)和 10.2%( < 0.01)。  相似文献   
73.
提高干燥均匀性是微波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热加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分析微波功率输入模式对浆状食品物料的温度及水分均匀性影响,以浆果果浆为高水分、高黏度、富含热敏性成分代表性物料,引入温度离散值(VT)、水分离散值(VM)、热区分布值(HTD)、温度对比值(CON)指标表征加热均匀性,解析连续和间歇变功率输入模式对浆果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入功率为800 W的微波加热过程中,果浆中依次出现缓慢升温(I)、温度稳定(II)和快速升温(III)3个阶段,其中温度离散值与热区分布值在升温区增加、在温度稳定区降低;水分离散值持续上升,温度对比值增大至温度稳定区、在快速升温区减小;在浆果微波干燥后期,果浆料层内冷、热点间温度差引起不均匀性减弱。微波在浆果物料边角产生过热效应是引起加热不均匀性主要原因。间歇变功率微波加热工艺可以改善均匀性,随功率转换点的减小,果浆温度离散值、水分离散值、和热区分布值的均匀度改善率增大;微波功率比的减小可提高加热均匀度,但当微波功率比低于0.5时会导致加热效率低;间歇时间的增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果浆均匀度改善率,但间歇时间超过8 min后对果浆均匀度的改善程度减缓;选用微波功率转换点为第Ⅱ、Ⅲ阶段交界、微波功率比0.5、间歇时间8 min更利于提高加热均匀性与加热效率。研究结果为浆果类物料微波加热均匀性的评价提供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变功率输入参数为提高浆果果浆的微波干燥均匀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4.
松辽122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长b-2-1"为母本,"松辽2130"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适于吉林省中熟稻区,内蒙晚熟稻区以及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75.
紫色土减磷配施有机肥的磷肥效应与磷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长江上游稻油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采用长期田间定点试验并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化肥配施猪粪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紫色土磷肥效应及磷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作物施肥基础上配合施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的减产效应,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水稻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常规施磷量减20%+猪粪有机肥(MDP)常规施磷量减20%+秸秆还田(SDP)常规施肥+猪粪有机肥(MP)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P),各处理利用率在20%~25%之间。油菜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SDPMDPMPSPP,各处理利用率在17%~29%之间。在水稻生长前一个月内,田面水总磷含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常规施肥(P)比不施磷肥(P0)处理总磷含量高4倍左右。各处理中磷含量大小表现为PMPSPMDPSDPP0,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前期土壤磷向水体中释放,配施秸秆比配施猪粪对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效果更好,磷肥施用后的7~10天内是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油菜蕾苔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苗期明显降低,但在油菜开花期和收获后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油菜生长花期以后是土壤有效磷淋失的主要时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化学磷肥减量并配施有机肥是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控源节流"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76.
借助考核指标与辅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核查方法,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验区域内样本水功能区数据的规范性与逻辑性,判断监测数据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7.
黄容  高明  汪文强  刘彬彬  刘江 《土壤学报》2016,53(3):663-674
以添加了改良剂的退化黄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种植莴笋―空心菜―莴笋的盆栽试验,对比分析添加生物质灰渣改良剂与其他改良剂对蔬菜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处理下,退化土壤下渗水养分状况,以期为综合评价改良剂的修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NPKH(氮磷钾化肥配施灰渣)和NPKW(氮磷钾化肥配施生物质肥)处理的莴笋产量增幅最大;(2)经改良剂处理的退化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p H提高,随种植时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下降,但NPKH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小,其次为NPKC(氮磷钾化肥配施草炭)处理;各改良剂处理对碱解氮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NPKH处理较其他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P)、速效钾(K)含量,其中有效P较NPK(单施化肥)处理提高了190.0%~242.9%;(3)单施化肥在退化土壤上易造成氮素的流失(总氮(TN)流失浓度22.08~39.06 mg L~(-1)),NPKH、NPKW和NPKC处理的下渗水TN浓度均低于其他处理;NO_3~--N是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形式,其变化趋势与TN较一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r=0.869);在整个盆栽过程中,土壤下渗水总磷(TP)、可溶性磷(DP)浓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r=0.892),DP浓度占TP的60%以上;NPKH处理中的灰渣含有大量的磷元素,除供作物生长外,部分会随水流失,其下渗水中TP和DP分别为0.70~1.35 mg L~(-1)和0.67~1.27 mg L~(-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78.
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毅林  高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236-243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年限对菜地土壤结构的影响情况,为土壤培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采用萨维诺夫法分析了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蔬菜基地种植1年、5年、10年的菜地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情况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稳定性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0~20 cm土层土壤,1~0.25 mm、>3 mm和>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1年>5年>10年,20~40 cm土层也存在类似变化。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各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逐渐降低。对于0~20 cm土层,1年土壤>0.25 mm团聚体平均破坏率为27.78%,5年和10年土壤>0.25 mm团聚体平均破坏率分别高达49.86%、58.74%;对于各种植年限土壤20~40 cm土层也存在相同的趋势。说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增高,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种植年限、平均破坏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0.897*、n=6),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3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3~1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1~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868*、0.859*、0.835*、0.829*、n=6),土壤团聚体MWD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5**,n=6)。说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平均破坏率逐渐增加。>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多,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值越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紫色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不同硼水平对烤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硼浓度下烤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硼浓度下烤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动态均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硼浓度为0~2.00 mg/L时,各处理烤烟的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量均随着硼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硼浓度为200~400 mg/L时,各处理烤烟的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吸收量则随着硼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就烤烟氮磷钾最大累积速率而言,各施硼水平下最大养分累积速率均以钾素最高,氮素其次,磷素的累积速率最低,且硼浓度为0.25~2.00 mg/L的各处理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最大累积速率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就烤烟氮磷钾最大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而言,3种元素各不一致,基本表现为硼浓度为0.25~2.00 mg/L各处理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均晚于其他3个处理。  相似文献   
80.
为了筛选耐旱性较好的裸燕麦新品种,以河北坝上地区新育成和冀西北常用的共15个裸燕麦材料为试材,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通过测定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4个指标,采用模糊隶属法用上述4个指标对15个参试材料的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坝莜6号最耐旱,花早2号最不耐旱,耐旱隶属函数总平均值分别为0.719和0.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