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典型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典型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在推迟播期情况下,适当增大播量,可明显提高叶面积指数,10月5日播种产量提高幅度达20.73%,...  相似文献   
102.
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6号”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连续两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5250-6750 kg/hm^2的产量水平,洛旱6号成产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在6750 kg/hm^2以上的产量水平,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同时,洛旱6号产量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是一个年度间稳定性好、地域间适应性广的丘陵旱地丰产稳产品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在东北次生针阔混交林开展不同强度采伐试验,探讨采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合理地开展营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月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次生针阔混交林内建立4块面积1 hm~2的标准地,于2011年冬季对其进行采伐处理,采伐强度(胸高断面积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7.24%(弱度采伐,LT),34.74%(中度采伐,MT)和51.87%(强度采伐,HT),从每块标准地中分别选取5块20 m×20 m样地,采伐2和4年后测定并分析林分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探讨采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采伐处理4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与对照相比均呈增加趋势,除LT处理显著增加外(P0.05),其他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增长量与CK相比均降低,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均比对照小,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但LT和MT处理提高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HT处理降低了单株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伐2和4年后,灌木层和草本层以及总体多度均有明显增加,但HT处理降低了乔木层多度;与采伐2年后相比,采伐4年后草本层多度降低;采伐未改变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但显著提高了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其中MT处理对物种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影响最为明显;各处理间群落相似性指数较高,为中度相似或极相似水平。【结论】短期内,采伐对林分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能促进林分树高的生长;采伐虽未对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总蓄积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合理的采伐强度能提高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单株蓄积增长量,同时能够促进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提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维持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东北近熟针阔混交林的最适宜采伐强度为34.74%。  相似文献   
104.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8号是以豫麦49号为母本,豫麦4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17点汇总,16点增产,2年平均5 277.6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5.97%。2007-2008年度参加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5 490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10.6%,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05.
黄淮麦区水、旱生态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黄淮麦区水、旱两大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选用目前该麦区推广的12个水地品种和6个旱地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其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拟合,分析灌浆参数的变异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淮麦区的水、旱两大生态类型小麦在灌浆参数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水地品种的平均灌浆时间比旱地品种长2.2 d,不同阶段的灌浆时间也相对较长,但不同阶段的灌浆速率均小于旱地品种.旱地品种的千粒重比水地品种高出2.07 g,而两大类型品种粒重受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灌浆时间的影响.在灌浆参数中,R(平均灌浆速率)、R_3(缓增期灌浆速率)、R_(max)(最大灌浆速率) 、T_(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与水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而R、R_2(快增期灌浆速率)、T_2(快增期时间)与旱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因此,平均灌浆速率、缓增期籽粒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及其出现的时间可作为水地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旱地育种者在注重平均灌浆速率的同时增加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和时间,可保证籽粒干物质迅速积累,从而躲过后期干旱、干热风等危害,保证小麦粒重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6.
为给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行距15cm最高,较行距10cm和行距20cm高2.13%和8.84%,茎蘖数表现拔节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叶面积指数(LAI)表现越冬期和起身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花后30d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粒质量叶比和粒数叶比表现为行距10cm和行距15cm高于行距20cm,结实粒表现为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不同播量间,产量表现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高于375kg·hm~(-2)播量,分别较375kg·hm~(-2)播量高3.45%和5.92%,粒质量叶比表现为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显著高于375kg·hm~(-2)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下各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表现各有区别,产量以行距15cm配置播量150kg·hm~(-2)为最高,达8 750.43kg·hm~(-2)。在‘洛麦23'推广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控行距和播量,做到种法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7.
为进一步完善水旱协调选择混合小麦育种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充分灌溉、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旱作雨养产量比较和干旱棚抗旱性鉴定3种生态环境4种处理,分别研究了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应性状相关关系及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1)产量比较试验中,小麦的抗旱性与成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较大正相关;在旱作雨养单株稀播条件下,小麦抗旱性与单株次生根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较大正相关;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抗旱性与农艺性状则无显著相关。(2)按照育种目标,充分灌溉条件下单株选择田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单株成穗数、穗长、株高,旱作雨养条件下,单株选择的重点性状是千粒重、穗长、单株次生根数。(3)不同生态环境下各性状的遗传力有所不同,穗长、株高、千粒重、基部不孕小穗在水旱两种环境下遗传力较高,因而具有双重的选择高效率,易于早代进行双重选择;遗传力高、易于早代选择的其他性状,在旱作雨养环境下为顶部不孕小穗数、单株次生根条数,在充分灌溉环境下为主茎小穗数、主茎穗粒数,而单株成穗数、单株产量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8.
播期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02~2003年对河南省不同习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籽粒灌浆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宜播期、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对提高粒重有重要意义;播期对不同习性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但早播时冬性小麦洛旱2号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春性品种豫麦18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因此,在河南生态条件下,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冬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至4中旬。  相似文献   
109.
河南省优质小麦系谱追溯及遗传改良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进行系谱追溯和亲本组配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本身均具有广泛的基因容量和遗传背景,但现有优质小麦之间却亲缘关系相近,指出今后优质小麦选育应重视优异种质资源的系谱研究,避免近亲组配。  相似文献   
110.
试验利用20个旱地小麦品种,在育种圃种植模式下,对生长后期(挑旗期、抽穗期、半仁期、顶满仓期)上部三片叶的叶片含水量及其它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上三叶性状与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同一育种目标对上三叶的性状要求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叶片对抗旱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贡献也不同。叶片含水量和抗旱性之间直接效应不大;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上三叶越长、长/宽越大,抗旱性越强;旗叶叶片较窄且薄,倒二叶、倒三叶宽度较小是抗旱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