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51.
<正>蓝莓果实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果树树种。温室栽培蓝莓可反季生产蓝莓鲜果,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温室栽培除了需要提供满足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条件外,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防止叶片老化、防止二次开花、增加结果枝数量、合理负载,达到早果、丰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为了从硫酸盐木质素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以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银杏硫酸盐木质素(KL)进行分级,利用MTT法研究各分级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根据抗肿瘤活性结果,利用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对抑制效果最明显组分进行纯化,采用质谱、13C NMR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并分析构效关系。FT-IR分析结果表明:KL具有与银杏磨木木质素(MWL)相似的结构;分级组分的总酚含量(TPC)随着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降低。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乙醚可溶组分(LC2)对人源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为(366.09±6.39) mg/L。LC2纯化结果发现,分离出的化合物L7的抗肿瘤活性最好,对肺癌A549细胞的IC50值为(89.44±2.13) mg/L。质谱、13C NMR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L7是酚羟基上连接着2-丙醛取代基的β-5结构的松柏醛二聚体。木质素小分子物质的苯丙烷单元侧链上醛基的增加会提高抗癌活性,但是醚键的增加会降低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53.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工程质量问题不仅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影响着工程的收益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但在实际中,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比如地理环境因素,施工难度因素或者天气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便更加有难度也更重要。本文将探讨几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4.
为筛选抗褐变、适宜鲜切的苹果品种,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7个中晚熟苹果品种(岳阳红、岳帅、望山红、秋富红、岳华、岳冠、岳苹)为试材,研究鲜切后冷藏期间果实品质、褐变指标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鲜切苹果的适宜冷藏期最长为12 d。各品种鲜切后冷藏期间失重率在3.80%~5.24%。除岳帅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外,其余品种TSS含量均升高,升幅在13.3%~21.3%。可滴定酸(TA)含量总体上不断降低,岳冠TA含量降幅最小,为18.8%,岳帅降幅最大,为71.8%。冷藏结束时,岳苹褐变强度最大,为15.1%,岳冠最小,为8.87%。各品种冷藏期间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不断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单峰变化。果肉褐变强度与类黄酮含量和失重率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和PPO活性显著正相关,与T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说明PPO是影响参试品种果实鲜切褐变的主导酶。岳帅、岳冠抗褐变能力强,适合鲜切及加工;岳华和岳阳红虽然冷藏期间果肉褐变强度增幅不大,但果肉底色深,冷藏后果肉颜色相对较深;秋富红、望山红、岳苹鲜切后冷藏期间褐变严重,不适合鲜切和加工。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克隆陆地棉GhWRKY33并研究其抗旱功能,为棉花抗旱机制解析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陆地棉中棉所10号中克隆GhWRKY33的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该基因的二级结构、亲疏水性,预测磷酸化位点和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在NCBI中通过BLASTP检索同源性高的蛋白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构建35S::GhWRKY33-GFP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烟草叶片,观察荧光信号;利用qRT-PCR检测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干旱、ABA、JA、ET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构建GhWRKY33过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利用20% PEG6000对野生型和T3代转基因拟南芥进行干旱处理,观察处理后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并测定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目的基因与干旱响应基因AtP5CSAtRD29AAtCOR15A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0号克隆获得GhWRKY33的ORF全长为1 533 bp,编码一个含5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含有2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2个C2H2型锌指结构,属于第Ⅰ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二级结构预测其编码的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构成,含有26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推测可能与磷酸化有密切的关系,亲疏水性预测表明该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蛋白与GrWRKY33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将GhWRKY33定位于细胞核。qRT-PCR显示该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棉花顶芽的表达量最高;干旱、ABA、JA、ET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干旱胁迫后,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性水平明显提高,植株萎蔫程度较轻,其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且目的基因与干旱响应基因AtP5CSAtRD29AAtCOR15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表明PEG诱导了该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了干旱响应基因表达上调,使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对干旱胁迫的抗性。【结论】 GhWRKY33响应干旱胁迫,过表达后能明显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6.
不同日光温室后墙结构对冬季环境保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墙结构对于温室保温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试验通过对比3种不同新型温室后墙结构对后墙热通量、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土壤10cm处温度、光照强度及CO2浓度的影响,得出在冬季综合环境性能最优的温室后墙结构,为当地温室建造提供实践基础。结果表明:2号温室后墙结构具有较强的吸放热能力,累积蓄放热分别为140 286.8、-121 908.9 W·m-2;空气温度大小呈1号2号3号温室的趋势,1号温室月均值为18.05℃,较2号温室高0.17℃;空气湿度3号温室较高,均值达75.59%,较2号温室高10.56%,与1号温室差异不大;土壤温度3个温室差异不大;CO2浓度呈3号1号2号温室的趋势,3号温室CO2浓度月均值为1 098.94mg·L-1,较2号温室高77.12%,较1号温室高40.69%。2号温室光照强度月均值为7 255lx,较3号温室提高3.2%,较1号温室提高23.74%。综合分析可知,2号温室后墙结构可保障冬季温室内较高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及较适宜的空气湿度,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光照强度和适宜的CO2浓度。因此,冬季2号温室较其余2个温室更具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5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个蓝莓品种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日光温室内栽培的4个蓝莓品种果实中糖、酸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获得分离良好的色谱图,糖的回收率为98.85%~101.90%,有机酸的回收率为100.08%~101.20%;果实中的糖包括木糖、果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果糖含量17.38~31.29 mg/g,葡萄糖含量16.94~31.87 mg/g;果实中有机酸包括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以柠檬酸为主,其次是苹果酸,柠檬酸含量4.669~7.446 mg/g,苹果酸含量0.218~1.170 mg/g。  相似文献   
58.
套作模式下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马铃薯(中晚熟品种)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薯玉行比,研究薯/玉套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均呈上升趋势,套作呈慢-快-慢的特点,单作呈前慢后快的特点。马铃薯叶、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总量向叶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均高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均低于单作;向块茎的分配量生育前期套作低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高于单作。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呈上升趋势,向叶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向茎的分配呈先升后降趋势,向块茎分配的上升幅度和向叶茎分配的下降幅度套作均大于单作。叶、茎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套作2:2行比低于套作3:2行比。总之,套作虽降低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却促进了干物质向块茎的分配;套作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但2:2行比与3:2行比薯/玉套作模式LER分别为1.19和1.05。这说明,套作具有产量优势,2:2行比模式套作优势更强,在生产中宜优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脲酶、蛋白酶活性随小麦生育时期推进呈现出两个峰值,蔗糖酶先降后升再降,呈倒‘S’型曲线,脱氢酶在越冬、成熟期高,其它生育期低,曲线似‘U’型,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返青后呈急剧上升,拔节后缓降。0~20 cm酶活性普遍高于20~40 cm;施肥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使脲酶活性提高60.3%,蛋白酶活性平均提高36.0%,蔗糖酶活性平均提高36.7%,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100%,过氧化氢酶平均提高33.8%;土壤酶活性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大小顺序是:脲酶>脱氢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5种土壤酶的影响各异,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  相似文献   
60.
AW05在新疆南疆早中熟机采棉模式下生育期133 d左右,植株呈塔形,Ⅱ式果枝,棉铃卵圆形,单株结铃7.0个,铃重5.9 g。2016-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机采棉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6 550.5 kg·hm-2、2 769.0 kg·hm-2、2 739.0 kg·hm-2;2年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8 mm,断裂比强度32.5 cN·tex-1,马克隆值4.2;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简要介绍了AW05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