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WD40是转录因子大家族,具有调节花青素苷生物合成、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功能,LWD(LIGHT-REGULATED WD)基因是该家族中已知的生物钟调节因子,但目前有关植物LWD基因的报道较少,其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探究LWD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的影响,本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采用RT-PCR等技术克隆得到2个滇水金凤LWD基因,分别命名为IuLWD1IuLWD2,其cDNA全长分别为1041 bp和1032 bp,分别编码347个和344个氨基酸。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显示,IuLWD1IuLWD2的GC含量分别为46%和50%,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8 838.47 kDa和39 029.65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4.71和4.70。IuLWD1和IuLWD2的不稳定指数分别为53.60和52.58,均属于不稳定蛋白;其总平均亲水指数分别为-0.388和-0.366,均为亲水性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IuLWD1和IuLWD2均含有6个典型的WD40-repeat保守结构域,属于WD40超家族。多序列比对发现,IuLWD1和IuLWD2氨基酸序列与牡丹、葡萄及杨梅等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uLWD1与葡萄和牡丹聚为一支,同源性达85%;IuLWD2与杨梅聚为一支,同源性达90%,然后共同聚类在一支,推测2个基因为旁系亲缘关系。qRT-PCR分析表明,IuLWD1IuLWD2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均以深红色表达量最高,白色表达量最低,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与花色呈正相关,且IuLWD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IuLWD2基因的表达量,表明IuLWD1IuLWD2基因均在滇水金凤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中发挥了作用,且IuLWD1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形成的调控作用更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滇水金凤花色形成及变异机理、凤仙花花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昆明市官渡区居住区垂直绿化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绿化是增加城市绿量和形成城市美好景观的有效途径。对昆明市官渡区时代风华小区、锦苑花园、银苑小区等10个居住区的垂直绿化植物种类、应用形式和配植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绿化的植物组成共有15科、19属、19种,指出目前昆明市官渡区居住区垂直绿化存在植物种类相对较单调、覆盖面积少、应用形式和配植方式不够丰富、植物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今后昆明市居住区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3.
将六出花切花瓶插于8种不同保鲜剂中,以清水和可利鲜为对照,对其花径、失重、微生物数量、细胞膜透性以及蛋白质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大部分保鲜剂均能有效地增大花径,保持切花的水分平衡,维持膜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延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提高切花观赏品质,延长六出花鲜切花的瓶插寿命,其中以1%蔗糖+200 mg·L^-18-HQS+25 mg·L^-1AgNO3+50 mg·L^-1Al2(SO4)3的保鲜效果最佳,瓶插期达22 d,比清水对照延长了10 d,比可利鲜延长了3 d。  相似文献   
34.
红叶石楠"红罗宾"组培苗生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叶石楠“红罗宾”(Photinia fraseri “Red Robin”)离体培养苗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NAA,IBA,IAA和ABT生长素中,NAA对红叶石楠的生根作用效果最好,最佳浓度为0.3mg/L;在MS,1/2MS,B5,White和M*(木本培养基)5种基本培养基中,M*对生根影响最大,为最佳生根基本培养基;同时发现,自然添加物E物质对红叶石楠生根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添加E物质后,红叶石楠根数量明显增多且粗壮、出根整齐而快,10d内生根率达98.5%,比对照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出苗时间提前了10多d。红叶石楠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木+NAA0.3mg/L+E物质6.0g/L。  相似文献   
35.
曲靖市城市道路绿化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点、线、面的调查方式并结合植物出现频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曲靖市道路绿化植物共83种,其中乔木35种,灌木30种,地被植物12种,草本宿根花卉有6种;道路绿化设计能充分结合具体环境,每条道路绿化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且新建道路绿化率高;同时也存在植物种类单一,重栽轻养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增加管道灌溉、引进彩叶植物等对策。    相似文献   
36.
探讨连续弱光下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对百合开花前后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制定重瓣百合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荷兰引进的重瓣百合Elena为材料,在70%连续弱光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SA(0、0.5、1.0、1.5、2.0、2.5 mmol/L)浇施植株根部后,分别于现蕾期和盛花期测定其光合参数和生长指标,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结合SPSS 17.0的非线性回归,在低光阶段以直线回归作为补充,分析Elena植株开花期前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不同浓度SA均能提高连续弱光条件下Elena的光能利用率。其中,施用0.5、1.0、1.5 mmol/L SA的Elena植株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比CK提高13.0%、21.5%和8.6%;0.5~1.5 mmol/L SA处理的植株最大羧化效率(Jmax)、光饱和点(LSP)、CO2饱和点(CSP)、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较高,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和暗呼吸速率(Rd)较低,而2.0、2.5 mmol/L SA处理的植株的多项光合参数均不如CK,说明在70%连续弱光条件下一定浓度的SA处理可提高Elena对光强的利用能力,提高植株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株高和茎粗,促进植株生长,有效延长开花期。SA可有效改善Elena植株在弱光下的光合特性及生长状况,以1.0 mmol/L SA灌根效果最好,0.5、1.5 mmol/L SA灌根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解滇水金凤花器官对铜(Cu)的反应,以其幼苗为材料,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浓度铜胁迫下花部形态、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膜渗透性和金属含量相关指标参数.结果表明:随铜浓度增加,各花部器官逐渐变小,相对含水量不断下降,与对照差异显著;Na+和Fe3+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MDA含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凤仙花属植物以花色多样化和具有两侧对称花为主要特征,被认为是"双子叶的兰科植物".总状凤仙花(Impatiens racemose)花冠黄色,明亮醒目,花香清新淡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地区,生长在海拔1700~2400 m的林下及路旁沟渠,可用作花坛、花境的镶边植物或室内盆栽植物,其全株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但迄今尚未见对其开花及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报道.论文研究了总状凤仙花的花部形态、发育动态及繁殖生物学特征,可为总状凤仙花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新品种培育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总状凤仙花为材料,采用形态观察法、TTC染色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等方法对其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探究.[结果](1)总状凤仙花的花期为6—9月,分为花芽萌动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结实期6个时期,共持续48~50 d;单花期一般持续8~10 d;初花期(0 d)花粉生活力最高(90.77%),此时柱头具有可授性;雄蕊先熟;初花期持续0.5~1 d,盛花期持续3~4.5 d,末花期持续0.5~1 d.(2)花粉胚珠比为551.79,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以异交型为主,其特征为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3)盛花期传粉昆虫较多,主要为膜翅目蜂类、膜翅目蚁类和双翅目蝇类;其中三条熊蜂为最有效的传粉者.(4)传粉通道中通道长度为(15.73±0.62)mm,通道宽度为(7.83±0.40)mm,通道高度为(5.30±0.17)mm;花蜜中花蜜量为(0.39±0.04)μL,含糖量为19.50%,能够满足小型昆虫的传粉需求.(5)6种处理中异株异花授粉试验的结实率最高,达93.33%;总状凤仙花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结论](1)总状凤仙花的花器官结构、花色、花香和花蜜量等特性不断演化与三条熊蜂的传粉方式相适应.(2)自交与异交传粉机制均是总状凤仙花长期演化所产生的繁殖机制.(3)总状凤仙花有性繁殖过程易受到花粉限制和缺乏有效传粉媒介,因此通过繁殖补偿机制来推动繁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0.
STS 对六出花切花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