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对红叶石楠“红罗宾”( Photinia fraseri “Red Robin”)离体培养苗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NAA,IBA,IAA和ABT生长素中,NAA对红叶石楠的生根作用效果最好,最佳浓度为0.3mg/L;在MS,1/2MS,B5,White和M(木本培养基)5种基本培养基中,M对生根影响最大,为最佳生根基本培养基;同时发现,自然添加物E物质对红叶石楠生根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添加E物质后,红叶石楠根数量明显增多且粗壮、出根整齐而快,10d内生根率达98.5%,比对照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出苗时间提前了10多d。红叶石楠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NAA 0.3mg/L+ E物质6.0g/L。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 F3H)基因对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花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红色滇水金凤花器官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及RACE技术分离克隆F3H基因,发现其c DNA序列全长1 104 bp,编码367 aa,故命名为Iu F3H;同时通过氨基酸比对发现其蛋白与其他植物F3H蛋白同源性较高,约为78.91%,说明F3H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通过进一步克隆其g DNA序列,发现其全长为1 221 bp,其中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q RT-PCR结果显示,Iu F3H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以深红色的始花期表达量最高,粉红色的盛花期表达量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Iu F3H基因参与了相关色素生物合成,同时可能在滇水金凤花色素合成中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为探讨Iu F3H基因在4种不同颜色滇水金凤中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检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高通量、高敏感性等特点。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检疫研究上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疫情的检测效率和监测防治水平。综合论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引发的植物疫情的检测与应用。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对农业上广泛使用的酰胺类除草剂甲基胺草磷,在1~4mg·L-1浓度下,对蚕豆幼苗胚根的生长抑制效应、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及蛋白质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1~2mg·L-1浓度下,可以观察到影响幼苗胚根生长和部分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现象,在4mg·L-1浓度下,幼苗胚根生长被严重抑制,由对照组的(4.55±0.61)cm降至(0.92±0.022)cm。在4mg·L-1浓度下处理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多极分裂细胞的出现频率为9.4%;染色体桥、断片和滞后染色体的出现频率为2.8%。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6个新的蛋白质斑点,(78kDa/pI8.0,76kDa/pI7.8,35kDa/pI7.3,32kDa/pI6.8,30kDa/pI7.2,28kDa/pI6.9)被诱导产生,1个蛋白质斑点,36kDa/pI5.8的含量减少。幼苗生长受抑,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可以认为与甲基胺草磷的处理有关。本研究从细胞学与生物化学水平上对甲基胺草磷的作用机理做了比较研究,发现3~4mg·L-1的甲基胺草磷是临界浓度,可以抑制蚕豆幼苗的生长、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蛋白质组分变化。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上合理、安全使用酰胺类除草剂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为探析绿萼凤仙花对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性,本研究在前期预试验基础上,以20℃为对照,分别在2℃和0℃处理0、12、24、48、72 h,测定其细胞伤害率(CIR)、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脯氨酸(PRO)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绿萼凤仙花开发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及胁迫时间的延长,低温胁迫对绿萼凤仙花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剧。2℃和0℃低温胁迫下,绿萼凤仙花的CIR及MDA、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胁迫72 h时分别高于对照3.18倍和5.09倍、80.85%和2.31倍、1.02倍和1.24倍、2.39倍和4.93倍,差异极显著;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胁迫72 h时分别显著低于对照43%和71%、53%和60%,差异极显著;SOD、CAT活性及PRO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温度越低,越快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IR、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P含量和POD活性可作为绿萼凤仙花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SOD和CAT活性、PRO...  相似文献   
46.
环境文化是大学校园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其不仅能够展现校园文化气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修养的提升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杨林校区生活区为研究对象,其综合了生活、居住、户外学习、沟通交流、运动休闲、文化展示等多个功能,从地域性文化、高校精神文化、植物特色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对今后高校生活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以红纹凤仙花(Impatiens rubrostriata Hook.f.)带芽茎段为试材,采用不同灭菌剂对外植体进行处理,通过添加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的培养基对其进行初代培养、增殖及生根培养,从而筛选红纹凤仙花最佳灭菌方法、最佳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以期为野生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结果表明:红纹凤仙花带芽茎段的最适灭菌方法为75%酒精10 s+0.1%氯化汞6 min,成活率为68%;初代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头孢噻肟钠时抑菌效果较好,成活率100%;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苗壮且生长快;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3 mg·L-1 NAA+0.010 mg·L-1 TDZ,增殖系数为6.65,苗生长快;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10 mg·L-1IBA,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48.
在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培养基中进行菌种驯化试验,测定降解效率,从中筛选出了3株丙烯酰胺优势降解菌;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两两组合,研究复合菌的降解性能,初步鉴定其中1株为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另2株为奈瑟氏秋菌科不动杆菌属。通过对正交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和从工业应用角度考虑,最终确定2株奈瑟氏秋菌科不动杆菌属菌种为降解丙烯酰胺的最佳复合菌。  相似文献   
49.
为野生凤仙的进一步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不同采种期、贮藏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浸种对滇水金凤野生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滇水金凤种子的最佳采集时期为10月,在贮藏过程中种子不宜常温(22℃)久藏,而冷藏(2℃)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贮藏30d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75%、48%和20.60,且出苗整齐;不同浓度GA3浸种可不同程度提高滇水金凤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同一浓度随浸种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以GA3250mg/L浸种16h的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97%、92%、40.55和64.47。  相似文献   
50.
通过研究含ACC脱氨酶的不同PGPR菌株对'Souvenir'生长的影响,为其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以东方百合'Souvenir'为材料,栽培过程中分别施入6种含ACC脱氨酶的PGPR菌株,以清水为对照,通过测量其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叶片数量、花期和乙烯释放量等指标,探讨含ACC脱氨酶的PG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