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玉米蛀茎夜蛾发生特点及其防治金光龙,齐永志,王淑华(辽宁铁岭市植保站112000)(昌图县植保站)玉米蛀茎夜蛾又称枯心夜蛾、大菖蒲夜蛾,是突发性苗期害虫。在辽宁、内蒙、黑龙江等省(自治区)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铁岭市曾于1965...  相似文献   
32.
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明确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通过对河北省山前平原、黑龙港和冀东平原32个点进行监测及农户问卷普查,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特点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麦田主要病虫草害分别高达15、20、21种,其中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和吸浆虫等为主要病虫,杂草以播娘蒿为主。麦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为部分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杂草种类变化复杂、部分病虫危害呈北移东扩趋势和小麦玉米连带受害现象突出等。综合分析其原因为新耕作制度的实行保护了病虫草害的栖息地,提高了有害生物的危害基数,加速了病虫草害在不同地区、地块的传播等。另外,气候变暖和抗病品种缺乏也是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综述了梨黑星病菌的种类、抗性监测方法和抗性划分标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梨黑星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梨黑星病菌抗药性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同时对梨黑星病菌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4.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连作条件下丰香、全明星和土特拉等九种不同品种草莓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根部病害发生状况。结果表明:与熏蒸对照相比,土特拉草莓连作土壤中定植成活率高,平均单株草莓根数、根系和茎叶干重下降少,叶面积指数较大,花蕾数较多,根茎较粗,物候期相对稳定,果实产量高、品质变化小,根部病害发生轻,抗(耐)连作障碍能力最强。全明星连作土壤定植成活率低,平均单株生物量降低最显著,收获期绝产,物候期变化大,根部病情指数高达83.4,抗(耐)连作障碍能力最弱,其次是丰香和童子一号。  相似文献   
35.
多功能菌B1514在小麦根际的定殖及对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多功能菌B1514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紫外诱变和逐步提高诱导浓度法筛选获得抗性菌株,分析其在小麦根际和根内的定殖动态,通过盆栽和微区试验测定其对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用发酵液浸种后B1514在小麦根际和根内定殖时间分别达49 d和28 d以上;添加玉米秸秆可延长其在根际和根内的定殖时间。B1514发酵液浸种对小麦纹枯病的盆栽防效低于对照药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土壤中添加秸秆能提高发酵液浸种处理的防效,可达85.3%,且与戊唑醇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B1514浸种同时添加发酵物处理的持效期较长,在小麦成熟期防效优于戊唑醇,为55.2%;秸秆降解率也高于对照,为45.5%。表明B1514有加速玉米秸秆降解和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1514可湿性粉剂(WP)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于2014-2015年在中国河北省文安县、献县、枣强县及辛集市4个实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B1514 WP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采用失重法测定了其对玉米秸秆腐解效果的影响,利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并测定了该菌剂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拔节期,B1514 WP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B1514片剂,但明显低于戊唑醇湿拌种剂(WS);成熟期,辛集、献县和枣强试验点B1514 WP处理组平均防效为64.0%,与戊唑醇WS处理差异不显著,比B1514片剂处理组高7.2%,差异达显著水平,而文安试验点B1514 WP处理组防效为65.2%,与B1514片剂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戊唑醇WS处理组。在成熟期,B1514 WP对玉米秸秆的累积腐解率为64.2%,较空白对照提高38.6%,但与B1514片剂和秸秆腐解剂处理差异不显著。此外,B1514 WP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92.8%),降低了真菌数量(48.4%),但对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采用B1514 WP拌种后,小麦株高和分蘖数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8%和12%;4个试验点小麦平均产量为7 545 kg/hm2,分别比B1514片剂、戊唑醇WS、秸秆腐解剂处理和空白对照提高6.8%、5.5%、9.3%和10.9%。研究表明,B1514 WP对小麦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并能加速秸秆腐解,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促进小麦生长并增产。  相似文献   
37.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以自毒物质高效降解菌B3512为功能菌的微生物土壤添加物对连作草莓成熟期植株形态、产量性状、抗病效果以及根际土微生物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探讨利用微生物土壤添加物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以缓解连作障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B-3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连作草莓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并降低连作导致的根系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及丙二醛(MDA)的生成,抑制镰刀菌(FON)的繁殖,提高根系活力和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8.
通过日光温室小区试验研究了连作条件下丰香、全明星和土特拉等九种不同品种草莓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根部病害发生状况。结果表明:与熏蒸对照相比,土特拉草莓连作土壤中定植成活率高,平均单株草莓根数、根系和茎叶干重下降少,叶面积指数较大,花蕾数较多,根茎较粗,物候期相对稳定,果实产量高、品质变化小,根部病害发生轻,抗(耐)连作障碍能力最强。全明星连作土壤定植成活率低,平均单株生物量降低最显著,收获期绝产,物候期变化大,根部病情指数高达83.4,抗(耐)连作障碍能力最弱,其次是丰香和童子一号。  相似文献   
39.
【目的】小麦纹枯病在河北、山东、河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秸秆还田种植区发生严重。本研究通过广泛调查,明确河北、山东、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病原菌群体结构与优势病原菌的农田分布特征,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调查河北、山东、河南小麦、玉米两熟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通过细胞核染色、菌丝融合反应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群体特征,利用盆栽试验测定120株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致病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禾谷丝核菌在小麦、玉米两熟秸秆还田种植体系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河北、山东、河南麦区纹枯病发生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河南麦区、山东麦区和河北麦区。采自3省11个不同生态类型区72个采样点的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包括421株双核禾谷丝核菌、24株多核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划分为AG-D、AG-B(0)、AG-2和AG-5 4类融合群,分别占供试菌株总数的91.91%、2.70%、3.82%和1.57%。根据石新828、济麦22和周麦22病情指数,120个供试禾谷丝核菌菌株可分为VT1、VT2、VT3、VT4和VT5 5个致病类型,各类型病情指数依次为44.0、39.4、34.2、29.6和27.2。其中,采自河南麦区菌株整体致病力最强,河北麦区最弱。在小麦全生育期,禾谷丝核菌含量在地上部和根系中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三叶期地上部菌量最低,起身期含量最高,为3 774.60 ng DNA/g鲜组织;而根系中菌量在拔节期达到最高峰。三叶期至分蘖期菌量增速最快,小麦地上部和根系中菌量增幅分别高达28.17倍和17.26倍。禾谷丝核菌菌量在小麦根际土壤中和玉米地上部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玉米根际土壤中禾谷丝核菌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抽雄期最低,为170.6 ng DNA/g干土。【结论】河南麦区纹枯病发生程度最重,山东麦区次之,河北麦区最轻。强致病力双核禾谷丝核菌为3省优势病原菌,菌量在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增速最快,在小麦秸秆中相对含量最高、玉米秸秆中最低。生产中可有针对性的在还田秸秆粉碎过程中与冬前小麦幼苗期加强纹枯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40.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B35对小麦的促生作用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HODB35是一株具有抑菌和促生作用的多功能菌株。为了明确其对小麦的促生作用,通过离体平皿法研究菌株PHODB35发酵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HODB35发酵液对种子萌发和芽长生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高浓度发酵液(10×108和2×108 CFU/mL)对上述指标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发酵液(1×108、1×107、2×106和1×106 CFU/mL)对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促进芽长的生长,其增长幅度为13.48%~20.22%,初步明确了菌株PHODB35适宜的接种浓度为1×108 CFU/mL。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在该接种浓度处理后小麦的株高、鲜重、干重和基质有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以该菌株为活性成分研制的有机肥料(浓度为1×108 CFU/g)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HODB35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分别提高了基质有效磷和小麦植株全磷含量3.86和3.55倍,其促生作用优于普通有机肥。多地区的田间试验表明,PHODB35有机肥处理(T3)在产量方面高于化学肥料减施处理(T2),增产率5.31%~9.06%。该研究结果为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B35有机肥的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