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4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860篇
林业   547篇
农学   496篇
基础科学   355篇
  710篇
综合类   3903篇
农作物   682篇
水产渔业   360篇
畜牧兽医   1018篇
园艺   607篇
植物保护   30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设施农业的概念、内涵和类型;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设施农业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2.
在灌溉和旱作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山农710331和潍麦8号)和多穗型(济南17和鲁麦21)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淀粉积累速率(SAR)和蔗糖合成酶(SS)、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S和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等活性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灌溉条件下大穗型品种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多穗型品种,旱作栽培条件下两穗型品种间差异变小。旱作栽培宜于增加灌浆前、中期AGPase、SS和SBE的活性,尤其对多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灌浆中后期比多穗型品种具有更强的淀粉合成能力,但对水分较为敏感。用 Richards方程模拟籽粒淀粉积累过程表明,大穗型品种籽粒淀粉积累时间长、速率高,是其淀粉积累量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3.
玉米抗南方型锈病基因共分离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Zea mays L.)抗南方型锈病自交系P25和感病自交系F349的F1与F349回交,并连续回交所得BC5代的F349抗病近等基因系(nearly isogenic lines,NILs)为材料,以RGA(resistance gene analogs)的方法,在抗病自交系中克隆出一条321 bp的特异性DNA条带。根据序列比对的结果,设计出新的引物作为分子标记,在96株BC7、BC4F5NILs及其亲本和杂种F1群体上进行鉴定,其中94株的田间抗感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一致,选择的有效率达97.9%。此标记扩增效果清晰,可重复性强,在抗玉米南方型锈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4.
利用RIL群体构建了一套包含441个杂交组合的玉米“永久F2”群体,通过253个SSR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发现“永久F2”群体的遗传组成与基因频率与F2群体相似,理论上可以代替F2群体进行相关遗传研究。通过两年一点的田间试验,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产量及其3个主要构成因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穗长、穗行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穗长与穗行数和百粒重显著负相关。共定位3个产量QTL、8个穗长QTL,11个穗行数QTL和5个百粒重QTL。  相似文献   
135.
DNA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  杨文鹏  戴保威  关琦 《种子》2008,27(1):46-50
DNA指纹技术所检测的是基因组DNA水平的差异,适合于品种资源、育种材料和杂种的鉴定工作。本文简要叙述了DNA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概况、特点,常用指纹图谱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以及这些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另外,对目前指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6.
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中弧菌为主的致病菌群的分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弧菌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原菌,采用16 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养殖系统中水体和底泥的弧菌为主的致病群落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从水体和底泥16 S rDNA克隆文库中各随机挑选55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约114 bp),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比对。结果表明:水体样品有16个OTU,主要Vibrio(弧菌,33.3%)、Chloroflexi(绿屈挠菌,18.5%)和Pantoea(泛菌属菌,7.41%);底泥样品有14个OTU,主要是Vibrio(弧菌,50.0%)和Chloroflexi(绿屈挠菌,13.6%);2个文库比较来看,proteobacterium(变形细菌)仅在水体样品中,Aeromonas(气单胞菌)仅在底泥样品中。用MEGA 4从测序的克隆子中选出30个OTU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37.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 30、 44、 41条多态性带, 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36.25条带, 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 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 利用AFLP数据、 进行聚类分析, 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 结果表明, 用AFLP标记进  相似文献   
138.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分别设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K(施氮钾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 5个处理研究施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显著提高苏丹草与黑麦草鲜草产量,2005—2006年与2006—2007年两季饲草分别为162.7 t hm-2、114.9 t hm-2,分别比同期PK、NK、NP处理增产312.9%、26.9%、17.9%和338.5%、20.3%、17.2%。施肥影响饲草的氮、磷、钾含量,且氮磷钾配施可以改善饲草养分吸收,2005—2006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500 kg hm-2、91 kg hm-2和997 kg hm-2,2006—2007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312 kg hm-2、56 kg hm-2和402 kg hm-2。轮作系统中,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氮、磷盈余最少,而钾亏缺。在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随着种植次数的增多,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施磷(NPK、NP、PK)处理的速效磷、施钾(NPK、NK、PK)处理的速效钾均有上升,而NK处理的速效磷、NP处理的速效钾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9.
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强筋小麦9356、中筋小麦扬麦15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极显著影响,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播期和品种的互作效应.3个供试品种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随播期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强、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与弱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有明显的区别,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受播期的影响较弱筋小麦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与播种至成熟期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呈正相关,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与播种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0.
以选育时期不同(两个选育时代)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施氮量为0,225,300 kg/hm~2纯氮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选育时代的水稻品种产量、物质生产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有所提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两时代产量表现不同,早期品种中有83.3%的水稻基因型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代品种产量则有一半基因型在225 kg/hm~2氮肥水平下产量达最大,说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较当代品种敏感.农艺性状中的株高和穗长随着育种时代的更替有矮化和减小的趋势,着粒密度有所增加.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量在生育时期各阶段均表现为当代品种大于早期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亦表现相同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抽穗、成熟期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拔节期关系不密切.氮素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株型趋于矮化,穗型由散穗向密穗型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