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m)是甘蔗属近缘物种之一,具有可再生、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纤维含量高等特点,是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育种改良与创新的重要基因库,同时,也作为新兴能源植物被研究和利用。本文综述了野生斑茅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和分子标记技术及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斑茅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斑茅种质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氮:0、150、300、450 kg/hm2:磷:0、75、150、225 kg/hm2;钾:150、300、450 kg/hm2)对甘蔗体内氮、磷、钾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的产量与钾肥的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氮和磷的用量差异不显著;甘蔗的产糖量与磷、钾的用量呈正相关,与氮肥的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甘蔗的含糖分与氮、磷、钾肥的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营养元素在植株中的积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氮在甘蔗各组织中积累比例大小依次是蔗茎、梢头和枯叶,磷在甘蔗各组织中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蔗茎、梢头和枯叶,钾在甘蔗各组织中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梢头、蔗茎和枯叶.  相似文献   
93.
为了能安全、有效地使用百菌清,了解百菌清在堆储果蔗中的残留变化,以黄皮果蔗为试材,开展不同浓度百菌清在果蔗上的残留检测.参照NY/T 761—2008中的方法,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配制100~500倍液,分别喷洒在堆储果蔗上,每3 d取1次样榨取果蔗汁,测定果蔗中的百菌清含量.结果表明:百菌清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0%~103%,RSD值为0.24%~1.71%;在堆储的39 d中,百菌清在果蔗汁中最高残留量为1.24 mg/kg,最低含量为0.07 mg/kg;采用气相色谱测定百菌清含量方法易操作,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完全适用于本试验中百菌清的检测.  相似文献   
94.
为了探讨新疆石河子南山地区牧草绢蒿对正常小鼠和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脾脏系数测定法、脾脏淋巴细胞ANAE染色法、姬姆萨-瑞特氏染色法、MTT法、抗支原体抗体ELISA法及大肠杆菌攻毒试验分别对小鼠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抗体分泌功能及抗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能力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低浓度的绢蒿水煎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T淋巴细胞数量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高、低浓度的绢蒿水煎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浓度的绢蒿水煎剂能提高正常小鼠对大肠杆菌的抗感染能力;高浓度的绢蒿水煎剂能下调免疫低下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下调正常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提示,绢蒿水煎剂对免疫低下小鼠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对正常小鼠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绢蒿免疫调节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三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卤阳湖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并结合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卤阳湖盐碱治理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为5.772,介于Ⅱ级和Ⅲ级之间,偏亚健康状态,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制约卤阳湖盐碱治理区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密集且整体素质较低、土地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农业产业单一、生产方式落后等。  相似文献   
96.
Changes in the vascular cylinder of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roots under alkaline stress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experiment that applied 90 mmol L1 alkaline stress for 10 d at the five-trifoliate plant growth stage in Huinan County, Jilin Province, China. Roo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paraffin-cut sections were made, and the root structure was observed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vascular cylinder of G. soja roots under alkaline stress. Root diameter was reduced and the vascular cylinder changed from tetrarch to triarch pattern. Alkaline stress resulted in reduced, diameters of root vessels, and a large amount of residual, alkaline solution was stained cyaneous in vessels. The paratracheal parenchymatous cells of the vessels were large and there was little secondary xylem. Thus, alkaline stress cause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vascular cylinder of G. soja.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抗犊牛肺炎支原体免疫初乳乳清的制备方法,本试验采用牛支原体灭活佐剂疫苗于经产前2~4周给怀孕母牛免疫接种2次,制备高免初乳,收集产后12 h之内的初乳,分别采用离心沉淀与过滤法制备脱脂初乳,采用不同的酸化法、酶化法、酸和酶结合法制备乳清,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及ELISA方法检测乳清中的总蛋白含量及抗牛支原体抗体滴度。结果显示,4 ℃、3500 r/min离心30 min对初乳的脱脂效果最好,初乳总蛋白含量及抗牛支原体抗体滴度损失最少;酶和酸结合法的乳清析出率最高,维生素C(0.2 g/mL)处理法对脱脂初乳中蛋白损失最小,盐酸处理法对脱脂初乳中抗牛支原体抗体滴度损失最小。结果表明用0.6 mol/L盐酸调pH至4.6,室温下放置30 min,10000 r/min离心20 min是高免初乳乳清制备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98.
郑麦9023和豫麦66分别与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杂交和回交,经过7代筛选、鉴定,获得了20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的高代系。在陕西杨凌设置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病圃,在甘肃天水设置自然发病圃对筛选的小麦高代系进行异地抗病性鉴定,同时对其进行分小种CYR32、CYR33、CYR31和CH42苗期鉴定;分别选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等7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检测;对高代系进行萌发干旱胁迫试验,从而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并调查其农艺性状并进行评价。抗病、抗旱和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参试的20个高代系中,符合抗病耐旱且农艺性状较好,可用于作为抗源亲本的高代系有8个分别是郑野-2、郑野-3、郑野-6、豫野-1、豫野-2、豫野-4、豫野-5、豫野-6。研究结果表明,在抗病、耐旱综合性状优良育种目标指导下,将郑麦9023和豫麦66作为基因累加的库容,利用系谱选择法,结合育种分子标记检测辅助选择,可不断对品种郑麦9023和豫麦66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且可依次对其抗病性、抗旱性、成熟期等农艺性状基因及来源不同的优良基因进行累加转育。  相似文献   
99.
改进工艺提升民营橡胶产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双版纳天然橡胶产品质量较低的原因分析,通过试验研究,提出改进工艺,规范生产,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以提升橡胶产品质量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0.
萘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α-萘乙酸出发,衍生合成了萘乙酸甲酯、萘乙酰肼、丙酮萘乙酰腙、唑酮萘乙酰腙、萘乙酸三唑醇酯和萘乙酸烯唑醇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所有化合物诱导大豆苗生根的活性和萘乙酸三唑醇酯、萘乙酸烯唑醇酯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没有直接的相关性;α-萘乙酸与三唑醇和烯唑醇等杀菌剂成酯反应后,酯化产物的抑菌活性比三唑醇和烯唑醇本身的抑菌活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