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2篇
  免费   877篇
  国内免费   1799篇
林业   2376篇
农学   2665篇
基础科学   1211篇
  3105篇
综合类   4850篇
农作物   1172篇
水产渔业   782篇
畜牧兽医   2283篇
园艺   601篇
植物保护   134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1170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1024篇
  2007年   999篇
  2006年   1018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8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71.
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其国  黄国勤  钱海燕 《土壤学报》2007,44(6):1127-1134
食品安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食品安全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等密切相关。维护食品安全,就是维护生态安全、维护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数量不足,合格率不高;二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食物中毒事件增多;三是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食品可持续生产能力面临潜在威胁;四是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与管理力度不够。生态农业是当今社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功能,对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安全食品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农业在解决当前及今后我国面临的食品数量、质量安全及食品可持续生产能力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障新世纪我国的食品安全,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全面应用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加强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重视实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972.
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冬小麦冠层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水量达一定程度后,冠层含水率反而下降,冠层温度表现出与冠层含水率相反的趋势;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京冬8号”各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冠层温度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优9507”各施氮处理不具“京冬8号”的规律性,但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也呈负相关。用冠层温度反映冠层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3.
果树调亏灌溉技术的机理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节水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节水灌溉技术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该文在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根据果树生长的生理特点,提出了在特定时段控制灌溉次数和灌溉水量,让植株主动承受一定的水分应力,之后充分供水,使果实迅速膨大,达到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品质,又节约大量灌溉水量目的的果园灌溉管理新技术——调控亏水度灌溉(RDI)。田间试验结果验证了RDI的功效。并论述了实现果园RDI技术的过程,展望了中国发展RDI 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974.
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效灌溉及盐碱控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位于中国干旱地区的河套平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长期过量灌溉引起了该地区土地的盐碱化。水资源短缺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地区引黄河水量将进一步削减,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农业节水和传统的用水洗盐方式是一对需要解决的矛盾。现代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微灌等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很难在这里得到应用,地面灌溉方式在近期内仍将是主要的灌溉方式。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地下水位的有效控制将是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975.
有机堆肥PCR-DGGE的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自刚  黄为一 《土壤学报》2005,42(6):1047-1049
目前,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料已成为一门产业[1]。生物有机肥料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一种化肥都不能代替的。因为生物有机肥中的有机质不但可以作为N、P、K等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而且还能促使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2]。  相似文献   
976.
重金属在小麦作物体中残留特征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研究表明经污水灌溉后重金属铅、砷和镉在小麦植物体中的残留量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但清水和污水灌溉对其总体残留特征无明显影响。其总的分布趋势是小麦根部的重金属累积量最大,其次是小麦的茎叶部,再其次是小麦的穗部,即小麦植株体内重金属积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穗。因此认为根可作为一种屏障使重金属铅、砷和镉难于向上部迁移,使地上部分免受其害。  相似文献   
977.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成因。并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战略措施与耕作,生物,工程等等具体技术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78.
气象要素时间分辨率对参考作物蒸散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考作物蒸散(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准确估算是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环节。为了明确气象要素不同时间分辨率对参考作物蒸散估算的影响,该文基于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13年观测资料,将1min时间分辨率数据平均值作为真实值,分析了10、20、30、40、60 min、4次/d(02:00、08:00、14:00、20:00)和3次/d(08:00、14:00、20:00)这7种不同时间分辨率对逐日气温、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日、月及年参考作物蒸散(ET0)估算的误差情况。结果表明:ET0和气象要素的误差整体上随时间分辨率降低而增大。4个气象因子中,日平均风速估算受时间分辨率变化的影响最显著,误差最大;其次是太阳辐射。逐日ET0估算在7种时间分辨率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ean absolute relative error,MAPE)依次为0.53%、1.01%、1.38%、1.72%、2.46%、4.72%和6.14%,表明10至60min时间分辨率的估算效果相较3次/d和4次/d有明显改善。10至40 min的绝对误差超过95%都在-0.20~0.20 mm/d区间内,误差较小且集中度高;太阳辐射时间分辨率变化对ET0估算误差贡献最大,其次是风速,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要素本身对分辨率较敏感且分别是ET0辐射项和动力项的主要组成因子。时间分辨率的变化对累计后长时间尺度ET0的影响较小,月和年ET0的误差明显小于逐日ET0,月ET0在7种时间分辨率的MAPE值依次为0.13%、0.21%、0.27%、0.40%、0.50%、1.18%和1.48%;各年ET0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PE)的绝对值多数均小于0.50%。  相似文献   
979.
坡林地间种红豆草技术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间种红豆草能促进幼树生长,充分利用土地潜力,增加经济收入。坡地采用人工“立体”法种植红豆草比一般单一深度“平播”法种植红豆草越冬率提高65%。冬前复土措施是红豆草播后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红豆草适宜的平茬高度为5~10cm。  相似文献   
980.
第8届雨水收集利用国际学术会议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8届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大会1997年4月21至25日在伊朗德黑兰召开,有40多个国家的1300余名代表参加,提交论274篇,出版论集4卷。会议内容丰富,有大会交流和10个专题报告,会后代表分6条路线对伊朗考察。我国到会19人,提交论12篇,考察西北冷凉半干旱区,下届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大会定于1999年在巴西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