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0篇
  免费   1066篇
  国内免费   1623篇
林业   1362篇
农学   1201篇
基础科学   1100篇
  1959篇
综合类   7820篇
农作物   1144篇
水产渔业   675篇
畜牧兽医   2860篇
园艺   1121篇
植物保护   827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923篇
  2021年   898篇
  2020年   834篇
  2019年   831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762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909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1047篇
  2012年   1375篇
  2011年   1387篇
  2010年   1325篇
  2009年   1150篇
  2008年   1089篇
  2007年   1091篇
  2006年   868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理论上分析了错相及缺相判别原理,提出了新颖保护电路,其线路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2.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etary vitamin C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 on the cellular defense response of Macrobrachium nipponese . The response of the cellular defense was determined by monitoring changes in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in hemocytes,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catalase activity,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y, glutathione reductase and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activity in musc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awns fed the basal diet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in response to exposure to ammonia-N. When dietary vitamin C was added to the fe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in response to exposure to ammonia-N.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y of prawns fed the basal diet decreased as ammonia-N increased. This decrease in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pronounced in prawns that were fed the dietary vitamin C supplement. In prawns that were fed the dietary vitamin C supple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catalase reductase or gluxathione reductase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ammonia-N concentration. The glutathione transference activity increased at a low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N in prawns that were fed the dietary vitamin C supplemen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prawns fed the basal diet. Over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etary vitamin C supplements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M. nipponese to respond to elevations in ammonia-N. This response involved several biochemical reactions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cellular defense.  相似文献   
33.
评价适合选育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杂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以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纷纷建厂,对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根据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6项选育指标(炸制品质、薯形、产量、大中薯率、抗病性、熟期),对14个马铃薯杂交组合进行单个指标的评价和组合的级别评价,最终确定组合F81109×B5141-6、B5141-6×F58050、F67128×F61101、F49013×F61101、F71002×F59103可作为选育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有前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4.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GRC构件的产品性能,施工工艺及方法、特点,展望未来建筑业外装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5.
樟子松人工林冠下植物种类动态变化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林分下层植物种类组成和林分内光照与林冠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林下生态类型划分为A、B、C三个类型 ,其营养条件排序A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以大豆体细胞胚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全长基因P1导入大豆基因组中.获得了抗性植株。经GUS染色、PCR及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为利用大豆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新型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本文针对TANGO软件所支持的图形输出设备中不包括CALCOMP系列绘图仪的问题,设计了TANGO图形文件与CALCOMP系列绘图的接口软件.由此阐述了一种通用图形描述语言及开放式绘图仪接口软件的设计思想与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 ,本研究采用 2 (CP∶2 1%和 19% )× 2 (GE∶16 74MJ/kg和 15 90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 ,选用 3岁 (二锯 )梅花公鹿 6 7头 ,分为 4个试验组 ,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在本试验所设能量浓度范围内 ,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19%处理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 2 1%蛋白组 ;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 15 9~ 16 7MJ/kg (GE)和 19% (CP) ;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 2 9 9~ 31 3MJ和 388~ 394 g。  相似文献   
39.
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新的投资准则有关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实施,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不良影响。如容易偏离历史成本,计提依据不易掌握,新旧概念易于混淆,国家税易于流失,影响会计核算工作及时性和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等等。就这些不良影响及其防范,提出了几种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40.
苜蓿自毒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苜蓿自毒性的发现及概念入手 ,对苜蓿不同部分的自体毒素含量、不同土壤结构对自毒性的表现、不同的品种自体毒素含量的研究、自体毒素化合物对其它各类杂草或对作物的影响、苜蓿自毒性的可能物质基础、克服苜蓿自毒性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论述。并展望未来可开展的研究领域以及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