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林业   243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50篇
  416篇
综合类   1626篇
农作物   303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527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二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低能低蛋白水平下,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VA)、D3(VD3)对0~3周龄肉仔鸡的影响。结果表明:(1)VA和肉仔鸡体增重、耗料量、料重比和腿病(TD)发生率均无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VD3添加量为800IU/kg时,VA添加量为6000IU/kg的组体增重显著大于添加量为3000IU/kg的组(P〈0.05),和添加量12000的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3)日粮VA对血清钙(Ca)和磷(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影响较大,随VA添加水平的提高,AKP显著降低(P〈0.05)。(4)随日粮VD3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鸡体增重、耗料量显著增加(P〈0.05)。VD3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5)日粮VD3的添加水平对腿病发生率和血清Ca含量影响显著,随日粮VD3添加水平的提高,TD发生率显著降低,血清Ca显著升高(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0~3周龄肉仔鸡日粮VA、VD3添加水平分别为6000、800IU/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2.
景怡  胡天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21-18522,18525
[目的]考察"青皮散"乳液对胃轻瘫模型动物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动物,测定灌服"青皮散"乳液后模型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小肠中阿拉伯胶活性炭粉混合物的推进距离;测定灌服"青皮散"乳液后模型大鼠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MTL)水平及其在胃窦和空肠中MTL的分布变化。[结果]"青皮散"乳液能明显加快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动物胃排空速率,降低胃内容物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百分比,显著升高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动物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MTL水平,明显增加胃窦及空肠MTL阳性物质的表达。[结论]"青皮散"乳液促实验动物胃肠运动作用与血浆、胃、肠组织匀浆MTL水平的增加及胃肠道MTL细胞分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根据虚拟水理论,采用多目标综合决策的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的农作制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区域农作制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选择用工量、净收益、农产品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单位水价值等8个评价指标,对现有不同农作模式进行优先排序.结果表明:凉州区农作模式的优势度依次为葡萄>制种玉米>蔬菜>玉米>啤酒大麦>小麦>薯类...  相似文献   
994.
种子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和种子活力下降,进而降低种用价值。为探讨干燥温度对苜蓿种子活力的影响,选择不同干燥温度对苜蓿种子进行干燥,分别测定了发芽率、发芽势、抗氧化酶、代谢酶及有害物质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35℃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温度,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干燥温度。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温度。干燥温度为35℃时有利于苜蓿种子的干燥,并且能够明显提高种子活力。研究结果为能较好地说明不同干燥温度对苜蓿种子活力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苜蓿草种子的干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构建携带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hTERT)的腺病毒载体并优化其包装条件,为进一步探究端粒酶与细胞重编程调控间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pAdEasy-1构建携带hTER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分别采用脂质体法和电转法及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在HKE293A细胞中进行包装,筛选出最佳病毒包装条件,收集重组腺病毒rAd-hTERT并体外感染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验证重组腺病毒rAd-hTERT的活性功能.[结果]以腺病毒载体pAdEasy-1为骨架质粒,成功构建获得携带hTER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hTERT),其最佳病毒包装条件是采用脂质体法结合15%胎牛血清,此条件下收集获得的病毒滴度最高(1×1011 IFU/mL).以携带hTERT基因的腺病毒rAd-hTERT感染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72 h后,可扩增出片段大小约3450 bp的目的基因条带,即hTERT基因在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采用脂质体法结合15%胎牛血清包装获得的携带hTERT基因重组腺病毒具有较高病毒滴度,感染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能成功表达hTERT基因,进一步证实端粒酶具有蛋白功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不同获能方法对塔里木马鹿精子体外获能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冻融塔里木马鹿精子随机分为4组,用钙离子载体、肝素、咖啡因和 Percool 离心4种方法进行精子获能的诱导,利用金霉素(CTC)染色法评价精子获能状态,采用 SDS-PAGE 分离精子膜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冻融精子经4种精子获能方法处理后,肝素诱发的精子获能率显著高于钙离子载体组和 Percool 组(P <0.05).钙离子载体组、肝素组和咖啡因组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高于 Percool 组和对照组.另外,冻融精子随着上游处理及肝素诱导获能的进行,检测到分子量分别为14,25~30,40,47,55 ku 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这些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获能60~120 min 期间相对较高,而且此时精子获能率及超激活运动精子比例也显著提高(P <0.05).结果提示,肝素可以较好的诱导马鹿精子获能,马鹿精子获能与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997.
替加环素是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为数不多的抗菌药物之一,但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威胁。本实验从临床分离到1株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电转化实验获得了一个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质粒,功能性分析发现该质粒中的tet(A)基因发生了双移码突变,且药敏实验证实这些突变可单独使替加环素的MIC值增加8倍,米诺环素和四环素的MIC值增加128倍。研究证实,质粒介导的tet(A)突变体可导致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扩宽了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认识,并为该类型耐药基因在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扩散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甘蔗新品种桂糖3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甘蔗新品种桂糖32号在广西金光农场的种性表现,于2009—2011年在金光农场蔗区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2号平均蔗茎产量为121.4 t/hm2,比对照种ROC22增产5.4%;含糖量19.03 t/hm2,比ROC22增产8.9%;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为15.68%,比ROC22高0.50个百分点。该品种表现高产、高糖,宿根性强,抗病虫性、抗旱能力和抗机械碾压能力优于对照种ROC22,适宜在金光农场蔗区和其他同类型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9.
低温诱导对星豹蛛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比较低温条件下星豹蛛的存活率以及明确温度诱导对低温条件下星豹蛛存活的影响,旨为探索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种群动态与低温的关系,可为分析星豹蛛种群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将雌雄星豹蛛成蛛分别置于人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低温处理(-4.0、-3.5、-3.0、-2.5、-2.0、-1.5、-1.0、-O.5和0℃,处理5min)和低温诱导(0、2、4、6和8℃,诱导2h)2项试验,而后置室温下2h,检查雌雄星豹蛛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4~0℃低温范围内,雌雄成蛛的存活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且相同低温和处理时间条件下,雄蛛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雌蛛;在0—8℃诱导温度范围内,雌雄星豹蛛的存活率均呈抛物线变化,其中经4℃低温诱导的存活率均最高,且相同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条件下,雄蛛的存活率高于雌蛛。从而可知,雄性星豹蛛的耐寒性明显强于雌性星豹蛛。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次生代谢产生的黑色素和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为明确DHN黑色素合成基因Brn1与毒素合成相关基因Clt-1之间的表达关系,以弯孢菌产黑色素及产毒素缺陷突变株为材料,采用Semi-Quantitative RT-PCR分析发现Brn1和Clt-1在黑色素合成基因Brn1沉默突变株T5和产毒素缺陷型突变株T806中的表达均同步受到抑制,初步证明Brn1与Clt-1在弯孢菌中的表达调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Clt-1基因敲除突变株△Clt-1和△Clt-2黑色素的吸光值大于T5,低于野生菌株CX-3,与发酵液颜色变化一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X-3、△Clt-1、△Clt-2和T5 4种菌株分泌的胞外黑色素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其中,T5在2854cm-1处几乎没有吸收峰,即缺失了C-H基团;在1745.01cm-1、1550.84cm-1、1379.68cm-1处都没有特征吸收峰,即没有C=C的伸缩振动峰。T5缺失了DOPA黑色素特性,说明Brn1基因可能与上述2个基团的合成存在某些联系。该研究对Brn1与Clt-1协同表达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在系统生物学水平上揭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