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07篇
  免费   1490篇
  国内免费   2220篇
林业   2053篇
农学   1194篇
基础科学   1057篇
  2355篇
综合类   11890篇
农作物   1967篇
水产渔业   1042篇
畜牧兽医   3709篇
园艺   1638篇
植物保护   1112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945篇
  2021年   995篇
  2020年   930篇
  2019年   904篇
  2018年   633篇
  2017年   1015篇
  2016年   706篇
  2015年   1113篇
  2014年   1134篇
  2013年   1332篇
  2012年   2027篇
  2011年   2081篇
  2010年   2082篇
  2009年   1845篇
  2008年   1889篇
  2007年   1752篇
  2006年   1570篇
  2005年   1260篇
  2004年   792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481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控释氮肥对玉米秸秆腐解及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肥影响秸秆还田效果,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秸秆腐解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可为秸秆还田下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10年小麦-玉米轮作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法,研究了控释掺混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用量(纯氮120,240,360 kg/hm~2)对潮土中玉米秸秆腐解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掺混尿素具有促进秸秆腐解的趋势;在秸秆腐解后期,控释掺混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显著促进了秸秆氮、磷的释放,而不同氮肥处理对秸秆中钾素的释放影响并不显著。在秸秆腐解后期,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常规施氮量和增施氮量的控释掺混尿素处理较普通尿素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方面,在秸秆腐解的某些阶段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综合来看,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掺混尿素在秸秆腐解和增加土壤有机碳组分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红壤性水稻土面临土壤结构退化、土壤养分失衡和酸化等土壤质量问题,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烟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相关及冗余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了烟-稻复种连作(YDLZ)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YDLZ后的红壤性水稻土>5 mm团聚体含量、土壤团聚体重量平均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降低,<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分形维数(D)则显著升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且以YDLZ 5~10年(YDLZ5~10)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影响最大。相关及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是引起团聚体分布的关键指标;>5 mm和<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是引起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的关键指标。烟-稻复种连作引起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变化,主要导致>5 mm团聚体含量的减少,<0.25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从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针对YDLZ的红壤性水稻土结构培育和土壤质量保育,需关注土壤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水曲柳是中国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为了对该树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就水曲柳生理学、生态学、遗传改良和繁育技术等作了综述和探讨,并提出今后水曲柳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水曲柳大径材培育,水曲柳体胚,水曲柳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水曲柳药用价值的开发应用等,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探讨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SS+M、SS+NM、NT+M、NT+NM)在河南西平进行连续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4种酶的活性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即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酶活性从播种到花后45天先升高后下降,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花后15天达到最大值。在0~5 cm和5~10 cm土层,秸秆覆盖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SS+M>NT+M>SS+NM>NT+NM;在10~20 cm土层,NT+M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急剧下降;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在大多数时期深松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免耕处理,SS+M>SS+NM>NT+M>NT+NM。在豫南雨养区实施秸秆覆盖深松能够提高土壤的酶活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14又名(4A、A6),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国内外优良自交系,采用独创的“分离小群体选系”方法育成的早熟紧凑型玉米自交系[1]。以其作亲本,先后育成苏玉8号、苏玉9号、苏玉10号、苏玉13号和苏玉14号5个玉米新品种,占江苏自育饲用玉米品种数的1/4左右。其中苏玉9号(414×812)“九五”期间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106hm2,获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苏玉10号(414×75)先后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正在江苏省及中国东南玉米种植区大面积应用。414已成为江苏玉米育种与生产上最重要的自交系之一。为此,有必要探…  相似文献   
996.
肉鸡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结合肉鸡生产日常管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鸡肉产品生产过程诸环节中影响终端食品安全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基于产品批次记录与逐级编码方式,将肉鸡生产、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与鸡肉产品安全有关的信息串连起来,建立电子文档记录,构建肉鸡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通过该系统消费者可逆向追溯肉鸡饲养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与免疫情况等多项可追溯内容,达到监控肉禽食品安全目的。该系统已在山东民和集团实现。  相似文献   
997.
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致灾病害之一。前期基因组学分析发现,Xoo菌株PXO99A的PXO_04062基因可能编码一个磷酸甘油转移酶,推测与病原菌的致病力有关。本研究采用自杀质粒pK18mobsacB介导的方法,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了反式互补。水稻上致病性测定发现,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XO_0406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04062在寄主水稻日本晴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并且其胞外多糖产量、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均明显降低。进一步采用RNA-seq方法比较突变体转录组的变化,发现突变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33个,其中包括多个致病相关基因,如胞外多糖合成和细胞运动性等相关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这些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说明,白叶枯病菌的磷酸甘油转移酶基因是通过影响多种致病力相关因子的合成,来影响病菌在水稻上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998.
落羽杉中山杉系列新品种选育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落羽杉属(Taxodium)中山杉系列‘Zhongshansha’杂交新品种选育结果。以经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中山杉302‘Zhongshansha302’为母本,与父本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回交,获得回交代杂种200个以上。通过苗期实生初选和无性系复选以及不同立地的栽植试验,初选出优于或相似于亲本中山杉302的系列新品种中山杉1号、9号、24号、27号、46号、86号、91号、102号、118号、136号、146号、149号等12个。其中中山杉1号、24号、27号、86号、102号、118号、136号、146号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可在池杉(T.ascen-dens)、落羽杉(T.distichum)不宜栽植的盐碱地上绿化造林。  相似文献   
999.
优质高产啤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5号(原代号为苏B0306)系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于2003从如东6109×苏农22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属于弱春性、早熟二棱皮大麦,于2006年8月通过江苏省大麦中间试验,该品种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现委托上海农场种子公司独家经营该品种,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充  相似文献   
1000.
陆琦 《广东园林》2021,43(1):97-100
1995—1997年,考古队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发现了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割据岭南时建立的南越国王宫苑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其设计独特,构筑精巧,规模宏大,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