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21篇
  免费   1353篇
  国内免费   1832篇
林业   1688篇
农学   1636篇
基础科学   1146篇
  2329篇
综合类   9497篇
农作物   1468篇
水产渔业   955篇
畜牧兽医   3457篇
园艺   1574篇
植物保护   105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926篇
  2021年   989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787篇
  2018年   714篇
  2017年   982篇
  2016年   704篇
  2015年   1022篇
  2014年   1141篇
  2013年   1384篇
  2012年   1768篇
  2011年   1891篇
  2010年   1779篇
  2009年   1539篇
  2008年   1506篇
  2007年   1361篇
  2006年   1094篇
  2005年   932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河流污染物输送对巢湖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零维模型,以Ⅲ类水为控制目标,对巢湖CODMn、TP、NH3-N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同时研究了入湖支流污染物输送对巢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Ⅲ类水质目标下巢湖CODMn、TP、NH3-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6.21×104、0.04×104、0.85×104t·a-1。CODMn年均背景储量为3.17×104t·a-1,占巢湖水环境容量的51%,而TP与NH3-N年均背景储量均大于其水环境容量。因此,在Ⅲ类目标水质下,巢湖仅允许有CODMn的排放,且年均允许排放量为3.04×104t·a-1。入湖支流每年向巢湖输送CODMn4.56×104t、TP 0.25×104t、NH3-N 5.15×104t,其中CODMn年均输送总量小于其水环境容量,但大于允许排放量。因此,入湖支流污染物的输送会加剧巢湖水质恶化,削减支流污染物排放成为控制巢湖水质恶化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饮用水中氟的去除效果,采用硫酸、氯化铁、硫酸与氯化铁复合3种方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改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3种因素对3种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的活性氧化铝的除氟效果最好,其最优改性条件组合为H2SO4浓度0.01 mol·L-1,浸泡时间120 min,固液比1:5,FeCl3浓度0.1%,浸泡时间180 min,固液比1:10;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的拟合,即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其最大吸附容量为4.98 mg·g-1,是未改性的3.4倍;且硫酸与氯化铁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氟后溶液中金属离子不超标。  相似文献   
993.
简要回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制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京津冀区域法制一体化的必要性,阐述了京津冀区域法制一体化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泰州市气象业务发展需求,以GeoServer发布地图数据为基础,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以Java为开发工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IS的自动气象站查询系统。在对自动气象站数据报文自动采集入库,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库基础上,实现了多条件的气象要素查询、统计,异常数据值的监测和预警、疑误数据反馈等功能,同时提供了等值线、色斑图、曲线图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产品表达方式。该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并通过一体化业务平台服务于社会和行业用户。  相似文献   
995.
以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公开视频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针对目前公开视频课存在的问题,在对试点班级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工程基础视频公开课程相应合理的方案。探讨了该公开视频课程体系的框架模块化发展,说明依托现代网络平台示范教学与在线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瓦房店市邓屯乡高家养虾场对虾养成期虾池水体和底质及虾体异养菌和弧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海水中异养菌数量为10 ̄4~10 ̄5个/毫升,弧菌数量为10 ̄2~10 ̄3个/毫升,虾池水中异养菌数量为10 ̄4~10 ̄5个/毫升,弧菌数量为10 ̄2~10 ̄4个/毫升,底质中异养菌数量为10 ̄5~10 ̄7个/克,弧菌数量为10 ̄3~10 ̄4个/克。虾体肌肉中异养菌数量为10 ̄3~10 ̄5个/克,弧菌数量为10 ̄3~10 ̄5个/克;肝胰脏中异养菌数量为10 ̄3~10 ̄7个/克,弧菌数量为10 ̄2~10 ̄7个/克;肠道中异养菌数量为10 ̄6~10 ̄7个/克,弧菌数量为10 ̄6~10 ̄7个/克。  相似文献   
997.
乳酸菌对牙鲆稚鱼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牙鲆稚鱼中投喂添加由单一鼠李糖乳杆菌P15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黄霉素,在60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的总数、总弧菌数和乳酸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投喂菌液和冻干菌粉后,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乳酸菌数均呈上升趋势,在30d后乳酸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同时,由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肠道中的弧菌最明显。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牙鲆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998.
选取450尾欧洲舌齿鲈()幼鱼,体长(13.50±0.52)cm,体重(46.04±0.61)g,监测其在5种光周期(0L:24D、8L:16D、12L:12D、16L:8D、24L:0D,L表示光照时间,D表示黑暗时间)下的生长、摄食及肌肉营养成分等相关指标。实验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8L:16D处理组的欧洲舌齿鲈的日增重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0.05);0L:24D和8L:16D处理组粗脂肪含量分别较16L:8D处理组分别提高了19.70%和21.67%(<0.05)。5种光周期下的欧洲舌齿鲈幼鱼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8L:16D和12L:12D处理组的肌肉中氨基酸总含量较0L:24D组分别提高11.60%和9.16%(>0.05);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含量在8L:16D处理组中最高,为14.21%,在0L:24D处理组中最低,为12.30%。不同光照周期对欧洲舌齿鲈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营养品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8L:16D和12L:12D光照环境更适宜欧洲舌齿鲈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9.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ody size and water temperature on feeding and growth in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the maximum rate of food consumption in terms of energy (Cmaxe; J day?1)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in terms of energy (SGRe; % day?1) in animals of three body sizes (mean±SE) – large (134.0±3.5 g), medium (73.6±2.2 g) and small (36.5±1.2 g) – were determined at water temperatures of 10, 15, 20, 25 and 30°C. Maximum rate of food consumption in terms of energy increased and SG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ody weight at 10, 15 and 20°C. This trend, however, was not apparent at 25 and 30°C, which could be influenced by aestivation. High water temperatures (above 20°C) were disadvantageous to feeding and growth of this animal; SGRe of A. japonicus during aestivation was negativ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s for food consumption and for growth were similar and were between 14 and 15°C, and body size seemed to have a slight effect on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food consumption or growth. Because aestivation of A. japonicus was temperature dependent, the present paper also documented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s to aestivation as indicated by feeding cessation. Deduced from daily food consumption of individuals,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to aestivation for large and medium animals (73.3–139.3 g) was 24.5?25.5°C, while that for small animals (28.9–40.7 g) was between 25.5 and 30.5°C. These values are higher than previous reports; differences in sign of aestivati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 and dwelling district of test animals could be the reasons.  相似文献   
1000.
黄海中部小黄鱼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与昼夜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摄食的体长和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强度没有明显的体长变化,而食物组成却有明显的体长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大,鱼类和虾类的比例有所增加,而磷虾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的比例则减少。饵料生境宽度在体长大于109mm后有明显的增加。经检验,小黄鱼平均每个胃中含有的饵料个数显著减少而饵料重量则增加,这符合"最佳摄食理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体长达到109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小黄鱼的摄食强度在各个季节都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午夜24:00和早晨08:00是2个摄食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