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6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林业   367篇
农学   310篇
基础科学   269篇
  536篇
综合类   2835篇
农作物   349篇
水产渔业   246篇
畜牧兽医   1087篇
园艺   387篇
植物保护   32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燕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燕麦3个品种(系)幼胚、幼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基因型和培养基起重要作用,对幼胚作用极显著,对幼穗作用显著;外植体不同也影响愈伤组织形成,随培养基成分改变而变化,且幼穗较幼胚更易培养;2,4-D浓度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性愈伤组织形成,3 mg/L 2,4-D有利于愈伤生长,促进胚性愈伤形成;草莜一号幼穗愈伤组织有很强的继代能力,继代培养330 d仍具有46.58%的分化率,该材料在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2.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相似文献   
173.
从采收成熟度、预冷技术、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冰温贮藏、变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臭氧保鲜、化学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桃果实贮藏保鲜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4.
利用精子介导法建立hHT/hDAF双基因转移小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超急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及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Delayed xenograft rejection,DXR)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优化的精子介导法(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对建立hHT/hDAF双基因转移小鼠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s)优化SMGT后,2细胞胚GFP+RFP的阳性率达到4.51%,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选取标记基因GFP+RFP双阳性的胚胎进行移植后获得36只仔鼠,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17只小鼠PCR结果呈hHT+hDAF双阳性,其中5只小鼠Southern Blot结果呈hHT+hDAF双阳性。上述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Hht/hDAF双基因转移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5.
通过9个浓度水平的盐溶液对塔河下游铃铛刺种子的萌发进行胁迫试验,分析铃铛刺萌发体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游离脯氨酸(Pro)4个生理指标随盐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增加,POD和SOD活性变化不大,Pro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与对照水平(0 mol/L NaCl)相比,POD和SOD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Pro含量在NaCl溶液浓度为0.2 mol/L时达到最高值,而MDA的含量降低到最低值。该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下游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6.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米质对花后不同时段温度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花后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米质的影响,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灌浆前期(花后0~10 d)和灌浆中期(花后10~20 d)的高温(35℃)对米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温CK (25~27℃)相比,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总体上前期(0~10 d)大于中期(10~20 d),且因供试品种和粒间位置而异。灌浆前、中期高温处理,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粗蛋白含量;其中,温度对二次枝梗与同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碾米品质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与较早开花的籽粒;前期高温显著增加了一次枝梗和各枝梗上开花较早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前期高温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对一次枝梗籽粒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不同供试品种对花后不同温度处理的敏感性不同,影响程度亦受花后温度胁迫时段的不同而异。生产上通过合理安排播期、平衡施肥和合理灌溉可以减轻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7.
再生水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中重金属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重金属累积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条件处理下,4种重金属在马铃薯内积累趋势表现为:Zn>Cu>Pb>Cd;Cd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茎>叶、根>果实;Pb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叶>根>茎、果实;Cu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势为茎>叶>根>果实;Zn在马铃薯内的分布趋...  相似文献   
178.
文章通过对水稻高留茬免机翻浅机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阐述,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一项实用的科学水田种植技术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了充分阐述,值得水田种植户借鉴。  相似文献   
179.
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试验,运用供光模式可调的红蓝LED光源,以不同频率的红蓝光交替照射生菜,并以同比例的红蓝光同时照射生菜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生菜生长动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研究红蓝光供光模式及交替频率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能耗基础上,16 h光期里,红蓝光交替1次有利于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可溶性糖以及粗蛋白的积累;红蓝光交替4次有利于生菜中维生素C的积累以及硝酸盐的代谢;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4次和8次红蓝光交替为最大,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0.
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其泛滥会对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建立一个高空间分辨率全域尺度的薇甘菊预警评估方法,是防治薇甘菊的关键手段之一。目前对薇甘菊的监测主要有人工踏查、卫星遥感监测,但前者效率低下而后者识别精度不够。以无人机为载体,通过采集待监测区域的薇甘菊彩色图像,应用Otsu-K-means、RGB、HSV色彩空间阈值分割算法以及K-means-RGB、K-means-HSV、K-means-RGB-HSV融合算法和MobileNetV3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识别,采用召回率、精确率和均衡平均数F1值共3个评价指标对识别结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K-means-RGB-HSV算法对盛花期薇甘菊的整体识别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基于识别结果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以及盖度公式,初步建立了薇甘菊的预警评估方法,划分了5个薇甘菊入侵危害等级,可根据所需监测精度的不同,设置不同尺寸的网格和辐射半径,绘制出薇甘菊入侵的精准分布热力图,能够清晰准确地体现不同区域的入侵薇甘菊的危害程度。在厘米级分辨率精度下,实现了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盛花期薇甘菊精准监测,为薇甘菊入侵的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