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92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87篇
  114篇
综合类   757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57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旨在建立可以定量计算奶山羊精液中X、Y精子数量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以检测经过分离的奶山羊精液X和Y精子的数量和比例,为性控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择X、Y染色体中特异基因F9及ZFY片段设计引物,建立标准曲线,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通过对阳性标准品梯度稀释以及对60支已...  相似文献   
52.
通过体内试验研究了过氧化氢对小鼠骨髓微核率和胚胎着床及孕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妊娠的昆明种(KM)小鼠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为环磷酰胺(40.00 mg/kg)、蒸馏水和过氧化氢(500.00,125.00,31.25 mg/kg)组。于妊娠后6~15 d,每天采用灌胃给药,环磷酰胺组于妊娠后11~13 d腹腔一次性注射。每3 d称重1次,于妊娠第18 d称重后剖腹检查。另取雌雄各半KM小鼠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为环磷酰胺、蒸馏水和过氧化氢(500.00,100.00,10.00 mg/kg)组,均采用灌胃染毒,每天1次,连续4 d,第5 d处死小鼠,取股骨髓液常规制片,计算红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吸收胎和死胎数蒸馏水组为5.56%,中剂量过氧化氢组增加到19.53%(P<0.01),低剂量组增加到13.14%(P<0.05)。蒸馏水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0%~0.002%,过氧化氢组增加到0.017%~0.032%(P<0.01)。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过氧化氢有明显的胚胎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3.
在22,25,28,31,34,37℃等6种不同恒温条件下研究谷蠹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谷蠹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呈逻辑斯蒂曲线;幼虫龄期在3~6龄间变化;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4.059 1℃和704.529 0日度;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在28℃最高,高温和低温降低谷蠹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4.
反硝化技术对模拟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 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模拟池塘中,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其中在1 mg·L-1的浓度组中,3 d内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分别达到了95.8%和90.2%;在25 mg·L-1的浓度组中,第6 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8%;在50 mg·L-1的浓度组中,第6 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7%和78.7%.此外,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亚硝酸盐氮,而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越低,对其去除效果越好,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在模拟池塘中,菌种的生长情况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呈负相关,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硝化菌的生长情况越差.对反硝化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其反硝化最适宜的pH值为6~7,温度为25~35℃;而且在同一pH值和温度条件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越低,反硝化菌对其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5.
对山葵黑入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6.
烟草有机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烟草有机酸的种类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阐述了不同烟草品种、地域、烟叶的组织结构、外源化学物质等对烟叶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57.
分别从河北省的石家庄、承德以及山东省济南的纹枯病病田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到3株高活性菌株SB8、SB10和SB13,并对其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株对谷子纹枯病防治效果显著。第1次调查,3株生防菌株防效分别达到77.9%、77.9%和76.0%,低于三唑酮的防治效果(80.4%),但与烯唑醇防治效果(77.2%)相当;第2次调查结果显示,生防菌株可有效抑制病情进一步扩展,优于2种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58.
采用人工模拟酸雨及室内盆栽培养方法,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pH值5.6、4.0、3.0、2.0)对3种玉米(黑301、吉单522和尹单2)幼苗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此3种玉米品种的抗酸性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胁迫下,3种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模拟酸雨酸性的增强而下降;MDA相对含量、细胞渗透性和POD活性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增加;SOD活性先增加,随后又降低;3种供试品种中,吉单522抗酸性最强,其次尹单2,黑301最弱.  相似文献   
59.
一个谷子新抗锈基因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谷子抗源的抗锈遗传规律,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谷子抗锈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抗病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谷子锈菌单胞菌系93-5接种十里香和豫谷1号及杂交后代F1、F2进行抗锈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构建抗、感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28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从中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根据AFLP分析结果进行抗锈基因连锁分析并进行SCAR标记转化。【结果】根据十里香×豫谷1号杂交后代F2群体(131株)抗感谷锈病分离比例,确定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筛选获得3个与谷子抗锈基因Rusi1(暂命名)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计算标记与该抗锈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4、9.2和27.4cM。将3个标记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AFLP标记E+CTT/M+TAC-256转化为SCAR标记。初步构建了谷子抗锈基因Rusi1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谷子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Rusi1是一个新发现的谷子抗锈基因。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通过分析在其他植物中已经确认的GA受体基因序列,对葡萄全基因组进行BLAST比对,获得了可能编码葡萄GA受体GID1的7个基因片段序列。经过聚类分析,根据其序列特征,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无核白鸡心葡萄(Vitis viniferaL.cv.Centennial seedless)不同组织器官为试材提取RNA,反转成cDNA-1链后,进行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成叶、幼叶、花序、新梢顶尖和休眠芽中存在差异表达。以30 mg/L的GA3在盛花后12 d处理无核白鸡心果穗,并于处理后1、3和7 d(果实第1次快速生长期),33 d(缓慢生长期),49 d(果实第2次快速生长期)进行采样,提取果实RNA,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除VvGID1-4和VvGID1-5外,果实中这些推测的GID1推测基因的表达水平在GA处理条件下均有上调或下调表达,推测上述研究结果为葡萄GA受体的全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