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92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87篇
  114篇
综合类   757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57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5 毫秒
81.
全小龙  陈梦词  段中华  梁军  乔有明 《草地学报》2022,30(12):3326-3333
为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对化感效应的潜在作用,以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常用牧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学实验,测定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苗高、根长和干重,计算分析化感综合效应。结果显示:以未灭菌土壤U100为基质的5种牧草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完全灭菌土壤U0的均为最低,不同比例未灭菌土壤U75,U50和U25则因牧草种子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差异;幼苗生长方面,‘青海’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Qinghai’)、‘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幼苗苗高随灭菌土壤增加而减小;5种牧草幼苗的根长均在U100处理下最长;幼苗干重的变化趋势同苗高相似。未灭菌土壤对5种牧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系生长和干重方面。研究证明在幼苗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对根系生长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能缓解化感效应提高种子发芽率,但对不同物种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2.
梁野山珍稀植物观赏特性及其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野山具有数十种国家Ⅰ级、Ⅱ级保护植物及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多数具有观赏价值。在分析这些珍稀植物观赏特性的基础上,对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省杨树栽培生态气候区区划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出8个与杨树生长相关性较强的气候因子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杨树栽培气候区进行了区划,区划结果为黑龙江省杨树栽培区划为三江平原湿润、半湿润区,松嫩平原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区和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确定了各区划区的主栽杨树品种。为各地区制定丰产林规划、丰产林标准及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河南省非公有制林业经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非公有制林业经营的现状调查,分析了近年来河南省非公有制林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5.
不同培养基及温度对栎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栎松口蘑菌丝生长在17~22℃(室温~变温)、24℃26℃3个梯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基之间差异极显著,以Ⅴ号配方较为合适,而且培养基和温度之间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6.
"3S"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引进和应用“3S”技术,在北京大兴区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实现了从外业调查导航到数据测量录入再到统计成图的一体化无纸作业,文章介绍了该工作的整个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7.
不同培养基对3个来源不同的松口蘑菌株和1个栎松口蘑菌株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各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菌落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8.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是山羊胚胎体外生产的关键步骤,其对山羊体外生产胚胎的数量和质量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IVM还可以满足胚胎工程技术如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动物生产对卵母细胞的大量需求。然而,由于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起步较晚,与牛、猪等家畜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诸如体外成熟率低、胚胎质量不佳、培养体系可重复性低等问题。因此,分析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建立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稳定培养体系,就成为了近年来山羊胚胎体外生产的研究重点。论文综合国内外学者近年的相关研究,对可能影响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同时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建立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9.
专项定量评估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精准识别化肥施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域,进而制定有效措施,对面源污染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利用西安市1991-2018年化肥施用相关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全市化肥施用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并评价了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化肥施用量在经历1991-2014年的快速增长后,于2015-2018年出现“四连降”;氮磷钾化肥施用结构比例由1991的1∶0.24∶0.13逐步调整为2018年的1∶0.34∶0.37;1991-2018年间化肥施用强度随时间递增趋势明显,2018年化肥施用强度为1991年的3.60倍;化肥施用环境风险整体增大趋势明显,总肥风险已由1991年的“尚安全”程度上升为2018年的“重度风险”程度。西安市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空间差异明显,其中长安区为“低度风险”区域,临潼区、高陵区和鄠邑区为“中度风险”区域,灞桥区、阎良区和蓝田县为“重度风险”区域,未央区和周至县为“严重风险”区域。在确保农作物产量基础上,西安市应从施肥技术、科技攻关、政策法规等层面入手,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土壤、根际和根表中真菌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为橡胶林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天然橡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试验场内建立1 ha橡胶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管理,同时建立常规处理和除草剂处理的样地进行对比,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根际及根表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群落功能。【结果】橡胶林进行近自然管理和除草剂处理后,其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降低,近自然管理后pH和含水率升高。常规林、近自然管理林和除草剂处理林土壤、根际和根表的主要优势真菌类群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土壤中子囊菌门减少,根际和根表中子囊菌门增加。在OTU水平上进行PCoA分析,土壤和根表中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橡胶林土壤、根际和根表中真菌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OTU水平上的γ多样性分析,根表中近自然管理林的真菌物种总量高于常规林和除草剂处理林;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根际和根表中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别为pH、全氮和有机质。通过FUNGuild功能预测,3种橡胶林土壤、根际及根表真菌群落的营养型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土壤中腐生营养型真菌含量高于根际和根表,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土壤中腐生营养型真菌减少。【结论】近自然管理方式后橡胶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在根表上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