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26篇
  90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指出了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产数据的能力越来越强,爆炸性的增长数据充斥着整个网络。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大众度假旅游时代,酒店市场需求旺盛。通过大数据,可以准确预知旅客爱好取向,发展和优化景区酒店管理,改进酒店服务。利用网络爬虫、实地调研等技术从网站获取相关数据来进行大数据的收集、清洗优化、挖掘及整合研究分析,为酒店的动态定价、客户入住等提供参考。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积累挖掘,对景区酒店进行细分市场、调整策略,更好地为旅客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2.
杨背麦蛾(鳞翅目:麦蛾科)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背麦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超微形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杨背麦蛾雌、雄蛾的触角感器。【结果】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鞭节的腹面和侧面,少部分位于柄节和梗节。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Bhm氏鬃毛(BBⅠ型和BBⅡ2种亚型)、毛形感器、锥形感器(SBⅠ和SBⅡ2种亚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和耳形感器表皮具多孔,属于嗅觉感器。雌、雄蛾触角感器形态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雄蛾触角与雌蛾相比,亚鞭节多1~4节;毛形和锥形SBⅡ感器明显长于雌蛾;刺形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明显长于雌蛾;毛形、锥形、刺形、腔锥形和鳞形感器总数均明显多于雌蛾。【结论】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雌、雄蛾触角感器在数量和特征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63.
目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气温分布是准确模拟物种适宜分布区的基础。大熊猫分布区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属于典型山地地形。方法为了有效消除海拔效应在气温空间插值中的误差,本研究基于线性递减率调整法(linear lapse rate adjustment, LLRA)对大熊猫分布区42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日最高气温(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dTmax)、日最低气温(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dTmin)和日平均气温(daily mean temperature,dTmean)进行了空间插值,评估了LLRA插值法的准确度,并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大熊猫分布区气候变暖的格局。结果结果表明,使用LLRA法校正误差的局域递减率插值,准确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递减率和初步局域递减率;大熊猫分布区将近90%的区域dTmax、dTmin和dTmean同时显著上升,上升最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秦岭和岷山西北部;dTmax、dTmin和dTmean显著上升的中位速度分别为每100年上升1.68、2.32和1.77 ℃,超过3/4的区域dTmin上升速度大于dTmax;在气象站点代表的低于3 500 m的海拔范围内,dTmin和dTmean的变化速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dTmin的上升趋势大于dTmean结论本研究证明了LLRA法能有效消除海拔效应在气温空间插值时造成的误差,提高山地气温空间插值的准确度。研究发现,大熊猫分布区近半个世纪经历了显著变暖,由LLRA插值获得的逐日气温分布图可为进一步评估变暖对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林区红松种群的生活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红松生活史的4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进化和保护对策.红松的传粉和受精主要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林冠下的光照是控制红松幼苗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因素.红松种子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会引起有关动物种群的相应变化.动物是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松鼠在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我们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红松的保护中,我们不仅要保护树木本身,而且还应当保护与红松相关的动物、生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探讨旱作节水雨养农业耕作模式,按本研究(之二)的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免耕、覆盖、深松对土壤水分、盐分、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研究认为:免耕覆盖深松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节省抗旱用水、增加土壤库容的有效措施。免耕覆盖能提高耕层含水量3.0~3. 4个百分点,每公顷节省抗旱用水750~825m3,深松 30~45cm能有效地避免地表迳流,多蓄积雨水100~150mm。 0~60cm土层的脱盐率增加3. 6~17个百分点。大雨后第7天深松30~45cm的处理,在30~40 cm上层的Eh值为 285~305 mV,对植物吸收养分有利。  相似文献   
66.
应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参照文献报道的根据沙门氏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片段所设计的引物序列,合成了1对长25bp的引物,对沙门氏菌属A-F各群中共16株沙门氏标准菌株和其他12株非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DNA抽提扩增、结果沙门氏菌PCR产物都出现495bp的特异性DNA扩增带,而非沙门氏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这对引物具有沙门氏菌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独穴蜂针疗法与蜜蜂毒素对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效果,5年来采用独穴蜂针疗法治疗了32例全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人,结果有效率为100%,两年治愈率为78%,说明独穴蜂针疗法对变应性鼻炎具有特殊的防治效果。结果提示:蜂针疗法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免疫疗法,蜂毒液可能为一类天然的有效的生物应答调节剂,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抗过敏、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8.
选育的杂种酸模97-1新品系与原杂种酸模鲁梅克斯k-1比较,97-1品系叶长生长1.5 cm /d,原品系0.96 cm /d;叶宽分别为0.441 cm /d、0.336 cm /d;茎生长分别为7.71cm /d、4.73 cm /d。观察结果表明,97-1品系生长速度快,在叶长、叶宽、生物学产量上明显高于原品系,两品系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9.
阐述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立体车库液压提升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二次调节液压提升系统能量的回收过程和节能原理,提出了采用转速控制回收惯性动能和恒转速控制回收重力能的能量回收方式,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应用二次调节技术能够回收和重新利用系统的制动动能和重力势能,从而节约了能源,减小了系统的装机容量。  相似文献   
70.
农业装备虚拟试验系统平台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的需求,利用虚拟现实场景建模工具MultiGen Creator和实时场景驱动软件Vega Prime,结合VC++编程语言,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农业装备虚拟试验系统平台.阐述了系统平台的软硬件组成、功能、结构以及系统的开发流程,对建模过程中运用到的方法、步骤和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此外对Vega Prime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进行了探讨.测试试验表明,该系统平台运行稳定,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