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6篇
  免费   1334篇
  国内免费   1990篇
林业   1361篇
农学   1040篇
基础科学   1165篇
  2407篇
综合类   9686篇
农作物   1418篇
水产渔业   1024篇
畜牧兽医   3882篇
园艺   1399篇
植物保护   1048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006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909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1045篇
  2016年   706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1377篇
  2012年   1763篇
  2011年   1862篇
  2010年   1790篇
  2009年   1569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387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922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41.
泡桐接干类型划分及干形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11年生泡桐杂交种试验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株150棵,研究了23个与干形相关的性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类型分为难接干、徒长枝接干、连续接干3种;23个性状中有19个性状在不同接干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干形性状的前3个主导因子分别为接干材积、主干材积和主干尖削度,连续接干是泡桐干形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42.
将猪亚利桑那菌培养后离心、冷冻,以小白鼠为试验动物进行细菌毒素鉴定,结果确定猪亚利桑那菌仅有内毒素;用鲎试剂测得其细菌内毒素含量大约为0.125 EU/mL。取10只健康小白鼠观察猪亚利桑那菌对动物的致病性。小白鼠临床症状明显,眼内有脓性分泌物;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发现,肝细胞界限不清,胞核大小差异较大;脾脏内有大面积出血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部分胞核消失;心肌纤维肿胀、断裂;由此可见猪亚利桑那菌对小白鼠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43.
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菌株对小麦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3个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和禾谷丝核菌菌株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 ,在两个感病品种“苏麦 3号”、“宁麦 6号”和R7、R4 6 两个强致病力菌株间 ,这种相互作用尤为明显。禾谷丝核菌在马铃薯蔗糖培养液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种类多 ,产量高。试验明确了进行禾谷丝核菌次生代谢物分析的最佳液相色谱条件。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的结果显示 ,致病力不同的 3个菌株间 ,次生代谢物的构成上有差异 ,呋喃甲酸和苯甲酸衍生物的产量在菌株间差异最大。禾谷丝核菌的酸性粗提物具一定的生物活性 ,在高浓度和低浓度下的作用相反。禾谷丝核菌的次生代谢物处理后 ,小麦组织的电导率与对照 (未处理 )没有差异 ,表明次生代谢物对小麦的细胞膜半渗透性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44.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结合其他同类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模式和我院的实际,针对我院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45.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无肥对照比较,施用腐殖酸和氨基酸复合肥料能促进花生生长,显著提高荚果产量。与施用等量氮磷钾肥料比较,施用腐殖酸复合肥,单株结果数平均增加4.1个,饱果率提高3.1个百分点、千克果数减少12个,荚果增产9.16%;施用氨基酸复合肥,单株结果数略有增加,饱果率提高4.8个百分点、千克果数减少20个,增产1.40%。  相似文献   
946.
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法,对10株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菌膜形成能力进行调查,并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膜形成的影响。首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6538为模式菌株,确定了亲水性细胞培养板、培养48 h为适宜的菌膜体外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定了10株分离株的菌膜形成量,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25~46℃)和不同营养条件(葡萄糖和氯化钠)对菌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培养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遍可以形成菌膜,10株菌中仅1株为菌膜阴性,不同菌株菌膜形成能力差异较大;较高的培养温度有利于菌膜的形成,有3株菌在46℃时菌膜形成量达到最大;0.5%葡萄糖和1%氯化钠的添加可显著改变各菌株的菌膜形成,葡萄糖倾向于促进临床分离株菌膜形成量的增加,而氯化钠倾向于促进食品分离株菌膜形成量的增加。这一结果,可以为实际环境中菌膜的预防及控制提供指导和方向,同时也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膜形成存在着不同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947.
为摸清麦黑潜叶蝇在天津市的发生规律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麦黑潜叶蝇一年发生1代或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羽化出土为害。成虫为害高峰期为4月上旬,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形成一行行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幼虫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百株有幼虫可达20~42头。幼虫潜食麦叶上半部叶肉,并形成袋状白色透明虫道。幼虫约8d左右老熟,老熟后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化蛹率为54.5%左右。麦黑潜叶蝇为害可使小麦减产12.5%~14.3%。  相似文献   
948.
为了进一步提高放线菌Z139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以放线菌Z139发酵液抑菌活性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C/N、无机盐等营养因子,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发酵时间等非营养因子对Z139菌株发酵液生物活性的影响。对烟草赤星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蛋白胨,适宜C/N为4.13∶1,添加无机盐的种类为硫酸镁和氯化钠时,放线菌Z139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玉米粉1.0%,蛋白胨1.0%,硫酸镁0.06%,氯化钠0.1%。Z139菌株发酵的优化条件为:初始pH6.0~7.0,发酵时间72 h(发酵液pH 8.5),接种量体积分数6%,装液量240 mL/L。  相似文献   
949.
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纯培养物分别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乳酸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物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效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同时,还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两种乳酸菌发酵液以及乳酸、盐酸、乙酸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受pH值影响显著。在pH8.0到pH11.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加,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显著下降;乳酸、乙酸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强于无机酸(盐酸),其中,乙酸的抑制作用最强,且随其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50.
贵阳地区新发生猪传染病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贵阳地区部分种猪场、规模饲养场及农村散养户猪群分别进行PPV、PRV、PRRS、PCV及APP抗体水平监测。以乳胶凝集试验检测PPV抗体阳性率为0%(0/160);以间接ELISA检测PCV和PRRS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8/200)和0.62%(1/160);以竞争ELISA检测PRV的gpI抗体阳性率为19.14%(36/188);以间接血凝试验检测APP的抗体阳性率为19.14%(36/188)。结果表明,PPV和PRRS似乎不是引起贵阳地区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而PRV和APP在非免疫猪群中的抗体阳性率较高,应引起该地区养猪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