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8篇
  免费   1517篇
  国内免费   2459篇
林业   1772篇
农学   1756篇
基础科学   1232篇
  2520篇
综合类   11169篇
农作物   1675篇
水产渔业   1131篇
畜牧兽医   3811篇
园艺   1799篇
植物保护   1159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516篇
  2022年   1143篇
  2021年   1224篇
  2020年   1144篇
  2019年   1042篇
  2018年   727篇
  2017年   1172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1263篇
  2014年   1285篇
  2013年   1470篇
  2012年   2001篇
  2011年   2098篇
  2010年   1958篇
  2009年   1625篇
  2008年   1654篇
  2007年   1447篇
  2006年   1185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用培养皿滤纸吸附测定法和不伤根土壤拌菌处理及针刺接种法,测定了大白菜软腐病菌游动性突变体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在其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的特性。结果表明,游动性丧失和增强的突变体都可以通过种子萌发和主动接触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可以在体内有短期的繁殖,但菌量远低于野生菌。大白菜叶片接种实验说明,这两种突变体也都可以进行短距离扩展,但扩展距离和菌的繁殖量低于野生菌。  相似文献   
62.
柑桔溃疡病菌存活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云锋  李祥 《植物检疫》2002,16(2):69-72,77
本文对鄂东南地区生态条件下柑桔溃疡病菌在不同场所的存活期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能否作为侵染源进行了评价。证实在病株病斑内的病菌存活时间可达一年以上 ,是此病发生最主要的侵染源。病菌在田间条件下的土壤、落叶、落果、果皮及自然水中的存活期均相当有限 ;其中以冬季病落叶中的病菌存活期最长 ,也不超过 3个月 ;故年前存在于这些场所的病菌均不能成为第 2年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6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烟草环斑病毒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烟草环斑病毒的抗体 ,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检测粗提纯病毒的灵敏度为 1 0 0 0ng/ml,病汁液稀释 1 0 0 0倍后仍可快速检出。对大豆病种子、烟草冻干病叶等不同材料进行检测也有良好的效果 ,1~ 2min即可出现结果。用 9种不同的病毒进行测试 ,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64.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发酵液中5个灰树花菌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第6天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Gf961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为0.58%,Gf962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0.3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接种后第9天最低,随后以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较小。试验为确定从发酵液中提取蛋白质的最佳时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台湾樟芝对碳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道了台湾樟芝 (Antradiacomphora)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六种不同碳素营养源组成的合成液体培养基 ,对樟芝菌球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樟芝对六种碳源均可利用 ,其中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 ,菌球数量及菌丝体干重均居首位 ,菌球数量是对照的 3 5 5倍 ,菌丝体干重比对照高出1 73倍 ,樟芝对乳糖的利用较差 ,菌球数量虽比CK仅少 2 5个 / 10 0mL ,但菌体干重相差较大 ,每10 0mL相差 2 5 6 9mg。对樟芝发酵液pH测定情况看来 ,不同碳源组成的培养基终止pH表现不同 ,以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pH为 4 5~ 5 0左右。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发酵pH为 3 5~ 4 0 ,而乳糖则为 5 5以上。试验表明 ,樟芝菌丝生长极其缓慢 ,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若培养基配方不合理 ,菌球就不生长 ,本文筛选了适合樟芝深层培养的碳素营养源 ,为樟芝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AIM: To study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on channels of stem cell derived cardiomyocytes(SCDC) of mouse. METHODS: Embryonic stem cells of D3 line(ES-D3) were cultured on the MEF feeder layer with BRL conditioned medium, and fetal mouse heart cells(FMHC)were cultured in vitro. Then ES-D3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many kinds of cells. SCDC were harvested on day 12 after differentiation initiating and identified by electro-microscope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SCDC and FMHC were prepared for the patch-clamp research. Sodium and calcium currents together were elici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SCDC and FMHC. RESULTS: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odium and calcium channels of SCDC were very similar to FMHC. CONCLUSION: The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ion channels occurred during ES-D3 cells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dium and calcium channels of SCDC are very similar to FMHC.  相似文献   
67.
分蘖洋葱最突出的特性是分蘖性强,生长快,分蘖的多少直接影响分蘖洋葱的产量。试验表明:12-20℃条件最适宜其生长,良好的土壤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蘖洋葱的分蘖生长,获得高产、优质商品。  相似文献   
68.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69.
淡紫拟青霉菌料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后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淡紫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培养菌料,施225kg/hm2,对大豆胞囊线虫不但当年有45%~69%的较好防效,而且第2年和第3年仍然有22.5%~37.7%和7.3%~22.9%的后效,即空胞囊和被寄生的胞囊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