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3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780篇
林业   841篇
农学   444篇
基础科学   448篇
  874篇
综合类   4827篇
农作物   635篇
水产渔业   514篇
畜牧兽医   1589篇
园艺   775篇
植物保护   42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474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以机载LiDAR离散点云数据为数据源,基于植被冠层孔隙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提出一种反演大田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方法。对反演LAI和实测LA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xelsson改进的不规则三角格网加密方法可以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开,结合高分辨率影像能够提取出玉米冠层点云;基于孔隙率反演LAI,尼尔逊参数的选择对结果影响很大,利用扫描天顶角模拟尼尔逊参数,LAI反演结果接近于真实情况。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能精确地反演大田玉米LAI,该研究方法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农作物,可以扩展到甜菜、甘蔗等其他中等高度农作物。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科技专项经费管理成为热点问题.为此,阐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措施,罗列了经费执行中存在的各种违规现象,并透过现象剖析问题的本质.同时,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统筹兼顾、优化管理机制等对策,以促进科技研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研究就村支书工作倦怠源、工作倦怠感以及心理上、生理上、行为上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探索,并且给出改善工作倦怠感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4.
用300 mg/L NAA和3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1 h、2 h、3 h、4 h,用600 mg/L NAA和6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1 min、5 min、10 min、20 min,60 d起苗观察生根情况。结果表明,300 mg/LNAA和3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NAA处理3 h和IBA处理4 h效果最好,生根率83%和87%;600 mg/L NAA和600 mg/L IBA处理福建茶,NAA处理5 min和IBA处理10 min效果最好,生根率83%和90%。  相似文献   
75.
为了构建猪大肠埃希菌融合菌株,在药敏试验和MIC试验的基础上,对猪大肠埃希菌HY2株(O101,Omp1)和GXA1株(O107,Omp2)进行交叉耐药培育.以HY2(O101,Omp1,Amir,Czls)和GXA1(O107,Omp2,Czlr,Amis)为亲本菌株,采用溶菌酶-EDTA法制备两亲本菌株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PEG)助融,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3株双耐药融合菌株.结果表明,猪大肠埃希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适条件是:溶菌酶浓度为200 U/mL,作用时间为25 min.筛选得到3株融合菌株R1、R2、R3,均可凝集两亲本的O抗原,其中,R2凝集性更好更稳定.进一步结合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菌株R2能较好的表达两亲本菌株形状,经多次传代仍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76.
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是地方鸡遗传资源活体保种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基因组CpG岛(CpG island,CGI)区DNA甲基化在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中的作用。分别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中各选取健康母鸡3只,即试验分2个组,每组3个重复,然后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检测分析两组个体性腺轴组织(包括卵巢和下丘脑)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并对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比较,其卵巢和下丘脑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低近交组间差异甲基化区域检测发现,下丘脑和卵巢中分别检测到5 948和4 593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其中1 798和995个差异甲基化区域位于基因组CpG岛区,分别注释到1 020和552个基因;下丘脑中,这些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在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发育、生殖系统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调控等繁殖相关的GO条目,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乙型肝炎、脂肪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等19条KEGG信号通路(P<0.05);卵巢中,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于12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慢性骨髓白血病、流感A、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粘着连接等,一些与卵子发育和性激素分泌相关的信号通路也被富集到,如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GnRH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其中包含CDC27、ADCY8、AKT3等1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因此,本研究在狼山鸡高、低近交组间检测到了大量差异甲基化区域,并发现大量差异甲基化基因与繁殖性状相关,推测这些基因CpG岛区DNA甲基化可能在狼山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物种资源保护和家禽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旨在通过对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和定位与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和功能基因。本研究以135只戴瑞奶绵羊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通过SAMTOOLS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使用PLINK v1.90进行质控,利用GEMMA v 0.98.1的混合线性模型对质控结果进行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1个SNP与泌乳后90天日均产奶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相关,8个SNPs达到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TRNAQ-CUG-2、LOC114117240、ACADLMYL1、CHD6、SLCO3A1;有2个SNPs与150天日均产奶量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RNF180;有2个SNPs与泌乳周期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TRNAW-CCA-68、TRNAS-GGA-61。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推测,ACADLSLCO3A1可能是影响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奶绵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为筛选提高赛马竞技成绩的有益微生物,试验比较现役纯血速度赛马粪便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度差异。选择休赛一周的现役纯血马9匹,按比赛成绩分为A(16.8 m/s)、B(16.4 m/s)、C(16.3 m/s)3组。收集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菌群DNA,对微生物16S rDNA的V3~V4区序列Illumina测序。结果表明,A组与C组粪便微生物菌群之间在纲、种的分类菌群数上差异显著(P<0.05)。LDA效应分析A组马粪微生物标志物种为Bacteria、Firmicutes、Clostridia、Clostridiales、Veillonellaceae、Anaerovibrio,以上微生物标志物种在3组中的相对丰度分布为A组>B组>C组。A组的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C组的根瘤菌目(Rhizobiales)的LDA效应值显著(P<0.05)。按马粪中微生物丰度,纲、目、科、属中分别有4、3、5、9、14组微生物差异(P<0.05)。研究表明,可以按微生物群落差异筛选出提高赛马成绩的消化道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79.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大量的草地资源。研究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可对维持草地生态及了解祁连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了祁连山默勒镇3种类型草地 (高寒草甸、人工草地、沼泽化草甸)0~10 cm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对上述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沼泽化草甸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碳、含水量和硝态氮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2)3地共测得有效序列1022446条,以97%的一致性将序列聚类,高寒草甸、人工草地、沼泽化草甸OTU聚类均值分别是4917、5233、5075条。3)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3地间差异不显著,Chao1指数表现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P<0.05)。4)在门水平上,3地均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为主要类群;在属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类型草地细菌富集类型不同。5)有机质碳、全磷、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祁连山地区小生境内3种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有机质碳、全磷、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80.
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不仅可以了解高寒草甸环境变化下物种的食性适应特征,还可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观察法,分析了甘南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3种啮齿动物的食性及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发现:3种啮齿动物所采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其比例各异;高原鼢鼠所采食的植物主要是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等杂类草,且对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动物,高原鼠兔主要采食禾本科(Poaceae)植物,喜马拉雅旱獭则主要采食禾本科和菊科(Asteraceae)植物;营养生态位宽度依次为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其中高原鼠兔与喜马拉雅旱獭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大(0.52)。3种啮齿动物在食物上存在分化,营养生态位分离,是其共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