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64篇
  免费   2193篇
  国内免费   3707篇
林业   3562篇
农学   3950篇
基础科学   2865篇
  4884篇
综合类   15805篇
农作物   2500篇
水产渔业   1734篇
畜牧兽医   5420篇
园艺   2030篇
植物保护   2214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592篇
  2022年   1434篇
  2021年   1664篇
  2020年   1541篇
  2019年   1550篇
  2018年   1044篇
  2017年   1805篇
  2016年   1374篇
  2015年   1996篇
  2014年   2025篇
  2013年   2328篇
  2012年   3175篇
  2011年   3493篇
  2010年   3158篇
  2009年   2722篇
  2008年   2684篇
  2007年   2430篇
  2006年   1939篇
  2005年   1511篇
  2004年   877篇
  2003年   708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730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3篇
  19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陕西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陕北(榆林)、关中(宝鸡市、扶风县)、陕南(洋县)等地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到4株IBV(定名为YL-04、BJ-04、FF-04、YX-04),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血凝性、血凝抑制性、致病性、鸡胚矮小化等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4株病毒经1%胰酶处理后的各代病毒尿囊收集液均可凝集鸡红细胞;IBV标准阳性血清可特异性的抑制其凝集性;回归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例;病毒传代物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分离到的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临床表现为致肾脏病变的组织嗜性,证明以上地区鸡群发病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2.
自2003年6月份以来,在我国北方肉鸡饲养基地普遍流行了一种主要侵害肉仔鸡的疾病,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征(HSMS)。HSMS发病日龄集中于10~18日龄.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高死亡率,病鸡头部震颤、运动失调、昏迷、失明、死亡。先后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河北、山东等省进行调查.发现HSMS在这几个省的很多肉鸡饲养区广泛存在。对发生该病的259个肉鸡饲养户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与祖代种鸡没有关系.病原可能来自受污染的父母代种鸡场。平均发病率为17.9%。发病鸡群血糖浓度极显著的下降。从2个发病鸡群的病鸡肠道内容物中观察到病毒颗粒.病毒呈多形性.有囊膜,直径约80-100nm,表面有棒状纤突,长约10-20nm.与冠状病毒类似。  相似文献   
143.
祝玉卿  魏萍  曾祥伟  杨阳  张芳 《中国家禽》2005,9(Z1):125-128
本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PF鸡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总IgG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感染IBV-M41第1 d、3 d、5 d、7 d、10d、14d、21 d、28 d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升高,于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略呈降低趋势,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Ig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幅小,差异显著(P<0.01).同时,两者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4.
0~3周龄北京鸭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量保持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育雏期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北京鸭育雏期氨基酸理想模式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100:42:22:38:48。  相似文献   
145.
湖南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药物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湖南47个规模化猪场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只的63份腹泻病猪分离出63株大肠杆菌,其中12株作致病力试验均有致病性,对25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大肠杆菌对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唑啉敏感,敏感菌株分别占98.41%和92.06%;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且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46.
仔猪黄痢又称为大肠杆菌病,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如08、060、015、0141等感染而引起产后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腹泻、脱水和死亡率高为特征,临床对策主要以中西医结合,母仔同时治疗,收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7.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巍  刘璐璐  吴丹 《草业学报》2018,27(6):10-22
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对三江源区1997-2012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模拟,并对其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降雨侵蚀力及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利用模型参数控制法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较工程实施前增加6.5%,但局部地区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好转,约占总面积的45%;2)长江流域在工程实施后的土壤侵蚀量与工程实施前基本持衡;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增加明显,增幅超过45%;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量有所下降,降幅为9.8%;3)降水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贡献率达到180%,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为-80%。全面遏制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趋势,仍需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48.
袁洪超  郭凤霞  陈垣  白刚  梁伟 《草业学报》2018,27(10):183-193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9.
胡伟  张亚红  李鹏  刘瑞  蔡伟  王小菊 《草业学报》2018,27(12):122-132
为探讨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与草地小气候特征的关系,以2年生紫花苜蓿“巨能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和草地小气候的变化。结果表明:1)滴灌量和施氮量对紫花苜蓿的株高、叶面积和鲜草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紫花苜蓿的株高、叶面积和鲜草产量均随滴灌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一定值时,继续增施氮肥,其鲜草产量增产效果在不同滴灌量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趋势。2)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降低了紫花苜蓿株间空气温度、浅层土层温度和株间光照强度,而增加了群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3)不同滴灌量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微环境的调节作用不同,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群体相对湿度逐渐提高,而紫花苜蓿株间气温和浅层土层温度降温效应越明显。4)紫花苜蓿生育期间株高与叶面积、草产量和群体内部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群体内光照强度、株间气温、浅层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合理减少滴灌量和施氮量不仅能维持紫花苜蓿良好的生长特征,而且能提高鲜草产量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条件。本研究旨在为紫花苜蓿群体微环境生态因子的改善及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Li  F. K.  Yang  Y.  Jenna  K.  Xia  C. H.  Lv  S. J.  Wei  W. H. 《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2018,50(8):1893-1901
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on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at stress on th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patterns in Small-tail Han sheep housed indoors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