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3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1042篇
林业   899篇
农学   663篇
基础科学   746篇
  1207篇
综合类   6224篇
农作物   884篇
水产渔业   473篇
畜牧兽医   1935篇
园艺   929篇
植物保护   53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643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753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1079篇
  2009年   945篇
  2008年   982篇
  2007年   821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引入多尺度分子模拟技术对比研究了2种受阻酚类防老剂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防老剂2246)与防老剂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防老剂425)对天然橡胶(natural rubber, NR)的热氧老化防护效果。量子力学模拟(QM)结果表明,2种防老剂的O-H键解离反应自由能(ΔG)均低于NR的C-H键ΔG,且防老剂425在其解离位置h处的O-H键ΔG最低,为250.08 kcal/mol,搜索2种防老剂或NR与过氧自由基CH3OO·的反应过渡态,发现防老剂425的过渡态能垒(Ebarrier)最低,为5.31 kcal/mol,证明其能更快速地捕获过氧自由基,有效延缓NR分子链的氧化反应,表明了其防老剂化学反应防护机制。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表明,防老剂425与NR之间的溶解度参数(δ)更接近,扩散系数(D)更低,即防老剂425与NR分子链更易相容,迁移性更低。蒙特卡洛(MC)模拟结果表明,氧气在3种体系中的渗透系数(P)大小顺序为PNR>PNR/2246>PNR/425,即防老剂425更容易阻隔氧气渗透,表明了其防老剂物理防护机制。为验证分子模拟结论的准确性,对不同NR复合体系进行0~7 d的热氧老化实验,采用拉力试验机、邵尔A硬度计、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研究2种防老剂对NR的热氧老化防护效果,发现NR/425体系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最好,红外图谱结果显示,防老剂425/NR复合体系的氧碳摩尔比增长率最低,表明防老剂425对NR的防护效果更好,与分子模拟结论一致,证明多尺度分子模拟有助于防老剂的选取。  相似文献   
992.
倒伏是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重要因素,半矮杆是协调高产和抗倒性的理想资源。前期通过辐射诱变‘湘辐糯1号’获得了半矮杆突变体‘双辐矮糯’。本研究分析了‘双辐矮糯’的茎节配置特点、基本农艺性状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双辐矮糯’株高较‘湘辐糯1号’(133.13 cm)降低了24.88 cm,穗、第1节和第2节长度显著缩短,降幅分别达到18.10%、23.06%和19.13%,而第3、4、5节长度缩短程度不明显,表明其株高突变基因主要控制穗和高位茎节的伸长。‘双辐矮糯’的单株有效穗为10.4个,是‘湘辐糯1号’(5.2个)的2.04倍,其强分蘖能力确保了在每穗总粒数下降20.24%和千粒重下降7.51%情况下单株产量仍表现出25.26%的增长。品质分析发现,‘双辐矮糯’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等外观品质指标及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食味品质指标与‘湘辐糯1号’无显著差异,说明‘双辐矮糯’株高的下降未对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遗传分析发现,48对SSR标记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间扩增出了完全一致的基因型,二者遗传背景相似度达到了100.00%,证实了‘双辐矮糯’是源于‘湘辐糯1号’的真实变异。利用‘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构建了2个正反交F2群体,分析发现群体中半矮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理论分离比符合1∶3,表明半矮杆性状受一个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本研究明确了‘双辐矮糯’的株高表型和遗传特点,为深入挖掘其育种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沉香是国际上极负盛名的药用和香料资源之一。在亚洲许多国家,沉香产业既是传统行业也是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沉香优良种质的大规模应用对沉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优良沉香种质资源是近年沉香产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但一些优良种质的品质特性无法通过有性繁殖遗传,大规模繁育存在技术障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品种优良性状保持、种子资源保存、快速繁殖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产业发展。为建立工业化生产的沉香广谱再生体系,本文以白木香无菌苗和成龄植株的枝条为材料从外植体消毒、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培养三方面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0.1%多菌灵溶液浸泡3 min,流动水冲洗3 h处理,对采摘自大田的白木香枝条有较好的除菌效果。0.1%升汞溶液消毒6~8 min,可有效保持外植体的成活率。在培养基中适当添加灭菌剂也能有效控制材料染菌。无菌苗茎段丛生芽诱导较易,大田枝条的丛生芽诱导较难。WPM + 20 g/L蔗糖+0.5 mg/L 6-BA+0.2 mg/L NAA (G4)有利于无菌苗的丛生芽诱导;1/2 MS+25 g蔗糖+2 mg/L 6-BA+0.01 mg/L NAA (I3),1/4 MS+20 g/L蔗糖+ 2 mg/L 6-BA+0.5 mg/L NAA (J2)和WPM+20 g蔗糖+1 mg/L 6-BA+0.01 mg/L NAA (K2)有利于成龄植株枝条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将膨大的丛生芽团切割后转接于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WPM培养基中可促进丛生芽伸长。WPM培养基中添加10~20 g/L蔗糖,并加入0.1~0.5 mg/L NAA可诱导无菌苗和茎段外植体的新芽生根。本研究以沉香2种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成功获得再生植株,为沉香优良种质的无性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中环境因素检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准确性差、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一种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农情测控仪。介绍该测控仪的工作原理与软、硬件设计,检验其主要技术指标及系统运行可靠性。经验证,该测控仪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满足测控精度要求,性价比较高,适宜在农业设施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5.
对干热河谷地区潞江坝的5个基因型咖啡品种进行评价调查,在3年里记录各个品种的生长量,单株产量,鲜果千粒重,干果千粒重等并进行分析比较。为今后干热河谷地区的咖啡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本文研究一种新型农业用调压阀结构,调压原理为弹簧调压。通过弹簧调压试验,得出弹簧为同一型号时,改变系统的入口压力,其出口压力降低并基本保持不变;入口压力一定时,弹簧的直径型号越小,出口压力越低,即弹簧调压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7.
阐述了河北省植保体系的发展历程;概括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北省植保体系建设的成果;分析了目前河北省植保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根据现代植保体系的内涵和特征,从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加强宣传唤起各界对植保工作的再认识,进一步完善植保法规体系,稳定专业植保技术队伍,强化技术培训、推进植保技术创新,促进与相关专业协作共赢6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张弘杨  陈渊  袁哲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59-10761,10783
农民收入既受其自身动态时序特性的影响,又与国家政策、农产品产量、天气等多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关系密切,是一种典型的多维时间序列数据.该研究以国民总收入、乡村人口等11个可能与农民收入相关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为因变量,基于1982~2011年我国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支持向量回归与地统计学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农民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预测精度;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已不是粮食生产,而是向其他农业生产、进城务工等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999.
袁炳楠  郭明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58-13159
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贸易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探索研究由大数据技术引领的人才培养和考核的新方式,以期为大数据应用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黄毅  袁小红  刘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07-10908,10935
[目的]建立测定断血流中的香蜂草苷含量的方法,考察不同产地断血流中香蜂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4.6 mm×150 mm,5.0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水(48∶52),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85 nm。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断血流中香蜂草苷的含量。[结果]香蜂草苷在20.84~104.2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8.63%(RSD=2.57%)。[结论]所建方法快捷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断血流中香蜂草苷含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