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5篇
  免费   1873篇
  国内免费   3106篇
林业   2038篇
农学   1713篇
基础科学   1568篇
  3066篇
综合类   15385篇
农作物   2372篇
水产渔业   1381篇
畜牧兽医   4925篇
园艺   2332篇
植物保护   1264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610篇
  2022年   1463篇
  2021年   1380篇
  2020年   1342篇
  2019年   1233篇
  2018年   915篇
  2017年   1448篇
  2016年   986篇
  2015年   1538篇
  2014年   1598篇
  2013年   1897篇
  2012年   2682篇
  2011年   2748篇
  2010年   2538篇
  2009年   2272篇
  2008年   2370篇
  2007年   2128篇
  2006年   1782篇
  2005年   1363篇
  2004年   923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576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减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析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地域广、区域差异明显以及发生频率逐渐变大、灾情逐渐加重等基本特征,揭示了导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灾情巨大的原因,并提出应改变传统灾害管理体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农业灾害保险建设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92.
双氰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欣  颜丽  朱宁  王旭  李伟 《土壤通报》2003,34(4):346-348
本文选用沈阳市东陵区天拄山耕作棕壤,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双氰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情况。双氰胺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在培养的前20天,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在培养的第20、30天时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在培养的第30天时表现为显著的激活作用;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3.
硒对小白菜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以小白菜为材料 ,研究了硒对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营养液中加入低浓度硒 (Se 1.0mg L)时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 ,增加了产量 ;加高浓度硒 (Se 2 .5mg L)时则抑制了小白菜的生长。加硒后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 ;降低了蔗糖和淀粉的含量 ;低浓度硒增加了粗纤维含量 ,而高浓度硒则降低了其含量 ;Se 1.0mg L的硒处理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总蛋白质的含量 ,但随着硒浓度的进一步增加 (Se 1.0mg L)植株体内的总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并大于对照。加硒后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游离氨基酸总量和N、Ca、Mg、Mn、Zn含量 ,降低了P、K、S元素的含量 ;与对照相比 ,加硒后增加了小白菜地下部N、S元素的含量 ,降低了P、Ca、Mg、Fe、Mn、Zn元素的含量 ,但对K元素的影响不大。无论是小白菜地上部还是地下部 ,体内硒的含量均与营养液中硒的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植物地上部硒的含量以有机态硒为主 ,有机硒转化率均在 80 %以上。  相似文献   
994.
冬小麦水分胁迫效应及节水高效灌溉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冬小麦的各个生育期,水分胁迫均显著影响小麦矿质营养的吸收、干物质的累积及光合作用等过程,根据时各试验处理麦株个体、群体的生理、生态分析,确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节水灌溉指标体系。该体系除土壤含水量外,还包括根系湿润层厚度、细胞液浓度、叶水势、蒸腾强度、气孔导度和叶片N、P、K的浓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995.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准市场化运作为背景 ,以合理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为目标 ,以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泵站技术管理为基础 ,从管理体制、运行管理、日常管理、维护检修等方面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大型梯级泵站的技术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结果对提高工程调水可靠性、经济性和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控制系统田间试验困难、可重复性差等问题,基于半实物仿真技术开展电液悬挂控制系统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对试验拖拉机和悬挂作业装置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丘陵山地拖拉机整机动力学模型、铧犁体的土壤阻力模型和拖拉机悬挂装置动力学模型。然后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横向仿形控制、位控制、牵引力控制以及力位综合控制的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丘陵山地拖拉机电液悬挂模糊PID控制器。之后搭建拖拉机电液悬挂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开发电液悬挂控制系统,开展电液悬挂系统仿地形控制、力控制、位控制和力位综合控制等试验,对比分析模糊PID控制和经典PID控制方法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性能较好:在位置控制模式下,模糊PID控制无超调,控制系统响应时间为0.6s,较经典PID控制提高约33.3%;耕深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约为0.05cm,较经典PID控制降低约50%;在力控制模式下,模糊PID控制耕深的跟随误差最大值为0.38cm,标准差为0.17cm,较经典PID控制分别下降了64.5%、39.3%,验证了所开发的电液悬挂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为实现农业机械全田块高效自主作业,提出一种增益系数自适应的Stanley模型路径跟踪算法。以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为输入变量构建隶属度函数,设计模糊推理和解模糊化过程实时确定控制模型增益系数,提高Stanley模型对不同曲率路径的自适应能力。为验证所提算法有效性,以移动小车为平台开展联合收获机回字形全田块自主作业路径跟踪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显著改善Stanley模型路径跟踪精度,直线作业速度2.5m/s、转弯速度1m/s时,直线段和曲线段最大跟踪误差均小于3cm。大初始横向偏差路径跟踪试验表明,模糊Stanley模型较Stanley模型大幅度减小路径跟踪上线距离,满足农业机械全田块高效自动导航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998.
速冻方式不同对鱼肉温降速率、均匀性以及解冻后品质的影响不同,最佳速冻方式选取已成为行业内提升鱼类速冻效率与维持鱼肉品质的主要方式之一。以罗非鱼为例,结合3D扫描逆向建模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等技术直观获取冷风式速冻、氯化钠和氯化钙浸渍速冻方式下罗非鱼温度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与实验值比较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综合对比分析不同速冻方式对罗非鱼冻结速率、均匀性以及水分流失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速冻方式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最大偏差为1.81℃,最大均方根误差与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017℃、18.9%,且冻结过程罗非鱼温度降至-15℃时,3种速冻方式所需冻结时间模拟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偏差仅为6.89%。其次,氯化钠和氯化钙两种浸渍速冻方式下罗非鱼冻结速率基本相同,相比冷风式速冻冻结时间约降低73%,冻结均匀性提升10~40倍。两种浸渍速冻方式下罗非鱼解冻后水分流失率仅为3.89%和3.92%,分别比冷风式速冻方式降低10.37%和9.68%左右。最后,提出了一种氯化钠液流化速冻方式优化方案,通过综合考虑冻结速率、均匀性及能耗确定最佳流速为2.5m/s,且相比鱼体头朝入口水平放置与竖直放置,鱼体背朝入口水平摆放方式的冻结效率最优。  相似文献   
999.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太114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太11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矮败小麦后代材料2003 F1686矮败为母本,长687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 692.8 kg/hm2,比对照(2013-2014年度为长4738,20142015年度为中麦175)平均增产8.7%,产量居第1位;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498.2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9%,产量居第1位.籽粒容重790 g/L,粗蛋白质含量13.16%,湿面筋含量28.9%,稳定时间3.3 min,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冻、抗病、抗热、抗青干、灌浆快、落黄好、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宜于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以贵州都匀马尾松良种基地基因收集区内优树单株所采集的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形态、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等性状,剖析马尾松种子在单株间及单株内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马尾松单株优树间种子形态特征、品质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籽粒较大的种子拥有较高的萌发能力,发芽率最高达96.17%,内含物质主要以脂肪为主,占种子总重量的55%左右.种子形态指标与千粒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指标与可溶性蛋白质、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马尾松种子形态特征、萌发能力和营养物质含量在单株水平上存在一定的选择潜力,进行种子园的母树选择时,可结合种子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