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113篇
  211篇
综合类   1182篇
农作物   306篇
水产渔业   302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258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Sb-Lec1)基因,该基因全长为700 bp,其中,5′-UTR为29 bp,3′-UTR为167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04 bp,编码167个氨基酸,包括长度为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129个氨基酸的糖识别结构域(CRD)以及参与二硫键形成的6个半胱氨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9.11 k Da,理论等电点为4.74。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b-Lec1基因CRD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C型凝集素的同源性分别为38%~40%、34%~35%和38%~39%,Sb-Lec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凝集素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含有形成二硫键的4个保守半胱氨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魁蚶先与贝类聚为一支,再与脊椎动物聚在一起,表明魁蚶Sb-Lec1基因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传统分类所处位置一致。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Sb-Lec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肝胰腺、血淋巴、鳃、外套膜、闭壳肌、斧足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表达量最高。同时,分析了Sb-Lec1基因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下的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菌刺激组Sb-Lec1基因mRNA在各检测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魁蚶Sb-Lec1基因在机体免疫防御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2.
木霉菌胞外酶及对番茄灰霉病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木霉菌T21及其4种长势好抗逆性较强的REMI转化体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能力,温室防效以及其发酵液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株木霉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病菌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Ttrm68抑制效果最好,培养一定时间后,木霉可以把番茄灰霉病菌完全覆盖;温室防效也是Ttrm68的效果最好。胞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对番茄灰霉菌抑制效果好的木霉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则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63.
研究木霉菌T23、Ta22菌株对甜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和T23、Ta22二者复合处理对甜瓜枯萎病的室内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T23与Ta22对枯萎病菌拮抗系数都很高,二者复合处理对甜瓜枯萎病的田间相对防效可达79.00%。  相似文献   
64.
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Wbph6(t)的定位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由90个株系组成的TN1/鬼衣谷F3群体,分析了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Wbph6 (t)与DNA标记的连锁关系。应用隐性极端群体法,将[WTBX][STBX]Wbph6[WTBZ][STBZ](t)定位于第11染色体短臂,与SSLP 标记RM167的遗传距离为21.2 cM。  相似文献   
65.
水稻稻瘟病菌胁迫应答cDNA片段的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抗稻瘟病品系G205为材料,应用cDNA微阵列分别获得了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含NBS LRR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RIM1, rice induced by Magnaporthe grisea)和一个受稻瘟病菌抑制的编码腈水解酶(Nitrilase)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NIT),并通过Northern得到证实。RFLP分析将RIM1和NIT分别定位于水稻第2和第3染色体上,它们均位于控制水稻稻瘟病部分抗性QTL区间。  相似文献   
66.
中国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以前期筛选的微卫星标记为基础,并在4个染色体上增加新标记,进一步检测了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推荐了24个微卫星标记(每条染色体2个)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标记;除了63个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亲本外,这24个标记还应用于检测41个主栽杂交稻组合,并确定了各个标记在试验材料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类型。通过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的标记匹配性检验,确认了杂交稻母本的高真实性,提高了恢复系数据的可靠性,剔除了1个假杂交稻,建立了103个水稻材料×24个标记的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并分析了数据库中各个标记、各组材料的多态性表现。此外,还讨论了材料真实性和典型性对数据库构建的影响,提出了水稻品种间差异判别标准的建议及其应用风险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7.
利用荧光原位PCR技术体系整合木薯的分子遗传图谱,将16号连锁群上的NS376和SSRY86标记定位到华南6号木薯的染色体上,结果表明:这2个标记均能在华南6号不同时期的细胞上检测到1个信号.结合核型分析,将NS376标记定位在华南6号的第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扩增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是31.25,将SSRY86标记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扩增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是75.86.NS376和SSRY86 2个标记位于木薯的同一对染色体上,并且分别位于该染色体的两端,进一步揭示了16号连锁群对应的是木薯的4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68.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69.
AP2/ERF家族转录因子是植物中重要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各类生理过程.为了给该家族转录因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利用小麦EST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UniGene/UGOrg.cgi?TAXID= 4565),以拟南芥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单独亚族成员AtAP2-Soloist的氨基酸序列为探针,搜索到一个小麦UniGene数据,经拼接得到1个全长cDNA序列(TaAP2-Solosit),通过RT-PCR方法从"扬麦15"的cDNA中克隆了该转录因子基因(YM15AP2-Solosit).克隆的转录因子核苷酸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只有1个碱基不同,两者编码氨基酸序列一致.从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进化树、功能域、二级和三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扬麦15"中的YM15AP2-Solosit转录因子属于AP2/ERF家族中的单独亚族,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拟南芥的AtAP2-Soloist相似.EST丰度分析显示,YM15AP2-Solosit在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70.
大麦植株干物质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建立大麦产量品质形成预测模型奠定基础,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氮肥处理大麦干物质分配和转移的变化过程,建立大麦植株干物质分配动态模型.模型采用Richards方程描述大麦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动态变化,引入叶片潜在分配指数、茎鞘潜在分配指数、籽粒潜在分配指数3个品种遗传参数反映不同品种在器官间的干物质分配差异;采用两段Richards方程来描述大麦茎鞘在灌浆期前后的干物质分配动态,较好地解决了两段方程的衔接问题;运用氮素影响因子来校正不同氮素水平对大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引入潜在临界含氮量和潜在最小含氮量2个品种遗传参数来表达氮素对不同品种干物质分配影响的差异.利用不同品种、氮肥、播期和种植地域试验数据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大麦干物质在叶片、茎鞘、穗和籽粒间分配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绝对预测误差为0.001~0.252 kg·m-4,RMSE为0.007~0.186 kg·m-2,精度良好.模型体现出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